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梁政权摇摇欲坠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   寒门崛起,我在大梁权倾朝野最新章节     
    接连三天,泰安府没有一点动静,也没有见到凉州府派兵前来攻城。
    马田的威慑倒是很起作用,不费一兵一卒,就占据了凉州下多个府县。
    大多没跑的官员选择投降,空城则被马田派人接管,过程几乎没有府县抵抗。
    正如杨毅所料想,泰安治下九个县,八个县的县令跑了。好在杨毅安排的及时,趁着这三日把各县自愿追随的百姓,全部安全转移到了泰安府。
    唯一没跑的,就是盛县的县令顾文珍,他做了几十年的县令,也是科举出身。因无背景,几十年没升迁。
    其为官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此番杨毅提议各县死守政策,顾文珍对此积极支持!
    现在的泰安府有百姓约莫十几万人,从各县带来的资源也不少,算是变相的加强了泰安府。
    这三天,马田把重心全部放在西关上。凉州距离西关路程五天,章雍和胡适出逃后,如丧家之犬一路往西关狂奔。
    李剑和黄磊引三万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凉州的丢失也是西关没有意料之外。
    虽然永年帝已经有所防范,但凉州的丢失,完全在意料之外。
    又过去两日。
    胡适和章雍总算是逃到了西关,进关不久,李剑和黄磊的三万大军即到。
    这两人立功心切,在没有攻城器械下,强行发动对西关的进攻。
    好在西关易守难攻,又提前防范,才没有让李剑和黄磊攻破关口。
    李剑和黄磊接连几日的强攻,非但没有破关,反而损失惨重。
    马田得知情况,立即下达撤退命令。他清楚,想攻破西关,没有重兵几乎是不可能的。
    李剑和黄磊退后,西关总算是保住。可关口一闭,也就证明凉州彻底脱离大梁的掌控。
    为了防止细作,西关彻底断绝了和凉州的联系,无论何人都不得入关。
    凉州失守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飞报京城。
    同时,消息就像空气一样流通,一时间全国震惊!
    而凉州丢失,就像潘多拉魔盒打开一样,引发一系列更严重的危机。
    先是关州地界,引发了第二波农民起义潮,关州以一个王成为首的,聚众数千人攻破县衙,杀了县令,占据县城。
    紧接着关州各地,数十个县出现农民起义情况,一时间关州内地战乱频发。
    不只关州出现这种情况,燕州河州两地,同时爆发了农民起义浪潮,多地出现大规模的乱军。
    大梁政权面临最严重的危机。
    各地的奏本,就像雪片一般传达天听。
    京都,永安城。
    皇城御书房内,永年帝手中拿着凉州的奏报,双手止不住的颤抖。
    而他面前堆满了奏本,全是各地战报。
    下面站着王欢和刘宗仁,以及庆王和靖王等几个重要的大臣。
    御书房内,众人都低头不语。
    “废物,废物,废物……。”
    “胡适,章雍……两个废物东西,朕必杀了你们。”
    永年帝从未这么愤怒过,只见他额头青筋暴起,边看奏本,边大声咆哮。
    发泄完后,永年帝拿着奏本直接甩到了王欢脸上:“你自己看看,这就是你说堪当大任的胡适?朕三番五次命他死守凉州,结果一夜之间,凉州丢了?”
    王欢吓的冷汗直流,扑通跪倒在地,不敢接话。
    永年帝继续怒道:“凉州丢失,反贼势大。各地效而仿之,都想来造朕的反了。朕养你们这群废物何用?一群乱贼,都平不了?”
    “陛下息怒!”
    众人纷纷跪倒在地。
    咳咳……。
    永年帝气急攻心,剧烈咳嗽。
    “陛下,保重龙体。”
    永年帝大怒道:“朕还死不了,来啊。”
    “立即传旨西关,胡适,章雍丢了凉州,罪该万死!即刻押解两人回京问罪。”
    “遵旨。”
    王欢拜道:“陛下息怒!凉州丢失,胡适和章雍其罪难逃。可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杨毅杀了赵汾,致使凉州氏族倒戈……。”
    永年帝满脸杀意的瞪着王欢,王欢吓的不敢再多言。
    良久,永年帝才缓和道:“杨毅呢?”
    “回父皇,暂时没有消息。现在凉州失去联系,只怕杨毅凶多吉少。”梁浩宇说道。
    永年帝没有接话,此刻他很后悔让杨毅去凉州。他倒不是担心杨毅生死问题,而是他也认为,凉州的丢失和杨毅杀了赵汾有直接的关系。
    现在他开始怀疑当初太相信杨毅了,或许这天下根本变不了。氏族不能动,一动更加加速大梁灭亡。
    凉州不就是很好的例子,氏族一倒戈,朝廷立即失去了强大的支柱。
    如今天下各地百姓反梁,如果再失去氏族支持,只怕大梁随时可能灭亡。
    就连梁浩宇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为何对杨毅说的话那么相信。或许,杨毅根本就不是济世之才。
    而现在杨毅毫无消息,或许跑了?又或许死了?
    父子俩,顿觉好像被杨毅坑了似的,一时间都相对无言了。
    “凉州丢了,关州绝不能再丢。”
    永年帝有气无力的说着,随即看向王欢:“起来吧!”
    “谢陛下。”
    “朕已心力交瘁,关州至关重要,你认为何人可以主持大局?”
    王欢想了想,拜道:“陛下,臣举荐曹震。”
    “曹震?”
    “是陛下,曹震出身关州氏族。如果让曹震前往关州主持大局,必能得到关州各地氏族支持。”
    永年帝闻言,心中犹豫不决!
    让曹震去容易,这等于变相的放权给了氏族。要知道一旦让曹震在地方上掌兵权,加上他本身又是关州氏族出身,万一曹震再自立或造反,那就真完了。
    如果派别人去的话,又得不到地方氏族的支持。更怕地方氏族学凉州赵家,反过来去支持乱军。
    思量片刻,永年帝最终还是向氏族妥协。如今这种局面,他不得不依靠这群氏族。
    “着升曹震关州督军,提调关州一切军政要务。旨到之日,立即前往关州上任。”
    王欢闻言,拜道:“陛下英明!”
    梁浩宇和刘宗仁闻言,心如死灰!
    他们虽有心阻拦,可现在又拿什么借口去阻拦?
    永年帝释放的这种信号,何尝不是在向氏族妥协?
    终究,现实还是战胜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