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再做一首七言律
作者:一身都是水   大明好王爷最新章节     
    湘王朱柏还算好,毕竟他属于那种真心爱诗的人,所以听到朱楩这一首大作后,也是跟着韵律摇着头,一副甚是享受的样子。
    周王朱橚则不爱诗词,听了也只是觉得好,至于有多好,他也说不上了,和他的王妃两人继续喝酒吃蛋糕。
    十七哥朱权默不作声的喝着酒,当朱楩眼神看过来的时候,两人对视了一下,都相互点了个头,默契这块儿自不必多说。
    其他几个弟弟,坐的太远,他也看不清楚
    对面的袁洪也是张着嘴,本来他以为这皇帝给他的女婿是个和他一样打仗的人,没想到不仅能打仗,还能作诗,不只会作诗,还会做蛋糕!
    至于正面主座上的朱元璋则久久没能缓过来,看着这个儿子是心情复杂,他这些儿子中有会打仗的如老四朱棣、老十五朱植,有会写诗的如老十二朱柏、老十六朱栴,还有些会搞医术的老五朱橚,会弹琴作曲的老十七朱权,以及能治国的已故太子朱标。
    至于这提笔能写诗,上马能打仗,空了还能做牙膏洗发水,饿了能研究点午餐肉,要是叫来朝堂之上还能说点新的治国之策的,怕也就只有这老十八朱楩了,简直是个全才呀。
    朱元璋发话到“把太孙抄录的这首诗再拿上来给咱瞧瞧。”
    太监小心的把诗抬了上来,朱元璋拿起来细细的小声又读了一遍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嗯,是好,是好呀!”
    朱元璋继续读了两遍又问道“老十八,这师作何名?”
    朱楩缓缓道“回父皇,便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吧。”
    “嗯,不错,词牌名的取法,相得益彰。”
    朱楩笑了笑“谢父皇夸赞。”
    朱元璋则开始要兑现他的诺言了,诗作最好的赏,于是问在场道“大家觉得,谁的诗作最好。”
    朱柏大气的说道“父皇,十八弟的临江仙堪称绝妙,我平生从不觉得有人能在诗词方面胜过我,但是十八弟今日神作我愿甘拜下风。”
    朱权出来符合到“正是正是,还有谁能作出此等绝妙之笔。”
    朱栴略有些不服的说道“十八弟这首诗,不,准确来说是首词,确实是极好,若是让我写词我也写不出这么好的。”
    朱元璋笑着打趣“哦?那老十六你也认可你十八弟今日诗作最佳喽?”
    朱栴激动的起身说道“可…可是,十八弟这所作的是一首词呀,若十八弟还能再作一首五言律或是七言律,那我便认了。”
    朱允炆自抄完那篇临江仙开始便一直没有说话,他现在如何想或者在想些什么,朱楩已经不关心了,朱楩只清晰的知晓一件事,那就是四年知后,朱允炆一定会想尽办法的对自己动手。
    所以既然如此,本来还一直想着低调一些的朱楩,这会儿也放开了,笑着问正满眼崇拜之色盯着自己的袁巧儿问道“我的王妃,想不想再听一首七言律呀?”
    袁巧儿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是微微的点着头,倒是朱权的妃子,自己的十七嫂在哪说这“想想想,你的王妃说她想,你快作吧。”
    把朱权弄的好不尴尬,晚宴众人也是笑了起来,气氛极好,朱楩倒像是没听见众人笑声一般,握了握袁巧儿的小手,然后重新站起来,走向台中。
    对着朱元璋先说道“父皇,那儿臣便再做一首七言律吧。”
    朱元璋点点头,拿起桌前酒杯,已经充满期待了
    朱楩有转身朝向朱柏行了一礼说道“十二哥诗文书法俱是一流,可否请十二哥帮我抄录?”
    朱柏大笑,笑声中充满了豪迈“自无不可,纸来,笔来,墨来!”
    太监小跑着把刚从朱允炆那里撤下来的小桌子又给上到了朱柏这
    一切准备就绪
    朱楩说道“今日大家在这中秋佳节的晚宴上行酒令,作诗词,在听了不少前辈先贤的诗文以及众位哥哥的佳作,我现在有感,便以论诗为题,做一首七言律。”
    朱柏以及在场所有懂诗文的人不由的眼前一亮,包括朱元璋也略有诧异。
    古今写诗者众多,但是真正写好的人不多,特别是七言律,可以说是骈文中最难的创作的文体,也是整个诗文中比较难写出好诗的文体
    朱楩要现场做一首七言也就罢了,他还先把题目给写了,这通常写诗都是先写正文,写好之后再根据所写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来点个题
    朱楩先写题目,还是一首七言,这难度不是说古往今来没这样的人,而是这得极富作诗天赋的人才能如此。
    袁李氏也不解的问袁洪“女婿要写的诗很难吗?怎么大家都这表情。”
    袁洪今天已经被朱楩的接连丢过来的雷给劈的已经无感了,就是朱楩现在说他能飞,袁洪也可能会信的。
    袁洪也懒得说的很复杂,就打了个比方的解释到“你女婿现在要做的诗就好比你用炖汤的瓦煲炒个火爆腰花。”
    袁李氏拍了一下袁洪“你这比方打的,拿瓦煲炒腰花,能是能,就是难。”
    袁洪笑笑“我就是这意思,行了,别说话,等着听女婿作诗。”
    此刻全场的焦点都看向了台中的朱楩,朱楩也清了清嗓,开始到
    “论诗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朱楩刚念完,朱元璋大笑到“妙啊,确实妙,就这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实在是妙,咱大明的人才将会井喷式的迸发。寓意好,妙哉妙哉!”
    朱元璋一通夸,朱棣也高兴的拍手叫好,搞的身后三个儿子也很尴尬,显得他们也很平庸似的。
    朱栴默默走上前来,抬起手中的酒一饮而尽,畅快的说道“十八弟,你十六哥甘拜下风!明年就藩之后我会多多写诗磨练,过年回京一定再向你一决高下。”
    朱楩接过朱栴递过来的酒也一饮而尽的说道“十六哥谦虚了,假以时日十六哥一定是我大明的文坛大家。”
    两人一笑泯恩仇,虽然也没什么仇,不过还是很开心的抱了抱,毕竟英雄相惜。
    只有一个人,表面看着毫无波澜,此刻心里正翻江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