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我有一策
作者:一身都是水   大明好王爷最新章节     
    朱楩转头对着陈河说到“陈河,派一队人马跟着他,以保护他安全的名义,让他不要到处乱跑。”
    陈河也点头领命
    朱楩这才问到沐春“沐大哥,这事情你怎么看?”
    沐春看了看,也知道解子纶他们几人是朱楩的身边人,也就没了顾虑的说了起来“这事情我还真不想管,殿下有所不知,这思伦法是在洪武十四年的时候,我带队征讨的,当时他们抵抗的可厉害了,里面就属他最积极。”
    朱楩笑了笑“和他刚刚那副嘴脸有点儿对不上啊,哈哈。”
    大家也都笑了笑,沐春接着说到“他说的那个刀干孟,还有这次反叛的那几个邦的土司,当时都是被他挑唆着负隅顽抗的,后面眼见打不过我们,他第一个倒是来投诚,陛下也就给他封了个宣慰使。”
    袁成点着头摸着下巴“难怪人家反他,要是我我也反他。”
    朱楩也赞同的点点头,然后又意识到有点不对劲“但是从洪武十四年一直到现在洪武二十九年,一共十五年时间要反的话早反了,怎么到现在才反?”
    沐春一边摇着头,一边叹息道:“我也认为事情有些不对劲,因此派遣了探子前往麓川地区的民间以及官府进行探查。根据探子们带回来的消息,尽管这些土司对思伦法心存不满,但平日里还是会忍让他几分,任由他嚣张跋扈。然而,这个思伦法却有着极其严重的色欲之心,竟然借助我大明赐予的权力,逼迫各个城邦向他进献美女。而这次刀干孟发动叛乱,正是因为思伦法看中了他的女儿,强迫他将女儿献上。刀干孟自然不愿意,于是便与其他土司联手反叛。”
    “难怪如此,一切都是情有可原呀。”解子纶也感叹道。
    沐春见朱楩还在沉思,于是也表示到“这思伦法奸诈得很,他来找我时穿着官服,并且来之前就写了信送往京城了,所以我也不好不办,就带他先来见见殿下你,若实在不成,我再带着他进京让陛下来定夺吧。”
    朱楩思绪被拉了回来,沐春沐晟两兄弟现在对朱楩的态度是非常恭敬的,主要也是因为朱楩给沐春的云南左右两卫重新锻造了新的铠甲和装备,收费也和之前做保养的时候一样,这让沐家占了个大便宜,所以对朱楩也是感激的,毕竟武器装备是否精良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都是有直接影响的。
    朱楩想了一下“沐大哥,我有一个想法你听听看如何?”
    沐春认真的直了直身子“殿下请说。”
    “我是这么想的,麓川一直都是由这些土司进行掌管的,虽然臣服我大明,可是大哥也知道,都是面服心不服,而且一直也在管我大明要钱要粮的,不如咱们就借着这个机会,直接把麓川给平了,让他们从宣慰使变成布政使。”
    沐春听完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激动之情,遥想当年,朱元璋亲率大军征讨云南,平定叛乱后,便决定让沐家世守云南,同时制定了一套以防御为主的方针。
    核心思想便是针对南方的蛮族和周边邻国,采取招安纳降的策略,任命当地首领为宣慰使,并允许他们进行自治,如此一来,可以大大减少朝廷派遣官员和军队的数量,从而集中精力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北元,不过十几年时间过去了,现在北方局势也相对稳定,人手也因为重开科举而富足起来了。
    并且,长时间处于这种被动防御状态下,沐家军已经许久未曾体验过征战沙场、开疆拓土的豪情壮志了。如今面对安南小贼在边境不断挑起事端,他们也只能选择将其驱逐出境而已。这种憋屈感,让每一个沐家军将士都憋着一口气,渴望有朝一日能够主动出击,一展雄风!
    “殿下有此豪气,不愧是陛下龙子,但攻伐虽益,治理却难呀,这些番邦都是族长制,陛下起初设置宣慰使除了人手不够原因外,主要还是因为这些番邦不易管理。”
    朱楩笑了笑“沐大哥不必多虑,我有一策,我们先把这个思伦法控制起来,让他给与他相熟的,或是对他没那么反感的番邦土司写信,告诉他们咱们准备去攻打麓川了,让他们不想死的赶紧带着家人来昆明避难。”
    沐春疑惑到“殿下是想让他们自乱阵脚,逐个击破?”
    “非也!”朱楩说完狡滑的笑了起来,袁成与解子纶也疑惑起来,不是逐个击破还能是什么。
    朱楩见大家都疑惑着,眼神向他寻求答案,也不打算继续卖关子了“打个麓川而已,何须逐个击破,我的目的是要让他们搬搬家,让思伦法传信只是为了告诉他们我们要去的事实,接到信的来不来,来多少都无所谓,咱们到了边境,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来投诚的,咱们只需要告诉这些来投诚的人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让他们去昆明府居住,这样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把这些土司控制起来,咱们再去把地收了,也就不怕这些人因为咱们要自己治理而不服闹事了。”
    解子纶先反应过来说到“好计策,他们的士兵和百姓还有地主豪绅看到土司都往大明领土跑了,肯定不少人都会跟着跑,咱们也不必阻拦,放他们进来。只要不让他们过了景东和保山,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调人口和百姓进麓川就可以完全控制麓川地界了,不管从法理还是地理,麓川就正式进入大明版图了。”
    朱楩点点头,沐春也越听越清晰,这就有点像当年征讨云南时的方法,将大量中原百姓迁过来,然后慢慢汉化管理。只不过朱楩这次用的方法略微有些不同,是让他们的百姓还有地主豪绅往内陆跑,再直接派军队缓慢的镇压住那些叛乱的土司,并且直接管理起来,那么已经跑到大明境内的麓川百姓想再回去就困难了,只需在他们逃跑到的州县出台一个针对麓川难民的安定政策,事后再将麓川划分成为几块设置布政使司,这事情就算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