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个人与时代的印迹
作者:乘风鹏本尊   臣本布衣,穿越就领俩媳妇最新章节     
    就在这时,林羽眼疾手快地把人抱在怀里。
    哗啦!
    桶里的水泼了林羽一身,水草和泥沙糊了一裤腿。
    被救下的孩子吓傻了似的,双手向前,呆呆地悬在林羽腰间一动不动。
    直到家里的男女主人,听到动静冲出来,看到在地上打滚的水桶,还有被林羽抱在腰间的儿子,先是一愣,接着急声大骂。
    “你个娃子怎么这么不小心,把水泼了东家一身?弄脏了东家的衣服,你赔得起吗?”
    “我没事,倒是孩子吓得不轻,别训他了。”
    林羽看到男女主人年纪不大,两鬓已生华发,身上穿的短打补丁摞补丁,就知道他们的日子过得很凄苦。
    在这样的条件下,遇事慌乱情有可原。
    两人见林羽不怪罪,这才赶紧接过孩子,仔细地检查起来。
    见除了脸色吓白了一些,并没有受伤,男主人松了口气,女主人则抹着眼泪,不停地向林羽道谢。
    “只要不是见死不救的人都会出手的。”
    “东家你的衣服和鞋袜……”
    “没事,回去浆洗一下就干净了,夏日天热,穿着也不会着凉,是我打扰了他挑水,把他惊着了。”
    林羽说话时,用眼角余光扫了眼林小草。
    这孩子果然眼中带着崇拜之色,看着自己。
    嗯,懂了。
    林小草好像有点子英雄主义情结在身上。
    不过,他刚才不是刻意表现。
    等孩子被女主人带回屋子,林羽便朝乘风使了个眼色。
    乘风将减租三成的事说完后,男主人惊得合不拢嘴,反应过来,顿时喜极而泣,不停地朝着林羽拱手作揖。
    “多谢东家照拂我们这些人,等屋子收拾利索,我一定在堂中为东家供一个长生牌保佑东家!”
    长生牌好像和十八岁的年龄有些不符。
    林羽知道这是对方的一番心意,并未回绝。
    又询问了一番是否缺衣少食。
    “假如有需要,可以找管家登记,乘风会负责定期采买,庄子上的佃户虽不是我林家人,但信任我愿意带领全家老小落户于此,能帮上忙我一定会帮。”
    “东家给的够多了,来到庄子上,只要肯做事全家都能吃饱饭,至于其他方面,我们可以自己赚钱,慢慢置办。”
    纯朴的劳动者,从骨子里就不愿意麻烦别人,更愿意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切。
    林羽对此选择尊重,并未强求。
    又闲聊了几句,堂屋里的孩子握着拳头小跑出来,往林羽掌心里重重地一寒。
    身后跟上来的女主人吓了一跳,埋怨道:“你这娃子别惊着东家。”
    “我又不是吓大的,惊不着。”
    林羽抬手看着孩子送给他的礼物。
    是用狗尾巴草编的小狗,毛茸茸的嘴巴里,吐出来的叶片舌头又绿又长,耷拉到了脖子上。
    林羽挑起狗舌头轻弹了一下,低头对着林小草打趣一声。
    “心灵手巧,以后可以跟着小草你学木工。”
    林小草没想到会突然提到自己的名字,闹了个大红脸,往林羽的身后挪了挪,挡住孩子投来好奇的目光。
    林羽摸了几下狗头,将它别在腰间,朝着孩子展示了一番,这才告辞。
    随机挑选的一家佃户,和其他三户补位的佃户情况相差无几。
    对于这些人家来讲,花费精力多种一亩地,只要能得十来斤的粮食,他们都会甘之如饴。
    林羽见他们都忙着安置新家,也没进去打扰,一直来到灌溉稻田的沟渠旁。
    他看了一眼上游的河道,不高不低,正处于他站的位置。
    自他所站的高度以上的沟渠,水流只有贴着底部薄薄的一层,混着泥沙,越往低处则水流越大。
    位于山脚下的一些佃户,已经挖开了通往稻田里的口子,开始灌溉。
    山脚与山腰的稻秧,明明是同一时段育种移插的,可山下的长势喜人,秧苗十分笔挺,而山上的才伸展开几片新叶。
    “老爷,我听说山上和山下成熟的日期,能相差十天半个月。”
    “看这个情况,和你说得大差不差,取水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益州号称处于蜀内平原,实际上丘陵山地的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占了一大半。
    剑南道境内如果改成水田种植稻谷,耕地缺水灌溉的情况,比益州还要严峻。
    当初想着靠曲辕犁开荒,用秧马改变南方种植农作物结构太仓促。
    忘记了耕地的多少,还需要和水源相搭配。
    好在,还有补救的机会。
    “小草。”
    “老爷我在呢。”
    林小草从林羽身后一越而出,说话的语气比之前轻快了许多。
    在经过刚才的事之后,林小草发现自家老爷不像传闻里那样手起刀落,一刀能切一颗人头,比强盗还可怕。
    相反,老爷是个大善人。
    “我们在这里……”
    林羽双手比划着泾渭分明的沟渠界线,循循善诱道。
    “一起做一架新的水车,比你爹做的那种龙骨车还厉害的水车,你觉得怎么样?”
    林小草左手握紧了手里的锉刀,右手握紧贴着疤痕的裤腿,眼中闪着兴奋的光亮。
    比那个饿极了,想拿挫刀挫掉他腿上肉吃的爹,所做的翻车,还要厉害的水车?
    “老爷让我做我就做!”
    一次做不成,多做几次总能成功!
    他绝对要成为林家最好的木匠,绝对不会再饿肚子!
    绝对不会再被人吃掉!
    ……
    政事堂。
    到了掌灯时分,李九鼎还与农事司的司监、工部和户部等大臣,商讨新农具的推广细节。
    曲辕犁是开荒利器,可以推广任何地域去。
    使用秧马的是种稻谷的水田,可水利问题在战乱以前的前朝就未被重视,战乱时期更是乱得一塌糊涂。
    朝廷下达政令也讲究快、准、稳,为了防止全力推广引起民间反感,以最快的速度让百姓们体现新农具的好处。
    李九鼎只能先让工部统一给地方官府发放图纸,让地方官府征召木匠,协同建材商,以最快的速度,做到每个村落至少一架曲辕犁。
    “制作曲辕犁的费用,从国库里拨银子,以租借的方式推广,由最末级官府登记造册,记入吏部考核年末评级中。”
    白得的东西谁也不会上心,还容易被当地手握权柄者把控住。
    正好利用新农具加强百姓对官府的认同感。
    “陛下,国库的银两不足了。”
    李九鼎看了一眼提不起精神的户部尚书。
    在这个位置上的官员,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了。
    好像每次说完,他这个当皇帝的,就能马上变出银子来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