第54章 参加府试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   寒门崛起,我在大梁权倾朝野最新章节     
    等不多时,就见衡州知府李长青和师爷刘安一同来到府衙门口。
    知府李长青一身官服,威严的站在台阶上,目光落在台阶下的张猛和杨毅身上。
    “就是他们说是靖王府的人?”
    “回大人,就是这大汉自称靖王府的。”
    “嗯。”
    李长青摸着胡须,看向张猛:“阁下是靖王府的?”
    张猛上前拜道:“见过知府大人。”
    说着,张猛从腰上取下身份牌递给李长青:“还请知府大人过目。”
    李长青接过身份牌仔细端详,点了点头:“的确是王府印记,敢问王架有何事?”
    张猛拜道:“大人,小人奉王爷之命,护送身后这位杨公子前来见大人。至于何事,杨公子自会说明。”
    杨毅赶忙上前拜道:“小民杨毅拜见大人。”
    李长青满脸疑惑,点了点头:“嗯,如此就请杨公子进府谈话。”
    “谢大人。”
    张猛说道:“杨公子,小人事情办完。如果没有其它吩咐,小人就此回京了。”
    杨毅拱手道:“怎敢再劳烦张大哥,还请回去代我向王爷致谢。”
    “如此,小人就先走了。”
    “张大哥一路顺风。”
    “告辞。”
    张猛没有停留,上了马车离去。
    杨毅则随着李长青来到后衙谈话。
    李长青不敢怠慢杨毅,招呼其坐下后,立马问:“杨公子,不知王爷遣派你来,所为何事?”
    杨毅起身将带来的文书呈上,说道:“大人,小民本是雁城杨家冲人士。因得罪县令曹恒,县考落榜。后又被曹县令派遣至丽州做徭役,幸得谭文龙谭公解救,将小民带往靖王府。王爷得知小民遭遇,这才派人护送小民回衡州府。如今府试在即,小民恳求大人法外开恩,让小民参加府试。”
    “噢?”
    李长青微微一怔,接过文书一看,不由一惊。
    “吏部特许?”李长青疑惑的看了杨毅一眼,又仔细的拿着文书端详起来。
    一旁的师爷刘安附身说道:“大人,真是吏部特许文书。”
    李长青微微颔首,看向杨毅:“府试两日后举行,竟然有吏部特许,又有靖王举荐,本府自当方便。”
    杨毅拜道:“多谢大人开恩。”
    李长青微微一笑:“杨公子客气,大梁开国以来,这吏部特许还是头一次。加之谭公与王爷对杨公子如此重视,想必杨公子必有过人之处。本府也是爱才之人,若因曹恒排挤,而错失人才,岂不是国家之不幸?”
    “大人言重了,小民才疏学浅。侥幸遇上谭公,得谭公赏识,这才有此机会。”
    “哈哈,杨公子无需过谦。谭公乃当世文豪,能得他赏识,必是有大才之人。靖王殿下又如此看重,杨公子将来必入仕途啊。”
    “承大人吉言,小民日后必会答谢大人知遇之恩。”
    李长青满意的点了点头,摸着胡须笑道:“杨公子要是不嫌弃,就暂住在府衙。两日之后,本府亲自安排你去考试。”
    “那就麻烦大人。”
    “好说好说。”
    李长青又和杨毅聊了一会,亲自安排人带杨毅去客房休息。
    “大人,这杨毅不简单啊。”后衙内,刘安说道。
    李长青微微颔首:“本朝何时有过吏部特许?杨毅一介草民,却能得到靖王殿下重视。足以证明,他有过人之处。”
    “大人打算怎么办?”
    “像本府这种地方官,如果上面没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如今朝局不明,庆王与靖王都有机会。如果靖王得位,杨毅仕途必将一帆风顺。将来入相,也不是不可能。这顺水的人情,还不把握吗?”
    “大人说的是,杨毅如今白丁一个。现在帮他,等于雪中送炭。”
    “嗯,总之好生照料。无论他有什么要求,必须满足他。”
    “是。”
    杨毅就在知府衙门住下了,连续的赶路,让他早已精疲力尽。
    这两天都在休息,李长青时不时来一趟,生活起居上也照顾的无微不至。
    很快到了府试之日,李长青早就安排好一切,一大早通知杨毅赶赴考场考试。
    大梁的府试每三年举办一次,县试则是每一年举行一次。
    府试属于地方的考试,由知府亲自主持。凡是考中的,都会被府衙赐予秀才的称号。秀才在大梁那是实打实官府认可的功名,在优待上可见官不跪。
    府试考试时间定为一天,考生从卯时入场,直到太阳落山止。考题以策论,诗词,诗经等。
    这些对杨毅来说,不算太难。虽然只读过几年书,看的书也不是很多。强就强在他上一世,上世他阅读过大量古籍。
    其中不乏诸多经典之作,只要借鉴一下,再稍加更改一下,就可以利用了。
    不出半天,杨毅就完成了所有题目。他还不算第一个交卷的,有的比他更早。
    杨毅考完就回到知府衙门等结果,结果要三日后公布。
    李长青亲自主持府试,一直到晚上,考生陆续把试卷交上封库。
    接下来就由知府与衡州官员一同验卷,挑选出优秀的文章,依次录取。
    等待的三天,杨毅倒是没紧张。在他看来,这次必中。先不说他的文章不差,此次验卷是李长青,如不出意外,这个顺水人情李长青肯定会送。
    果不其然,不到公布日。
    李长青满脸笑容的将杨毅找来,后衙内,李长青笑眯眯的坐在主位上。
    杨毅进来拜道:“大人,不知找我何事?”
    李长青满脸堆笑道:“哈哈,杨公子实乃大才。昨天我与诸位大人阅卷,见有一卷文章极好,字迹颇有谭公之风。诸位大人与我爱不释手,我就猜到此文章必是杨公子所作。一看编号,果不其然啊!”
    杨毅心中一喜,拜道:“大人过奖了。”
    “哈哈哈,不愧是靖王与谭公看好。我与诸位大人一致认为,点你为本次府试红案。明天开榜,你的名字就在榜首。”
    杨毅再拜:“多谢大人。”
    “哈哈哈,杨公子无需客气,你实至名归。凭借你的才华,来年乡试,必将一举成名。”
    “承大人吉言。”
    “对了杨公子,如果无事,就在府衙暂住。明年就是乡试,在府衙学习多有方便之处。”
    杨毅眉头一皱:“多谢大人好意。小民家中尚有父母期盼,只盼早日回家。”
    “这样?”
    李长青点了点头:“如此那就不留杨公子,如果有任何需要,只管来府衙找我。”
    “多谢大人。”
    这一晚,李长青在府中大摆酒宴为杨毅庆祝。要是此前他还有顾虑,昨天见到杨毅的文章后,他就断定杨毅绝非池中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