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回家见父母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   寒门崛起,我在大梁权倾朝野最新章节     
    倒不是钟和不肯,只是古人哪有娶死人回家的道理。一旦带回家,那可是要葬进祖坟的。钟瑶和杨毅没有完婚,在古代没有成亲的女子,甚至连进入自家祖坟的资格都没有。
    先不说杨毅父亲同意不同意,就是杨家冲的村民也绝不会允许。
    杨毅又岂不知这些,只是看着钟瑶葬在乱葬岗,成无主的孤坟,心中难以接受。
    生前不能好好照顾钟瑶,死后也要给个名分,让她不再孤苦伶仃。
    杨毅斩钉截铁的说道:“舅舅,我意已决!生不能给表妹名份,死我也要给她一个名份。”
    “我支持!”
    陈武说道:“大丈夫就该如此!”
    张晋开口道:“我也支持!师弟重情重义,钟瑶姑娘忠贞不渝。此事,必成为一段佳话。”
    “没错,杨毅只管去做,我们永远支持你。”
    “多谢两位师兄。”
    钟和点了点头:“外甥,瑶儿也算有福气。”
    决定后,杨毅首先要做的就是说服父母。然后征得族长和村民同意,再挑个良辰吉日,将钟瑶接回家重新下葬。
    “舅舅,如今你身无一物,不如与我一道回家?”
    “外甥好意心领了,我在城中尚能营生,你不必担心我的事。许久未回,现回家去吧。”
    “舅舅,你都是为我才落得如此地步。如不嫌弃,舅舅后半生,就由我来赡养。还请舅舅,随我回家。娘要是知道,也会高兴。”
    钟和还是摇了摇头:“外甥心意我领了,真的不用麻烦你。我还年轻力壮,还能自己养自己。再者,虽然我与那贱人分开,你表弟我还是要照顾一二。真要哪天我动不了了,自会求外甥。”
    杨毅有心再劝,也知钟和是不想拖累他。现在的条件的确给不了钟和好生活,也只能作罢。
    陈武见杨毅为难,接话道:“师弟且宽心,我家在东城有一间闲置房。如果舅舅不嫌弃,可暂时落脚。当然舅舅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杨毅闻言,赶忙一拜:“多谢师兄,感激不尽!”
    钟和也是连忙一拜:“麻烦陈公子了。”
    陈武咧嘴一笑:“小事一桩,切莫放在心上。师弟只管回家办事,我自会安排舅舅。”
    “有劳师兄了!”
    这还真是解决了燃眉之急,杨毅和钟和对陈武又是一番感谢。
    拜别陈武和钟和后,杨毅坐张晋的马车一同回家。临近傍晚时分,终于回到张晋家。
    “师弟,你久未回家,此番就不留你了。明天,我会与父亲一同前去你家。一是道喜,二是让我父亲出面帮你说服族人。”
    杨毅心中感动,抱拳道:“那就多谢师兄。”
    张晋笑了笑,拍了拍杨毅肩膀:“回去吧!”
    “师兄告辞。”
    “去吧。”
    天色逐渐暗淡,杨毅心情沉重的走在田埂上。虽离家半年,但现在他没有一丝回家的喜悦。
    人生就是这样,总要历经种种磨难,才会让你遇见一丝曙光。
    不知不觉,杨毅借着月色已经来到自家栅栏外,直到现在才有了一丝回家喜悦。
    三间茅屋漆黑一片,依稀能听到屋里爹娘说话声。屋门上敞开着,还能借着月色看到屋里靠墙坐着的两道身影。
    “大林,你瞧瞧这外头是不是有人?”钟氏就坐在门口旁,瞧着外头的杨毅,对杨大林说道。
    杨大林坐在桌子前,有气无力的说道:“这么晚谁还会来,有可能是大水吧。”
    “是大水吗?我咋看着有点像儿子的身影。”
    “我看你是想儿子想疯了。”
    “能不想吗?”
    钟氏一想到杨毅,眼角就一片湿润。
    杨毅感同身受,眼眶湿润的喊道:“爹娘,孩儿回来了。”
    这一嗓子直接让钟氏猛然一惊,她瞧着院中身影,抹了抹眼泪,又仔细看了好几眼:“老天,我不是在做梦吧?真是儿子回来了吗?”
    钟氏早已哭成泪人,她激动的从屋里走出来,小心翼翼的靠近杨毅,生怕是做梦,惊醒后就不见杨毅了。
    杨大林虽说嘴上不关心,就这一嗓子,他是三步并作两步的来到门口。
    “儿子……真的是你回来了吗?娘不是在做梦吧?”钟氏来到杨毅身边,边抹眼泪边问道。
    杨毅微微一笑:“娘,真的是我回来了。”
    “天啊……我的儿啊……。”钟氏眼泪如决堤,一把将杨毅抱紧:“真的是儿子,真的是儿子。”
    “娘,我回来了。”杨毅鼻子一酸,抱着钟氏,享受着久违的母爱。
    不知何时,杨大林提着一盏油灯来到面前,他看了看消瘦的杨毅,淡淡道:“回来就好,进屋说话。”
    “爹。”
    “嗯。”
    “对对对,儿子你还没吃饭吧。进屋,娘给你做碗面条吃。”
    “嗯。”
    钟和抹掉眼泪,笑呵呵的拉着杨毅进了屋。
    杨大林进屋前,还不忘看了几眼外面,顺便把门给上了拴。
    “哎呀,让娘好好看看。可怜我儿,黑了,瘦了。外边肯定很苦吧,看手都全是茧。”
    “娘,我没事呢。”
    “好好好,娘这就去做面。”
    钟氏高兴的就去厨房做饭了。
    “坐吧。”
    杨大林来到桌前,拉了下凳子示意杨毅坐下。
    杨毅刚刚坐下,杨大林就问:“不是三年工期?怎么就回家了?”
    “爹您放心,我不是逃回来的。”杨毅知道杨大林在担心什么。
    杨大林点了点头:“那大家都回来了?”
    杨毅摇了摇头:“只有我一个人回来了。”
    “这样?”
    “爹,我的徭役被解除了。是丽州安巡抚亲自解除我的徭役身份,所以我现在自由了。”
    “巡抚老爷亲自帮你解除?”杨大林半信半疑的看着自己儿子,心中尽是疑惑。
    杨毅点了点头:“嗯,真的爹。”
    “好吧。”
    杨毅见杨大林还是不信,又将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杨大林听的一知半解:“爹信你,你说你还去了当今靖王殿下的王府?杨铁柱现在就在王府当差?”
    “对。”
    杨大林见杨毅不像说谎,心中却是自豪的很。
    “真是没想到,你这么出息了。不瞒你说,爹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也就县吏。你比爹出息,见过王爷还见过巡抚老爷。”
    “爹,这就是读书改变命运。”
    “是是是,看来你这几年书没白读。”杨大林终于不再一副严肃表情,由衷笑了笑:“这杨铁柱也是遭了大运啊!这在王府当差,那可不得了啊!听说相府门前三品官,这杨铁柱那不比县太爷还厉害?”
    杨毅笑了笑:“算是吧。”
    听到这,杨大林白了一眼:“你说你,你怎么就不学学铁柱,在王府也寻个差事?”
    杨毅苦笑道:“爹,我不像铁柱。我要是在王府,就没办法参加考试了。虽然在王府也能做个吏,将来要是靖王当了皇帝,还能做官,可这也是将来的事。在王府当差,限制太多了,而且还有风险。我想通科举进入仕途,一来名正言顺。二来,也可造福百姓。”
    杨大林叹息道:“话是没错,可……。”
    “爹,您就安心吧。我此番已经参加府试,并且在府试中取了第一名。你儿子,现在是秀才了。二月就会举行乡试,到时候再考上,我就是举人了。”
    “是吗?”
    杨大林闻言,喜笑颜开:“你真是秀才了?”
    “千真万确。”
    “好好好。”
    杨大林高兴的站起身,在屋里来来回回:“好,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明天,咱就去祠堂告祭祖宗。”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