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敌入彀中,阵斩都统
作者:南明离火录   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最新章节     
    第199章敌入彀中,阵斩都统
    看着战死的千余断后明军将士,清军上下大为震撼。
    “王爷,要是北盘江时,二十万明军有此斗志,只怕我们也进不了云南。”吴藩大将吴国贵骑在战马上缓缓开口。
    郑文雄等千余死士以卵击石,死战一天,其悲壮程度令人震撼。
    “只可惜,大明朝廷终究是那个大明朝廷。”吴三桂也感慨了一声。
    汉军和绿营中根本没几个人是甘愿为满清走狗的。
    吴藩中,胡国柱、吴国贵等大将一直都在劝说吴三桂举兵反正,洗刷千古骂名。
    可在明清之间,吴三桂始终是觉得咱大清能够得天下啊!
    不止是吴三桂,这也是大多数汉将们的共同认知。
    “速速清理残兵,夺下铁索桥,进兵永昌,一举剿灭李定国!”
    吴三桂手中的马鞭一指,大批吴军进至江岸。
    然而直到此时,吴军才发现,澜沧江上的铁索桥已经被明军烧毁。
    于是,清军的诸路人马沿着澜沧江寻找出了几处水缓之处,扎下了浮桥,开始过江。
    由于自认为大局已定,为了夺取剿灭李定国和永历的功劳。
    不止是吴三桂,信郡王多尼、平郡王罗可铎、贝勒杜兰、征南将军赵布泰等人也悉数渡过了澜沧江,一头扎进了滇西的热带雨林之中。
    十八日,清军前锋抵达永昌,不战而得到了这座滇西重镇。
    已经连胜数十场的清军,见状心中的骄傲之情更是上涨。
    在永昌休整后。
    二十一日,五万余清军沿着道路开始进入磨盘山之中。
    磨盘山之地,险要无比,道路不宽,清军摆出漫长的一字长蛇阵缓缓进入。
    “主子,此地极为险要,只怕暗藏伏兵啊!”
    一名清军将领向多尼进言。
    在后军中的多尼举着望远镜一看,只见大军走的这条羊肠小道的两侧,俱是高山和密林。
    正是伏击的最佳地点。
    “多派些斥候上山。”多尼挥了挥手,不置可否。
    “主子……”这么清军将领还想说什么。
    但一旁的赵布泰却开口道:
    “怕什么,我八旗天兵自从进入云贵以来,大小数十战,无一败绩。”
    “明人早已经丧胆,看见我八旗天兵前来,逃命还来不及呢,哪里敢伏击?”
    自从进入云贵赢得一塌糊涂后,咱大清的八旗兵也是重拾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嚣张气焰,根本没把明军放在眼里了。
    “可是对手是李定国啊!要是不小心……”这名清军将领小心翼翼道。
    “哼!李定国怎么了?”赵布泰不屑道:“老子在炎遮河时,只带了一万多人就灭了他的三万老本!他的长子李溥兴更是被我八旗天兵生擒处死。”
    “如今我军有五万余人,李定国的兵马支离破散,现在最多有万儿八千的残兵。”
    “就这么一点兵马,哪里还敢迎战啊!”
    “依我看,李定国连昆明和永昌都不敢守,此刻早已经逃了。”
    赵布泰的一番言语,直接让那名清军将领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赵布泰位高权重,全军统帅多尼也急于追击,自己提示两句就好,要是再说话,只怕是恶了两人。
    “让斥候上山探测,其余人马速速前行,莫跑了李定国和永历!”多尼开口,结束了争论。
    虽说逢林莫入是兵法哲理。
    在密林众多的磨盘山面前,清军不应该急于进入的。
    可是古语有云: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
    云贵之地,沟渠纵横,山川众多。
    在这种地形面前,清军要是按照兵法来,现在估计还在昆明待着呢。
    自从进入云贵后,清军一路上经过的关隘、天险,数不胜数。
    要是处处小心,处处留意,哪里能打到滇西啊!
    再加上清军至今无一败绩,又急于彻底剿灭李定国和永历,收获全功。
    所以,在磨盘山面前,五万余清军选择了一头扎入。
    “多派些斥候,登山巡视!”
    另外一边,身处中军的吴三桂看着磨盘山的地形,也是眉头紧皱,派出了大批斥候登山警戒,以防明军埋伏。
    可在这种地形中,不要说六千明军了,就算是数万兵马隐藏于密林之中,一时间也难以搜寻。
    加上明军为了这场伏击战,都隐藏于密林深处或者蛰伏于深沟之下。
    又自食干粮,不生火,不炊烟,没有露出任何的蛛丝马迹。
    所以即便有不少斥候登上了两侧的高山,扎入了附近的密林。
    仍旧没有搜寻到明军的踪迹。
    眼见情况如此,五万余清军开始全面进入。
    一万两千人的先锋,三万人的中军都已经进入。
    只剩下最后一万多人的后军还在徘徊。
    “怎么会有这么多鞑子!”一处隐蔽的山洞中。
    窦名望举起望远镜,牙齿紧咬。
    眼下已经有两股清军进入磨盘山之中,延绵十余里,但还有一股清军还没有进入伏击圈中。
    粗略算下来,只怕是伏击圈中的清军已经有四万余人,而在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
    “泰安伯,鞑子众多,要是悉数放入,只怕会撑死我们!”总兵高允成咬牙道。
    在现在,由于滇京事变中,永历朝廷的大臣们,死难者数十家。
    而光禄寺少卿卢桂生这个小人物,也已经在孙国主的授意下被锦衣卫随手除去。
    明军没有了泄密的风险。
    但是即便如此,由于明军的实力大损。
    大批原本应该在各地牵制清军的西营将士,被带到了广西。
    所以面对数量大增的清军,六千晋藩孤军,仍旧压力巨大。
    “事到如今,不知道鞑子后续还有多少人马,晋王令我待吴三桂全军进入后再鸣炮出战,眼下只能先发动了!”窦名望叹了一口气。
    清军人多势众,要是等他们全军进入磨盘山。
    只怕鞑子的先锋部队已经出了伏击圈。
    所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泰安伯,你可放心率兄弟们直冲吴三桂的大旗,给我五百将士,我必堵住鞑子的后军!”
    (
    高允成看着即将到来的鞑子的后军,咬牙道。
    窦名望闻言,拳头紧握。
    现在看来,鞑子的后军源源不断,所部至少在万人以上。
    高允成以五百人相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是眼下他手中只有区区两千人马。
    整个磨盘山地区,也只有六千孤军。
    要是让高允成带一千人去阻挡吴三桂的援军。
    那么他自己就只有区区一千人去冲吴三桂的本阵了!
    “泰安伯,火烧眉毛了!眼下只怕鞑子的先锋已经进入了三伏之内!”
    高允成急切道:“要是再犹豫,只怕这些鞑子就过了三伏,直接抵达晋王所在了!”
    窦名望闻言双眼陡然睁大。
    “好!我给你留五百人在此,阻挡鞑子的后军!”
    “本伯这就率军鸣炮出战!”窦名望咬牙道。
    “泰安伯保重,在你阵斩吴三桂之前,允成除非是死,否则必不让一个鞑子扰乱泰安伯的壮举!此战我军必胜!”高允成郑重道。
    “我军必胜!”窦名望面目狰狞了起来。
    他披上了自己厚重的战甲,拿着重达数十斤的云南斩马刀,大喝一声:
    “竖旗!”
    “鸣炮!”
    “鸣炮!”
    “鸣炮!”
    数十名明军战士齐声大呼,大旗迅速飘扬。
    一股狼烟在山洞附近骤然升起,向着初伏的晋藩将士传递着军令。
    “开炮!”
    磨盘山上,十余门隐藏好的中小型火炮对准了吴三桂的中军。
    一根根导火索点燃。
    轰的一声巨响。
    一颗炮弹自上而下,轰入清军的阵中,当场炸死了数人。
    “敌袭!有埋伏!”
    清军阵中,各种声音夹杂,仓促之间,一股慌乱蔓延开来。
    轰轰轰!
    就在此时,明军事先埋藏好的地雷轰然爆炸。
    让慌乱中的清军更为骚乱。
    “给我冲,杀了吴三桂!”
    窦名望大吼一声,跨上了自己的战马,不顾一切冲向了山下的敌军。
    “杀鞑子!杀鞑子!”
    一千五百名晋藩战士,拿着各种武器,居高临下咆哮着发起了决死冲锋。
    “有埋伏,快跑!”
    山下,不少清军士兵肝胆欲裂,看着疯狂而来的明军惊慌不已。
    嗖的一下,一道刀光闪过。
    一名惊慌失措的士兵被军官一刀砍死。
    “不要乱,速速披甲,迎敌!”
    虽然心中大为惶恐,但是这支清军,不是满蒙精兵,就是吴三桂的老本,最差的也是绿营精锐。
    所以即便遇到了埋伏,但整支军队的组织仍旧没有瓦解。
    一名名清军迅速走向随军马车,连滚带爬的穿戴起自己的盔甲。
    由于负甲行军,不仅速度缓慢,而且会极大地消耗士兵的体力。
    所以无论是明军还是清军,在长途行军中,都会让士兵们卸甲。
    将笨重的盔甲放在配属的运输车辆上,只携带兵器行走。
    这种安排固然提升了军队的机动性,保留了士兵们的体力。
    可在仓促遭遇埋伏之时,却成为了致命的破绽!
    “杀!”窦名望手持云南斩马刀,骑着高头大马,身披重甲,率先杀入清军中。
    直接他大手一挥,巨大的斩马刀朝着一名清军立劈而下。
    刹那着,伴随着巨大的惯性,窦名望一刀下去,一颗头颅便飞向了天空。
    “杀!”
    “杀!”
    “杀!”
    千余明军将士披甲执锐,如虎入狼群一样,不断地吞噬着清军。
    一名名手持利刃,身无片甲的清军倒在了明军的刀下,引得清军人群中的恐惧更加的高涨。
    短短地一刹那,就有数百清军死在了明军的刀下。
    而窦名望和手底下的战士却愈战愈勇,不断地向着吴三桂的中军大旗冲去。
    “快!快!”吴三桂眼见后路被袭,心中惊恐不已,连忙下令。
    “快令将士上山搜杀伏兵!此地道路狭窄,首尾不通!若坐以待毙,我等必死无葬身之地!”
    征战二十余载的吴三桂也不是浪得虚名的。
    虽然后路被袭,在惊慌之下,他依旧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
    明军不可能只从后路动手,在磨盘山的两侧和前方,势必也会有伏兵。
    而磨盘山下的羊肠小道极为狭隘,清军若是待在路上,兵力根本施展不开。
    只会沦为明军刀下的鱼肉。
    唯有拼死一搏,方有生机!
    “快下令!”吴三桂大喝一声,中军的大旗开始舞动。
    无数清军士兵迅速披甲,准备脱离道路,抢占道路两侧的制高点。
    然而就在此时,数十颗炮弹骤然打入清军的先锋和中军中。
    “杀鞑子!”
    无数杆龙抱日月旗在磨盘山各处挥舞。
    少数上山的清军斥候迅速被明军杀尽。
    高文贵一刀结果了一名清军斥候,带着亲兵向吴三桂中军的前段发起了冲锋。
    与此同时,王国玺、杨祥二人带领三伏的两千精兵出战。
    直接杀入了清军的前锋之中。
    一时间,五万余清军被截成了三段。
    先锋、中军、后军,互不相连。
    在明军的疯狂攻击下,惊慌不已。
    “杀!杀!杀!杀!杀!”
    漫天的喊杀声响起。
    一名名晋藩将士不顾一切,肆意地冲入清军中,大砍大杀,宣泄着自己的情绪。
    窦名望骑着战马,沿着道路不断砍杀。
    千余明军跟着其后,向着吴三桂的旗帜发起了决死冲锋。
    在疯狂的攻击下,道路上的清军们恐惧无比。
    大批士兵丢盔弃甲,在对死亡的恐惧下,逃入了两侧的密林之中。
    “给我放箭!”固山额真沙里布,眼见窦名望即将杀至,惊恐万分。
    连忙命令手底下的满蒙亲兵放箭射杀。
    数十名满蒙兵忍住了心中的恐惧,举起了手中的弓箭,对准了窦名望。
    “泰安伯小心!”一名晋藩将领大喊。
    嗖嗖嗖——
    数十支犀利的箭矢射向窦名望,瞬间将他连人带马扎成了刺猬。
    一阵战马的哀鸣声响起。
    伴随窦名望多年的爱马身中十余箭,不甘地倒在了血泊之中。
    窦名望也身中数箭,鲜血流出,看起来伤势不轻。
    然而由于他身披重甲,虽然中了数箭,流血不止,但其实都不是致命伤,至少短时间内要不了他的命。
    “纳命来!”摔在地上窦名望,带着数根箭矢爬了起来。
    疯狂的冲向沙里布。
    一阵刀光闪过,蒙古镶白旗的最高指挥者,固山额真沙里布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倒在了窦名望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