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懦弱公主好战皇帝2
作者:喜欢唐诗的茶壶   快穿之恶毒女配烂摆了最新章节     
    宫人赶忙将地图拿来。
    “说吧,该如何作战?需要多少人马,多少粮草?要打到何种程度?又要让敌人赔偿多少东西给朕?”金禄擦干眼泪,笑盈盈地看着岳飞。
    说到专业打仗的事情,岳飞一开始没有那么拘束了。
    整个御书房就听见一个浑厚的声音回荡,偶尔有个疑惑的声音出现。金禄本着不懂就要问,很抠细节。
    岳飞的额头开始渗出汗珠,如豆大般滴落,他的衣衫也被汗水湿透,仿佛刚从水中捞出来一般。此刻的他,像是被一场倾盆大雨洗礼,又似在蒸笼中接受着酷热的煎熬,汗流浃背已不足以形容他的状态。
    一个时辰后
    “很好。岳将军,朕就不留你用膳了。”
    岳飞没有得到答复只能忧心忡忡的出宫回府。
    随后金禄又点了几个主战派、主和派。
    每个人都是脸色凝重的走出御书房。
    而在御书房内,金禄正专注地翻阅着刚刚送来的谈话记录,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在政务小助手的帮助下,经过一番仔细研读后,心中渐渐浮现出一个清晰的结论:眼前的岳飞正是自己所熟知的那位名将,但令人惊讶的是,如今所处的时代并非宋朝,而是一个虚构的架空时空;同样,秦桧亦没有如历史记载中的那般声名狼藉,然而此刻的他竟然站在了主战派一方。
    放眼整个朝堂,主战之声似乎占据着上风。金禄暗自思忖道:\&如此看来,倒也合理,否则何来这穿越男主般的剧情呢?\&
    进一步审视当下局势,金禄不禁心生喜悦。国家钱粮充足、军力强盛,而整个皇族仅余他一人独尊天下,各地政府皆听从其号令。面对这般大好局面,金禄深感满意,自语道:\&现今情势远胜我预期,实乃万幸!\&
    沉思片刻后,金禄决定明日再度召见几位大臣,倾听他们对于治国理政的见解和计划。正当此时,一名侍奉的宫人趋近前来,恭敬地请示有关午膳之事,金禄这才从思绪中回过神来。
    “嗬嗬,十八道菜,这是想撑死朕啊!好恶毒的心思。”喜怒无常的帝王冷笑着上线了。
    “官家息怒。这是祖宗立下的规矩啊。”御膳房总管吓得脸色惨白,如白纸一般。
    “规矩?朕就是规矩!朕的兄弟姐妹在北郡受苦,朕怎能如此奢侈浪费?来人啊!把他带下去。”金禄毫不留情地让人将其拖下去处死。
    “好好的御膳房总管不做,却去投靠伪楚王,真是自寻死路。正好,杀他以儆效尤,刹一刹这奢靡之风。”金禄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挑了一碗没有毒的食物。
    “来人,传御膳房副总管和御医令。”金禄吃完后,轻轻一抹嘴,便施展起了召唤术。
    战战兢兢的两位御膳房副总管和御医署的三位正副御医令,走进了金禄的视线。
    “你们几位御医看看这些膳食还能不能入口。”金禄看起来心情还不错。
    听到这话,几人瞬间明白了刚才前御膳房总管为何会被乱棍打死。
    “陛下,这七道菜都被下了毒。”几位御医一番检查后得出了结论。
    “不错,医术不错,都有赏。把朕之前收集的那些医书送到御医署,朕希望有朝一日朕的子民不再受病痛的折磨。”金禄感叹道,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在所难免的。
    “谢陛下。”御医令激动万分,心中暗想:“谁说当今陛下是暴君?分明是一位心系子民的明君啊。”
    “你们两个听好了!从此刻起,御膳房不仅需要承担上朝官员们的早餐供应任务,如果遇到临时召开的小朝会,还必须准备好午食。记住,每餐都至少要包括三道菜和一份汤品作为标配。此外,所有的菜单以及相关预算都务必提前三日呈交给朕审核。只要你们能把这件事办得妥妥当当、让人满意,那么自然会有晋升的机会降临到头上。都清楚了没?”金禄言简意赅地下达完命令后,挥手示意二人退下。
    尽管心中尚有诸多疑惑,但两人深知多问无益,只得乖乖遵命离去。回到御膳房后,他们赶忙找到各自熟悉且厨艺精湛的大厨共同商议对策:“钱财方面还好说些……只是这菜式可如何定夺呢?既要贴合上朝官员们的口味喜好又需符合宫规……真真是令人头疼啊!”总管下毒未遂的事情都抛天边了。”
    “唉,暗卫出来。”金禄伸个懒腰,回到寝宫,敲敲桌子上一个特别的铜质虎头。
    一个一身黑衣的男人出现在眼前。
    “调几个人,由暗转明。”
    “是。”
    “在外守着,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躺在床上,金禄静待了一会儿,就开启练功时间。然后又睡了大概1个小时。
    金禄起来,让暗卫首领回去了。自己去了御花园开始练习炼体术。
    原来的金禄没有妻妾,入宫之后还来不及享受就被ko了。现在的金禄男儿身女儿心,不太想搞百合,一心想着干一番大事例如北伐,例如南下西洋,例如发展科技生产力。
    “魏总管,看来御花园的人手太多了。扫个地,居然要十来个人?这样吧!小戴子,一会儿让人把宫女花名册送来。”小戴子是暗卫里的小太监。金禄收功,由着另一个大宫女(花生)换上常服。
    大殿中央一个满头冒汗的大太监快晕过去了。刚刚御膳房的钱总管前车之鉴,他怕死。
    “别抖了。吩咐下去,愿意回家的官家负责送回家,不愿意回家的两条路。第一条留在宫中好好干活,第二条去尚衣坊、皇庄干活。”金禄看着红色提示的大太监,没有再说什么。
    魏总管几乎是爬着出去的。吓得一身汗,抖着腿被小太监扶走的。
    没过多久,后宫的人数就减少了一半。甚至连太监也被派去皇庄种地了。而剩下的一半人,则全都被分配到了尚衣坊。
    然而,这并没有让尚衣坊的最高尚书林尚宫感到高兴。相反,她却忧心忡忡。因为随着人员的增加,需要对这些新人进行培训。而官人不知从何处得到了一箱珍贵的绣法和绣文书,她们几个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理解并掌握这些技艺。真的恨不得一个人生出3个脑袋,8只手。
    而且,官人还下令在宫外开设了一家名为芷兰坊的店铺,要求她们自负盈亏。最优秀的绣娘需要负责制作官人的衣物,稍逊一筹的则要负责贵人与官员们的朝服;至于其他人,除了完成宫廷内众人的服饰工作外,还要轮流前往芷兰坊坐阵,为官家赚取利润。
    这可真是令人发愁啊!
    与此同时,负责打造首饰的七巧阁同样陷入了一片繁忙之中。他们肩负着与尚衣坊近乎相同的重任,但所承受的压力却丝毫不逊色于后者。
    在这座庞大而庄严的皇宫内,每个人似乎都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忙碌起来。那些平日里还略显稚嫩的小太监和小宫女们此刻纷纷化身成为勤劳好学的学徒,积极投入到各种技艺的学习当中;而那些经验丰富、地位较高的大宫女以及管事嬷嬷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她们不仅要亲自指导这些年轻后辈,还要确保整个宫廷的日常运转不受影响。
    宫外,被官府送回家的宫女们,拿到了官人发放的嫁妆。一人一张红盖头,一人一锭小号银元宝。
    送人回家的官员,当着所有人的面,开始夸奖回家的宫女。其他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御赐的红盖头,银元宝,宫女们嫁人腰杆都硬了三分。
    一时间,宫外媒婆的生意火爆。生女儿的人家都开心了不少。
    皇宫内的大动作,如疾风骤雨般,将奸细们一网打尽,顺藤摸瓜端掉了不少探子窝。
    七天时间转瞬即逝,朝臣们已洞悉当今官家的意图。
    主战!
    今日,金朝举行祭天仪式,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天空中突然降下惊雷。更令人惊奇的是,凭空出现了一堆如种子般的神秘物品。
    不仅如此,祭台上金禄让人堆放在广场的十箱铁矿石,在众目睽睽之下变成了十八把长枪和唐刀。
    此时,一个虚无缥缈的声音如洪钟大吕般在空中回荡(无人机携带着喇叭):“……此乃良种,与卫国利器,望天子笑纳。”
    整座城池的官员和百姓们纷纷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万岁?罢了,朕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收复中原,重振我朝国威。更愿百姓能安居乐业,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人人饱腹暖身,能文能武,不再受他人欺辱。”金禄的声音不大,却如黄钟大吕般响彻祭台上下,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菜市口的鲜血尚未干涸,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刚刚奋笔疾书、手几乎抄断的官员,揉揉隐隐作痛的手腕和酸疼的脖子,擦拭着不知何时流下的泪水。
    忙碌得不可开交的皇宫众人,甚至连吐槽的时间都没有了。
    “大农司,此事就有劳您了。”大农司已经开心得抱着粮种哭了,完全听不见官家说了什么,这时就算让他跳下城楼都不带犹豫的。
    “工部尚书,此物件看似农具,不妨拿起来试试。这莫非是造纸术!?来来来,招募些人试试。御林军,安排人手跟进。”工部尚书擦擦汗,别的朝代工部是清水衙门,为啥到了他,要承担如此重任。
    “吏部尚书,即刻开始撰写三年工作总结。模板在此。”吏部尚书汗颜,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南金才建立不到一年,你让我写三年总结?
    “兵部户部,迅速做好战前筹备。岳飞为大将军,所需之人与粮草,朕一律应允。朕给你们三个月时间,朕期望听到捷报。”领导,你说什么?三个月,要了亲命呐!
    “岳飞。”
    “微臣在。”
    “天赐护国利器交于你,望君得胜而归。”
    “是,臣领旨谢恩。”
    “秦桧。”
    “微臣在。”
    “爱卿率人前往谈判,他们有何要求统统应允,给朕拖延时间。待朕大军攻过去,让凉人付款。”
    “是。臣领旨谢恩。”臣认命,臣认命。不就是演戏么?臣认命。
    “汪伯伦,做好接应朕家人的准备。”
    “是。臣领旨谢恩。”
    .......
    一系列旨意颁布,整个南金都忙碌起来。如今天下归心,官家乃是连神仙都认可的天子。他的旨意谁敢违背。
    不久,第一批优良的种子入土。
    第一批绿肥技术如鲜花般盛开。
    第一批新式农具如利箭般插入泥土。
    第一批粮草率先抵达指定地点。
    三个月后,岳家军首战告捷,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得凉人首领怀中美人花容失色。
    而美人被送回后院,全然不顾自己一身伤,她跪地颤抖着,将金朝来袭的消息告诉了其他姐妹。
    “你所言当真。”
    “千真万确。”
    “那秦大人为何……”
    “再观察一番。”
    “小希,我们来此多久了。”
    “敬姐姐,已有两年七个月二十天七个时辰了。”
    “竟已过如此之久。也不知家中情况如何了?”
    “姐姐,我好怕。”
    “别怕,哪怕死,我们也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