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两个师的坦克
作者:秃头小怪   抗战之烽火燃血最新章节     
    “比如今的市场价格,青霉素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其价值之高,超乎想象。”
    总参谋长周泉斜眼看着布尔什维克全权代表阿尔费罗少将说道。
    在他的侧边坐着省政府第一副主.席李直夫,此时也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阿尔费罗。
    阿尔费罗少将对华夏人的习惯说话方式已经颇为了解了,他在心中冷笑了一下,道:
    “莫斯科与洛阳之间是友好关系,此前开展了多次合作,让双方都获益匪浅。
    我相信洛阳绝对不会用市场价格来为难老朋友。”
    周泉和李直夫对视一眼,轻轻摇了摇头,后者微笑说道:
    “阿尔费罗少将,朋友是朋友,生意是生意,我们华夏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亲兄弟明算账。
    当然了,双方睦邻友好的关系也并非一点都不会考虑,我们会适当的给予一些赠品。”
    “赠品?”
    阿尔费罗少将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与大不列颠人的傲慢不同,阿尔费罗少将一直待在南阳和洛阳,亲身感受着这两个地方日新月异的变化。
    当青霉素横空出世之后,他第一时间就验证了青霉素的药性,清楚的知道华夏人在这方面没有夸大。
    不列颠人始终相信磺胺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不愿意承认和接受青霉素。
    但是阿尔费罗少将不同,他清楚地知道两者之间的差距。
    莫斯科传来最新指示,让他尽快与洛阳确定青霉素贸易。
    如今能生产青霉素的只有华夏和美利坚。
    美利坚生产的青霉素只能在本国销售,因此世界其余地方的人想要购买青霉素只能选择洛阳。
    洛阳完全处于垄断地位。
    阿尔费罗少将的眉头皱紧又松开,脸上想挤出一些微笑,但最后的表情却是比哭都难看。
    周泉看着阿尔费罗少将那纠结的脸色,试探问道:
    “阿尔费罗少将,是否是因为前方的战争进行的并不顺利,故而莫斯科才急需青霉素?”
    阿尔费罗少将脸颊上的肌肉抽搐了两下,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实际上苏芬战争开始之后,情况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从莫斯科到基层官兵,都没有想到芬兰这么难打。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整个战争期间,红军官兵的表现实在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各兵种之间的配合协调,各级军官之间的指挥组织,都显得异常的混乱。
    本想着能轻轻松松取得战争的胜利,让布尔什维克再一次伟大。
    毕竟现在西欧的那些国家正在忙于应对希特勒,无法干预。
    可是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
    不仅战线推进缓慢,红军各部队还经常遭遇伏击,损失惨重。
    大清洗对部队的影响还在持续!
    过去这几年,红军各级官兵,各兵种之间没有进行配合演练。
    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应对大清洗上面。
    远东地区与日本关东军对战取得胜利,主要依靠的是朱可夫将军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
    红军部队陷入芬兰战场的泥淖之后,莫斯科也非常着急。
    最高统帅部做出了一连串的补救措施,这其中就包括了购买青霉素这一项。
    阿尔费罗少将轻轻晃了晃脑袋,重新整理思绪。
    “太原会战迫在眉睫,我相信第1集团军需要更多的装甲力量。
    莫斯科愿意用坦克装甲车之类的装备来交换青霉素!
    只要在价格上做一些让步,莫斯科承诺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给一集团军准备两个师的坦克。
    当然这些坦克肯定不是全新的,有些是从现役部队里剥离出来的,但保证性能状态良好!”
    周泉与李直夫听到两个师的坦克时,都略显心动。
    飞机之类的装备主要是从美利坚方面购买交换,第1集团军现有的坦克基本上都是来自莫斯科。
    目前飞机数量充足,一个装甲师在战场上的确显得有些忙碌了。
    最主要的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生产,省政府手上的青霉素存货量很大,在满足中原和第1集团军军民所需之后,完全可以对外销售。
    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上,李直夫清楚的知道每一支青霉素的成本。
    虽然从行政的角度出发,他更加愿意倾向把青霉素销售到西欧,换取外汇。
    但是同时也知道坦克在战场上的巨大作用。
    更何况对方竟然承诺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准备好两个装甲师的坦克。
    从这个条件上周泉就知道莫斯科的确意识到了红军部队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始着急忙慌的补救了。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开始与阿费罗少将讨论坦克与青霉素的交换比。
    讨论一个小时,达成的条件双方勉强满意,但是还有许多具体细节要确定。
    阿尔费罗少将瘫在沙发上,疲惫的说道:
    “如果让贵国直接到莫斯科投资建厂,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条件?”
    李直夫摆了摆手,表示暂时不讨论这个问题。
    对于华夏而言,最稳妥利润最高的办法便是像与美利坚两个医药公司那样,收取专利费,而不直接参与国外的生产。
    如今世界局势动荡,投资建厂最后却淹没于战火之中,得不偿失。
    “我们将马上向总司令莫凡报告这件事。”李直夫郑重说道:
    “总司令给予答复之后,30天的倒计时便开始了,希望对方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阿尔费罗少将艰难的直起腰杆,严肃点头。
    日耳曼的小胡子比伦敦方面更早意识到青霉素类药物的巨大价值,通过明面上和隐秘的渠道多次向洛阳表达了自己的求购欲望。
    但是如今世界格局已经开始分化,华夏有自己的立场,不可能与日耳曼展开合作。
    双方之间只保留了几条隐蔽的联络渠道,其他一切友好合作完全停止。
    日耳曼的军人和技术工程专家绝大多数在年中时候就离开了华夏。
    留下来的人以军工专家施密特为首,对部分军工生产进行指导。
    如今世界大战爆发,施密特等人就算想回国也不太可能。
    留下他们,是柏林和洛阳的默契。
    施密特平时和工厂里的华夏军工人员打成一片,看似全身心的投入军工生产,对战争和政治一点都不感兴趣。
    实际上却是在默默的观察周遭所有变化,为莫凡与世界各方的合作倍感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