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杜郡丞首奏
作者:乘风鹏本尊   臣本布衣,穿越就领俩媳妇最新章节     
    “用得着说服?我以德服人不行吗?”
    林羽扬了扬握紧的拳头,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他没有深入讨论这个有些残暴的问题,让杜慎行得知昨晚码头的伤亡情况,立即将话题转了回去。
    “等押运货船的主家们上报船只的数量和用途,登记造册交完船税以后,杜兄就可以请陈兄派些官兵,去船上逛逛,在益州河道内兜兜风,让大家知道交了船税比不交船税好,新政便能政通人和了。”
    颁布一项新政令,不是发号施令的上位者认为对遵守命令的人好,它就是有效果的。
    相反,任何政令不能服务于遵守它的人们,迟早变成一纸空文。
    “船老大们给官府交了船税,有了保护的效果,只要抵消使用大量打手的费用,并得到官府尊重,船税的制度就能在益州保留下来。”
    林羽伸手拍了拍杜慎行的肩膀。
    “这个重任只能交给你了,杜兄,我说你的任务最重,这回你信了吧。”
    林羽借用容汹之死,提出交船税的建议,并把它交代给值得信任且有能力的官员去做。
    接下来的事,就不在林羽的掌控之中,全凭杜慎行去发挥。
    他是这么打算的。
    谁知杜慎行面露难色,竟当场打起了退堂鼓。
    “先生,此事匆促之间,我无法思虑周全,再加上细盐一事也需要我奏明陛下,并将细盐派皇差送去京城,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啊,这……”
    “不如请先生将所思所想的章程,全部书写下来,我让人照做,有需要改动的地方,我再与先生商量决定?”
    与林先生打了这么久的交道,杜慎行终于学精了。
    只要林先生提出来的事,没有办不成的,绝不会无的放矢,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捡现成的,免得他试错。
    “行吧。”
    林羽突然有种自己是府衙编外人员的错觉。
    先是吴家案子里,免费充当抄录文书的写手。
    如今又成了为府衙献策的幕僚。
    他忍不住调侃道:“杜兄,要不下个月发俸银,府衙也给我发一份?”
    “只要先生不嫌少,这笔银钱我会替先生争取一下。”
    “我胡乱说的,你别往心里去,哈哈哈。”
    干笑两声,林羽咬牙咽下一个长长的哈欠。
    漕运和细盐的事算是确定了下来,井家的案子更是交由杜慎行负责,无须他操心。
    一心想着回去补觉的他,主动走到杜慎行的院子,十分娴熟地找到笔墨纸砚,在脑子里稍微构图了一下,便奋笔疾书。
    将他心中所设想的,关于协调漕运各方的章程写了下来。
    写完扫了一眼,修改了两处错别字,吹干墨交到杜慎行的手里。
    生怕杜慎行还要拉着他当壮丁,赶紧抹了抹通红的眼角。
    “杜兄,我折腾了一夜也累了,先回庄子睡觉了,明日漕运的船老大们会前来找你,你自行发挥就行,告辞。”
    林羽像是身后有恶狗撵似的,跑得飞快。
    陈郡尉还有心想问一句,他何时发派人手上船,伸手没抓住人,看着林羽的身形翩然而去,也是哭笑不得。
    “老杜,林先生这是要学咱们的李郡守当甩手掌柜,写完章程他就不管漕运船税的事了?”
    问了一遍,无人回答。
    陈郡尉只得将视线收回,狐疑地看向捧着林先生写的章程,像个木偶似的,站在原地不动弹的杜慎行,好奇地走上前去。
    “老杜,和你说话呢,太累了站着睡过去?”
    “看到林先生写的这篇漕运新规,我如何能睡得着啊!”
    寥寥几笔,把上至朝廷地方、下至船主船员的责任与得益写得一清二楚。
    特别是官民一体设立漕运监察的新思路,完全解决了船老大们,担心被官府压榨的后顾之忧。
    “以前只有官员互纠的监察司,难免遇到官官相护的情况,而先生这一笔,就算暂时开创不了民间监察官员的先河,也能叫一些贪官污吏终日忐忑。”
    必须上奏陛下,打开监察官员的新思路。
    还有船税这件事,他得尽全力疏通各个环节,争取做一个好榜样,让陛下能够推广到其他地方。
    益州的漕帮是由私人掌控,其他地方却多由权贵们把持。
    杜慎行知道此举会得罪许多人的利益。
    可看到林先生写的,待到漕运新规平稳推进,能够让漕运更加繁荣地发展,带动其他产业,还有更多普通人获得安稳的生计。
    他的眼前已然浮现出,益州码头上商船客运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陈兄,你无事的话先回军营休息,等明日船主们前来时,我再派人请你过来坐镇。”
    “行。”
    陈郡尉不了解文人治世的手段,但他知道,有用得着自己出力的地方,全力以赴就行。
    担心井家得知死讯来闹事,他临走时,还专门留下了一队心腹手下,保护杜慎行的安全。
    等送走了陈郡尉,杜慎行迫不及待地提起毛笔。
    原以为第一道奏折,会反复思量许久,才能落笔。
    如今有了林先生提供的思路,他下笔犹如神助一般。
    先写了漕帮争斗引起平民百姓死伤无数,打算以益州为试点,整顿漕运复辟缴纳船税之事。
    对于地方上的一些政令,身为郡丞不只有禀奏的义务,还有先斩后奏的权利,只要所行之事有效果,能为朝廷获利,陛下看到后绝不会喊停。
    其中的具体章程,杜慎行并未详细写明,而是直接在奏折上,引入了林羽的原稿,夹带在奏折之中,请陛下过目。
    写完一件事,杜慎行放下毛笔,捏了捏写得发酸的手腕,看到自己一下子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篇,只能简明扼要地利用极短的篇幅,介绍了细盐的提炼情况,并着重说明了是林先生的功劳。
    后续盐司要如何安排细盐生产与卖出的事,轮不着他插手置喙。
    但学会提炼方法的陈氏子弟五人,名字全部挤挤挨挨地写在了上头。
    可这样一来……
    “井家为非作歹的事写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