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夕必改
作者:乘风鹏本尊   臣本布衣,穿越就领俩媳妇最新章节     
    “是啊林员外,咱们可以联合唐大人一起去府衙找崔郡丞,你再叫上徽之公子还有江家的人,实在不行请长乐郡主出面,不信崔郡丞能够死扛到底。”
    “再说了,益州别的地方粮食产量低,和我们富饶的旌阳有什么关系?咱们旌阳的粮食不光够自己人吃,酿完酒还有得剩呢。”
    哪怕在这个需要粮商们团结一致的节骨眼上,他们还是划分出了小团体。
    先把像苏哲这样的外来粮商排挤出小圈子,再瓜分利益。
    苏哲见阮东家他们一致对外,张了张嘴,还是没有辩驳。
    说来说去都是卖粮食,实际上他能替林羽做的事,少之又少。
    林羽见状,好奇的问:“苏公子面对这些人无话可说吗?”
    “如果旌阳的同行有解决限酒令的方法,我乐见其成。”
    苏哲淡定的态度,倒比急得跳脚夸下海口的阮东家他们强上百倍。
    林羽暗叹一声:解决限酒令的办法就在眼前,偏偏一群人只盯着我的钱袋子,既然如此,我只能松松手了。
    “苏公子方才说的那些粮食,我全要了,先签契约吧,正好唐大人在这里,可以当个见证人。”
    有官府人士见证,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庙。
    谁也没想到,苏哲仅凭主动降低姿态说了几句话,就把囤积了上百万斤的粮食,一股脑卖给了林羽。
    连苏哲本人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愣了片刻,急忙催着小厮去拿笔墨纸砚。
    “别去马车上拿了,苏公子,我们去家里聊。”
    林羽对着还在插秧的唐知涣招呼了一声,对着苏哲比划着自家院子方向,便在前方引路。
    丝毫没把其他粮商放在眼里的模样,引起了阮东家等人的不满。
    “林员外,你怎么听别人忽悠几句就当真了?你连限酒令的问题都还没解决,就敢签订契约,你不怕府衙抓你下大狱吗?”
    眼见到手的银子要被苏哲抢走,阮东家对待林羽的态度也没刚才那般客气。
    林羽听出对方恐吓的意思,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指着地里的秧马,提醒他们:“限酒令的问题,我和唐大人已经解决了。”
    什么?!
    在场所有粮商全部瞠目结舌,不敢相信。
    话不投机半句多,林羽懒得同这些打不到交道的奸商解释,带着满头雾水的苏哲走进院子。
    此时的院子里,摆满了组装好的秧马和曲辕犁。
    苏哲脑中闪过唐县令插秧的古怪姿势,身为粮商,自幼精通农事的他,顿时恍然大悟:我明白了!
    “林员外,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些农具的?”
    “自己做的啊,有了它们,不光节省拔秧插秧的劳力,还能节省开荒的力气,往后耕地增加,益州的粮食收成至少增收三成。”
    林羽信心十足,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他废除不了限酒令还解决不了粮食的问题吗?
    而苏哲也终于明白了,林羽要买自家的粮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意有所图。
    “林员外有了解决限酒令的方法,还这么痛快的要买我家囤积的粮食,不知有什么额外的条件?”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
    作为拥有合作主动权的那一方,林羽替苏哲等粮商破了灾,还要主动掏钱。
    光凭这份诚意,只要是苏家能办的,苏哲定会不遗余力。
    “林员外请讲。”
    “为了让苏公子的粮食,能够尽早送到我的仓库里,希望苏公子签完契约走的时候,带几套新农具回家宣扬一下。”
    有唐知涣在,旌阳境内的宣传工作,根本无须担忧。
    只是要提防崔衍连同吴家,明知限酒令不可再继续推行,还要选择不撞南墙不回头。
    在这种时候,唯有找几个大粮商联合起来,向府衙施加压力,才能让朝令夕改,让粮行和酒行经营步入正轨。
    苏哲略一思考,明白了其中的用意,便笑着答道:“举手之劳,这是我应该做的。”
    “苏公子果然耿直,从今往后,酒坊的粮食就由苏家供应了。”
    挺过限酒令的难关,战胜了吴家最后的封锁。
    重碧酒每年产出至少上百万斤,需要数万石粮食。
    林羽不学吴家空画大饼,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
    为了免除苏哲的后顾之忧,他直接在契约上写明了后续供应粮食的问题。
    苏哲仔细看完他拟定的契约,忍不住赞叹:“林员外真如传闻一样,写得一手风骨好字。”
    “哈哈,过奖了。”
    “这张契约我一定要拿回家装裱起来。”
    看苏哲不像是在恭维,林羽赶紧拿起手里的那一份,反复确认有无疏漏。
    契约上写明了,会在限酒令解除后,立即供应约定好数目的粮食。
    以及酒坊再有粮食需求,优先与苏家合作的附加条约。
    不论怎么看,并没有让人拿捏住把柄的地方。
    “苏兄,好粮酿好酒,往后送来的粮食,我要选用最好的,价格可以商量。”
    “别看我苏家不是益州第一大粮商,但各地收粮的路子多,天南海北,我都能给你搜罗来。”
    林羽又不是第一次做生意。
    今日粮商不会主动前来,他也会让唐知涣邀请前来参观新农具的使用。
    对于苏哲的背景,自然是早就有所了解。
    为了给苏哲吃一颗定心丸,回到家好交代,他特意预付了十万两银票。
    两人相谈甚欢,临走前,苏哲拍着胸脯保证。
    “林兄,你等着看吧,不出三日,崔郡丞下达的限酒令就得收回去。”
    三日吗?
    林羽但笑不语,抬头看了眼天空。
    百里无云的晴朗天气,从旌阳跑马到益州,将新家具的消息传遍各县,左不过半日时间。
    粮行还需要他花心思来笼络,才会主动对抗限酒令,而酒行,得知新农具能增产增收,只怕当时就要去府衙,逼着崔衍收回成命。
    送走了苏哲,不光酿制二十万斤重碧酒的粮食有了着落,再加二十万斤也不成问题。
    “让酒坊里的管事把炉子点起来,还得再去牙行买一批专门酿酒的人手。”
    鲸落万物生。
    一个吴家倒下了,不仅是踩着吴家扬名天下的重碧酒,会站得更高。
    以前那些被吴家打压的酒坊,也会借着粮食增产的东风,销量猛增。
    毕竟人们在吃饱饭以后,就要开始考虑提升生活品质的问题。
    “在这个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没有什么比勾栏听曲、夜醉天明更好的消遣了。”
    干活累了,约三五好友,喝几两小酒吹吹牛皮。
    未来低端酒的市场很广阔,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