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固态蒸馏法
作者:乘风鹏本尊   臣本布衣,穿越就领俩媳妇最新章节     
    林羽费解地看了一眼木笼里的母子四口。
    赖他,没能解释清楚。
    “娇娘小薇,你们别生气,听我解释。”
    “相公我没生气,赶紧让妹妹们下车进屋坐。”
    “林哥哥要编故事啦!”
    幸好有陈光儿见证了事情的始末,及时帮腔,说清楚另外四口是大咪一家。
    不然,林羽真担心娇娘当场给他纳四个妾。
    说清楚这些人的来历,陈娇娘莫名的松了口气,嘴上不说,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惊奇的看看这个,又望望那个。
    实在没想到,她也有让人伺候的这一天。
    倒是杨薇,听说不是纳妾,但还是要成为家里吃饭的一员,嘴巴撅得老高。
    “林哥哥,她们也要吃你做的饭吗?”
    “她们自己会做饭,我没空的时候还可以代替我给你做。”
    如此回答,终于让杨薇接纳了外来人口。
    站在陈娇娘的旁边,同样好奇地打量着这些穿着破旧补丁衣服的人们。
    前不久,她们平时也穿成这样,以前没觉得怎样。
    如今自己身上穿着细布绸布,再看这群吃饭穿衣都困难,只能卖身为奴的人们,心里既同情又庆幸。
    但杨薇对旁人兴趣不大,看了一会儿,接过林羽手里的木笼,把大咪它们放出来,给它们安排餐具去了。
    “小薇,你还没挑人呢!”
    面对林羽的喊声,杨薇依旧置之不理。
    陈娇娘生怕他误会小薇还在生气,低声解释。
    “小薇喜欢猫,可家里没粮食连老鼠都不光顾,当然不会让她养猫,以前捡到过野猫,下河捉鱼养得很肥,我也很喜欢。”
    话到这里,陈娇娘停顿下来,让林羽有了种不好的预感。
    “后来猫被她娘宰了,给她弟弟吃了补身体,猫皮给她弟弟做了手套。”
    猜到了结局,可听上去依旧心里不忍。
    难怪小薇没心没肺似的,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假如不能练成凡事不往心上放的性格,迟早会郁闷成疾。
    他看了眼小心翼翼抚摸着小狸花,笑得像个孩子一样满足的杨薇,释然一笑。
    “都过去了。”
    不管是小薇的苦难还是娇娘的苦难,今后再也不会重演。
    “是啊,都过去了。”
    陈娇娘打起精神,朝着四个婢女招了招手。
    “你们过来。”
    身为当家主母,该有的威严不能少。
    公然讲究主仆平等,更是取死之道。
    林羽目前能做的,只有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不拿他们当牛马对待。
    “娇娘,除了车夫以外,剩下的人还没起名字,你来命名,我去看看酿酒槽子。”
    提到酿酒槽子,盯着杨薇的大咪,一个猛子跳到林羽的旁边。
    就在林羽弯腰要抱它一起走,大咪迈着猫步,闻着酒香,朝着新建的酒坊走去。
    出去半日。
    酒窖的泥巴已经抹匀,正在晾晒通风。
    前来送槽子的人们,搬运着八口槽子,熟门熟路地放在空地上还没拼凑好的蒸馏器旁边。
    等槽子固定好,大咪用身体和尾巴蹭着它们的底部,和附近的器物。
    不一会儿跳到了房梁上,居高临下地巡视着它未来看管的领地。
    威风凛凛的模样,活脱脱一个下山巡逻的小虎王。
    “不愧是老祖宗严选的克鼠神宠。”
    林羽眼着大咪看了片刻,见它趴在房梁上,没有再向外探索的打算,给车队的人付了银两。
    蹲在一堆铁器铜器前,回想着固态蒸馏器的成型模样。
    蒸馏是决定白酒度数的关键一步,通过蒸馏将用粮食发酵的液体,分离出酒精,后续才是使用槽子储存和陈化。
    “羽娃子,你是想拼个锅炉吗?”
    一天到晚比他还不得闲的石三哥,看到他干活就凑了上来。
    林羽点了点头:“对,我想在桶蒸的上面,再加一套锅炉和铜柱,设计一个出水口,不用再用桶蒸完进行手工压榨出酒,直接能流出来。”
    蒸馏技术据说出自炼丹术士之手,古来有之。
    蒸馏酒则有液态蒸馏和固态蒸馏的区别。
    简单来说,前者技巧简单易操作,但出酒在二十度左右。
    后者既要熟练掌握火候,还得明白器具的使用规则,但出酒度数能够人工控制。
    像吴伶醉就是直接把已经用粮食发酵成成液态、或者半液态的酒醅,放进桶里去蒸馏。
    没有别的因素影响,它的度数低,味道清,或许正因如此,才去玉氏酒坊借鉴了加入其他风味,增强口感。
    而他要用的是固态蒸馏法,采用发酵粮食拌上稻壳,或掺入新粮混蒸。
    短时间内,能将原本就能出高度酒的五粮酒,变得更加浓醇绵长。
    槽子有了,战书下了,林羽现在要酿酒,就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酿出最好的酒!
    “羽娃子你说得好复杂,我听不懂但感觉很厉害。”
    石三哥连桶蒸都不知道怎样操作,属于没吃过猪肉更没见过猪跑的外行人。
    干脆蹲在地上看林羽摆弄。
    碰到需要打下手帮忙的,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冲上前去拼接。
    期间错了几次,重复拆装,把石三哥手上的老茧都磨破了一层皮,外面的天光渐暗时。
    一个简易的柱形锅炉蒸馏器,就此问世。
    “还得再去找个出酒口,三哥,帮忙按照这个圈打根竹子来,我弄个模型,明天你去城里让铁匠打一个。”
    “马上回来。”
    找来粗细合适的竹子,怼上出酒口。
    林羽利用不太熟练的木匠手艺切割完,又往蒸馏器里加水试用。
    假如漏水的话,明天还得叫铁匠带着家伙什来一趟补漏。
    还好他运气不错,没有漏水的地方,锅底也很厚实。
    能坚持到造完两万斤粮食的酒。
    “今天先干到这里,看外面的火烧云,晚上不会下雨,顶棚先不盖了,继续晾着。”
    “开火做饭!”
    院子里,新来的四个婢女和老嬷嬷,已经在切菜煮粥、蒸白馍烙油饼。
    在水田产稻量全国均产两石左右的大常,蜀地许多农夫种植的仍是麦子。
    别看林羽做菜的手艺尚可,但对面食是一窍不通。
    今日晚饭干脆偷闲,又带着大咪去粮仓重地溜了一圈。
    让人把挑拣好的一千斤粮食,放进酒坊里去。
    “大咪,今晚靠你了。”
    “喵~~”
    当最后一缕阳光被黑布遮盖,林羽家的院子里人来人往。
    熬糖的林大姑她们,还有盖房的村民,以及前来送野甘蔗,顺便蹭顿饭吃的亲戚朋友。
    热闹无比。
    村子的另一头。
    独守灵堂的林宗叔,闻着空气里飘荡的肉香,再看手里端的野菜粥,实在难以下咽。
    “汪!”
    他身边的看门狗,饿得不停地向外面啃着鸡爪的孩子们直叫唤。
    狗的尾巴摇成了圆圈,打着转往外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