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被拒城外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   寒门崛起,我在大梁权倾朝野最新章节     
    杨毅没想到泰安已经变成这个局势,不过他不担心事态的转变。
    此次来泰安,就是要为民做主,同时组建一支强大的凉州军。
    现在的情况和杨毅所想一样,凉州的百姓就差一个成头和氏族开干的人。
    杨毅就是要和氏族开干,只要有民心,就不求没有人跟着一起干。
    只要有人跟着一起干,就不怕建不起来一支军队。
    当下杨毅就带着数千难民,赶往泰安府上任。不到半日时间,杨毅和这群难民抵达泰安城外。
    泰安城门禁闭,上有赵家的府丁看守。也就是说,现在泰安实际掌控人是赵家。
    杨毅策马来到城门前,喊话道:“速速开门,本府乃新上任的泰安知府。”
    “什么?新上任的知府?”
    “这赵知府才刚刚跑路,怎么又来了一个知府。”
    “谁知道是真是假。”
    “去去去,泰安不需要知府,赶紧滚蛋。”
    不想,城头上的赵家府丁闻言,一个个探身看着杨毅一阵嘲讽起来。
    陈武暴喝道:“尔等好大狗道,知府亲临,不但不开启城门迎接,还敢言语嘲讽。”
    “哈哈哈……我管你们是什么人。”
    “现在凉州到处有乱军,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假冒。”
    “就是就是,泰安知府早跑了。现在泰安,是我们赵老爷的地盘,你们最好滚远点。”
    “滚吧……。”
    “哈哈哈……。”
    杨毅面无表情,冷眼看着城头嬉笑的人群。
    “师弟……。”
    “毅哥,这群狗东西实在无礼。我看,干脆攻城,进去之后,有一个算一个。”
    “我看行。”
    杨铁柱忍无可忍,拔出佩剑就要开干。
    陈武也是如此,当下拔剑就要攻城。
    “师兄,铁柱。暂时不要冲动,待我再说几句不迟。”
    杨毅止住二人,继续喊话道:“本府有吏部文书,天子亲自任命。尔等不信,可让赵寻亲自对话。”
    “本府把话放在这里,泰安还是大梁的治府。尔等,依旧是大梁的子民。你们应该清楚,以下犯上,在本朝可是死罪。尔等言语讥讽,本府可不追究。但尔等拒本府于城外,占泰安为己用,此乃谋逆大罪!”
    杨毅的话掷地有声,虽首次出任知府,身上那种无形官威,威慑到了城头上众人。
    “你真是新任知府?”
    杨毅没有搭理他们。
    “你们在此等候,我去禀告通判大人。”
    城头上终于有人去禀告了!
    泰安城内,街道凌乱不堪,还在城中的百姓,都锁门在家不敢外出。
    街道上除了赵家的爪牙,几乎没有百姓行走。
    能住在城里的百姓,都是手头上还有点积蓄。要么就是对赵家死心塌地,甘愿为赵家为奴为婢的。
    赵家是泰安大族,也是凉州大氏族。赵寻就是赵家本家人,知府赵郜虽然姓赵,但他不是赵家人,眼见事态严重,直接跑路了。
    留下赵寻在泰安主事,至于泰安城真正的管事人,可不是赵寻,而是凉州赵氏大族族长赵覃的侄子赵汾主事。
    赵府本就是泰安大族,加上此次凉州发生叛乱,赵汾趁机霸占了整个泰安府。
    对于凉州叛乱,赵汾是丝毫不慌。只要手里有钱,就不怕没有人。
    他让府丁守城,防止流民抢夺。对城中百姓,不是压迫就是奴役他们。
    百姓虽有心反抗,但骨子里惧怕赵家势力,只能默默忍受着。
    在赵汾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真要是乱军打来,他直接就献城,一样可以保住一切。
    此刻的赵府,与凉州惨不忍睹的场景成鲜明对比。
    府中有数百个手持利刃的府丁把守,还有数百奴役婢女任赵汾驱使。
    后院中,赵汾每日与赵寻等人把酒言欢。
    今日亦是如此,后堂一处地方,赵汾一身华服与赵寻等人把酒言欢。
    每人身边还有一妙龄女子跪在一旁伺候,厅中还有舞女助兴,更有乐师不停的敲击乐器。
    就是在京城的永年帝,都没有这么欢快,更没有这个闲情逸致享受。
    这群门阀氏族们,完全不顾国家大义,更不顾百姓生死,每日沉醉在酒色之中。
    报……。
    正在饮酒作乐的赵汾,听到门外有人喊话,不由眉头一皱,生气的将酒杯重重一放:“又有何事?”
    就见来人进来跪拜道:“老爷,城外来了一批人,说是新上任的知府,指名道姓让通判大人去回话。”
    “噢?”
    赵寻闻言,微微一怔:“来人可报姓名?”
    “没有。”
    “这样?”
    赵汾问道:“上面派知府前来,也没有一个信,会不会是假冒?”
    赵寻摇了摇头:“不清楚。”
    “哼,是谁不知死活,还敢来泰安上任?”
    “我去看看?”
    赵汾沉思片刻后,嘱咐道:“去看看也好,现在泰安完全在我们掌控中,凉州估计也撑不了多时。族长说胡适随时可能会放弃凉州,退守关中。咱们赵家在凉州数百年,自然不能跟着一起退。族长已经和刘力暗中谈好,一旦胡适退了,只要刘力保证我们赵家所有的利益,我们赵家就支持刘力在凉州立足。所以,无论是不是朝廷派来的人,最好不要让他们进城。”
    赵寻点了点头:“行,我现在就去会会。”
    “嗯。”
    赵寻说着就起身离开。
    不多时赵寻登上城头,看向城下等候的杨毅:“我就是泰安通判。你说你是新上任的知府?为何我没有接到朝廷的通知?”
    杨毅抱拳道:“赵通判,因事情紧急,我接到任命就马不停蹄赶来上任。估摸着,朝廷的通知很快到达。”
    “噢?那你有何凭证?”
    “我有吏部亲批文书,上有陛下印章,陛下一看不就知道了吗?”
    “是吗?”
    赵寻说道:“非常时期,为了防止有假,你将文书放入吊篮中,我一看便知真假。”
    “可以。”
    说罢,赵寻命人放下一个吊篮。
    杨毅让人将文书放入吊篮中,在吊上城头。
    赵寻拿着文书仔细辨认,上面的确有天子印玺与吏部官印。
    也就是说,这任命书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