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居易水
作者:爱吃车厘子的樱桃叶子   或许我命不该绝最新章节     
    在易水城里,普通人想要找一份工作可并不是个容易的事,方家一行人找了许久,都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终于,在他们即将放弃时,路过一条狭窄的街巷,方玥眼尖地看到巷子深处有一家老旧的书铺。
    书铺门口张贴了一张招人启事,上边写着:
    『招伙计,要求读书识字,五官端正。』
    看到这份简单的招聘要求,方玥眼前一亮,连忙拉着方理朝书店走去。
    走进店内,一股淡淡的墨香味扑面而来,书铺虽然不大,架子上的书却是满满当当,整整齐齐的。
    往里走,柜台里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正悠闲地躺在靠椅上小憩,手边还翻阅着一本书,因离得比较远,方玥没能看到封面上写的是什么。
    “老先生” 方玥轻声唤道。
    老人听到声音后缓缓地抬头,坐了起来,看向方玥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您这店是要招伙计吗?您看我哥可合适?他考过秀才了,学问还不错,人也长得端正。”
    老人这才仔细地端详起方理来,又让方理伸出双手给他看看。确认方理手上有着常年练字生出的茧子。老人方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错,不错。”
    “你们可有住处?”
    “有的,有的”方玥连忙答道
    “工作内容包括整理书架,抄书,打扫卫生,店中的书籍你们可随意翻看,但不能带走。”
    “每日辰时上工,酉时下工,不提供午饭。每月工钱十枚灵珠。你们不住宿的话,给加五枚灵珠。”
    “可以的话明天就来上工。”
    方玥和方理对视一眼,脸上露出喜色。
    方理恭敬地上前,朝老人拱了行礼,说道
    “多谢老先生,明早我会准时来上工”
    解决了方理的工作问题,方玥很是高兴。加上方老爷也找了个账房的活计,一个月也有20枚灵珠的工钱,加起来就有35枚了,节省着点,一家人一个月的吃用就足够了。
    再想想,一枚灵珠约等于1万两银子,有了灵珠便不需要再花自家的银钱。省到就是赚到了,方玥更是心里乐开了花。
    接下来的日子里,方员外和方理每日早早就要上工,起初,方玥只能一个人无聊地待在小院里干耗时光。
    后来,嬷嬷开始带着她,每日从司巡抚食堂里,取预定好的午饭,给方老爷和方理送去。
    待吃完午饭,她偶尔会帮大哥一起整理书籍,书店老板见方玥小小年纪,却乖巧懂事的样子,便也允许她在店内看书。
    于是方玥每日的日常便成了:早上睡到自然醒后,陪着嬷嬷吃饭,饭后,在院子里和蚂蚁玩一上午。
    待到午时,在嬷嬷的陪同下,去司巡抚府食堂取上午饭,先送去给爹爹,再送给方理,然后陪方理一起吃午饭,饭后嬷嬷回家,方玥就在书铺里看书,等到酉时,再和哥哥一起回家。
    日子一旦规律了起来,便让人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转眼已临近升仙会,在这其中发生了几件让方玥印象深刻的事情。
    其一是发生在方理身上的,在易水城待了几天后,她便明显感觉出方理身上有了些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是身体方面的,而是在观念上。
    方家其实是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的古代家族,而古代社会对女子的束缚尤其之多。方玥过去并不觉得,家人拥有这样的观念有什么过错。
    毕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周围的大环境都是这样的,方家人拥有这样的观念是再正常不过的,来到易水城后,方玥一开始只是发现方理逐渐变得沉默了起来。
    直到有一日,方理下工时有些恍惚,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路过女子。
    他忙拱手道歉,心中担心会污了女子清白,那女子却是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洒脱地走了,只留下他呆愣在原地。
    那日回到小院后,方理便将自己关进房间,连晚饭都不曾出来吃。
    方玥见此很是担心,忙将大兄这段时间的异常告诉了方员外。
    当晚,方理的房间里,烛火久久未曾熄灭,方员外和他聊了许久。隔着厚厚的墙壁,方玥仍旧能清晰地听到大兄的哭声。
    他的哭声中充满了某种悲泣。
    自那日后,方玥注意到方理开始记录着什么东西。
    在观察了摊贩吆喝路人讨价还价后,在书斋里和老人辩驳何为道义后,在茶楼听老叟讲过一段惊天动地的故事后,他手中用来记录的书册变得越来越厚。
    方理偶尔也会将所思所想告知方玥,他道:
    “我虽不能修仙,但只是在易水城,就能感觉到,在这里生活的人与凡尘之人不同的那种通透,那是在凡尘所见不到的通透与洒脱。
    我也曾想过未来,即使是走上了仕途,无论起伏,都是框在既定的框架当中。这世间百姓或贫穷或富有,也都只是在既定的框架当中活着。
    女子的一生,出生,出嫁,直至死亡,她们的命运始终都逃脱不出这个框架。我不知道是谁编制了这个框架,将世人框了起来。
    我想改变这种状况,可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只是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我想来是不甘心的,我总想试试,看能不能逃出这框架,然后去帮着世人也试着逃出这框架来。”
    方玥震惊于他的思想,即使是上一世,在那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中,拥有这样思想的人都是少见的。
    而那些拥有这样思想的人,大多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过他们的身影。她在心中暗自感叹,某音诚不欺我,千万不可小瞧了人,不论是在哪个时代,人类对于自由的向往始终是不变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