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甘麻剌称帝
作者:苍莽山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最新章节     
    元大都。
    兵强马壮的梁王孛儿只斤·甘麻剌在忽必烈皇后以及留守在大都里的宗王、贵胄、文臣武将们的拥护下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皇帝宝座。
    表面上风光无限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
    此前,比较被人看好的铁穆耳因为身负重伤,卧床养伤不起因而与皇位失之交臂。
    作为新一任的蒙元皇帝,甘麻剌在上任伊始便开始着力安抚人心,特别是哥哥铁穆耳的部将们。
    对于自己这位受伤的哥哥更是照顾有加。
    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在甘麻剌的一番努力,一番表演之下,一种新气象在大都悄然而生。
    文臣武将们原本紧张不安的心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大都的形势逐渐为之改善。
    剩下的就是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了,这事儿也很简单,借一些人的头颅一用。
    于是,御史亦力撒合在这场政治博弈的角逐中成为最大的失败者,此人回到大都之后不久便被满门抄斩。
    罗织罪名嘛,很简单,没有保护好先皇的安全,光是这一条都够杀上好几次了。至于说其他罪名无外乎擅权,进谗言,迫害忠良等等都是凑字的存在,与大局无关。
    反正罪名多得数不胜数,即便是伶牙俐齿,御史出身的亦力撒合也有口难辩。
    杀了亦力撒合之后,接着便是给阿术等人平反昭雪了。
    这一招太厉害了,阿术征战一生,其部将何其之多。
    甘麻剌的一系列举措,就连那些对阿术怀有同情之心的将领们也不禁为之动容。
    更遑论阿术的旧部了,这些人原以为自己已命不久矣,却不想时来运转,绝境逢生。
    消息不胫而走,这些人纷纷跪在蒙元新皇跟前,泣不成声,信誓旦旦愿为大汗效犬马之劳。
    这些人或许是在哭阿术,或许是因为自己和家人能苟活下去而劫后余生吧。至于说这些人的真实想法,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了。
    新皇新气象,颇有手腕的甘麻剌在其幕僚王府内史傅秃的策划运作下迅速收拢了人心。
    甘麻剌登基之后更是一改忽必烈的政策,派出使者安抚四方,甚至包括与元朝水火不容的笃哇、失都儿等人。
    书信中,甘麻剌的态度很诚恳,从太祖铁木真说起,言语之间尽显骨肉至亲之情,让人看了感慨万千。
    中心思想无非就是大元和四大汗国同宗同源,值此危难之际一家人更应该团结一心,一致对外,而不应该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希望这些人收到书信之后能以大局为重等等。
    ……
    下邳县衙,伯颜大军指挥部所在地。
    伯颜、相威、阔阔、范文虎、吕文焕、郑温、石应天等蒙元将帅齐聚一堂。
    自从数日之前,伯颜收到甘麻剌的书信之后,可以说悲喜交加,感慨万千。
    蒙元新帝甘麻剌为了笼络人心,特赐伯颜亲笔手书一封,而非直接降下圣旨。
    此信篇幅颇长,内容真挚诚恳,感人至深。尤为可贵的是,整封信不涉战事,亦不论应对复杂局势之法,只谈感情,只述伯颜一生之功绩。
    末了,言语之间更是表达了对伯颜的殷切希望。
    这封颇具感情色彩,甚至可以称之为君臣关系典范的书信让这位历史上着名的统帅为之热泪盈眶。
    “明主继承大统,我大元有望中兴。”此乃当夜伯颜在无数次反复阅读书信之后的唯一感想。
    几乎一夜未眠的伯颜决定召集将帅,这才有了如此多的蒙元将帅齐聚下邳县的事情。
    “诸位,新皇登基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吧。”坐在上位的伯颜说道。
    “丞相,新皇自登基以来诛佞臣,正朝纲,颇有明君风范。”相威接过话题说道。
    按照忽必烈的旨意,平定江南叛乱以伯颜为首,相威为辅。甘麻剌在继位之后并没有新的圣旨下达,故而相威仍旧属于伯颜大军中的二号人物。
    “伯颜丞相所说不错,新皇新气象,我主自登基以来结好各部宗王,摒弃前嫌一致对外,本帅很是欣慰。”从广南西路的昆仑关一路败退的阔阔忍不住说道。
    是的,这位自幼年起便侍奉忽必烈的蒙元老资格竟然成功从陈吊眼的眼皮子底下成功突围而出,一路跋山涉水带着不多的兵马行程数万里投奔了伯颜的帐下。
    虽然阔阔打了败仗,但此人的资历实在是难以仰望,故而也没几个不开眼的敢有半点轻慢。
    “大汗皇帝陛下的书信在此,诸位都看一看吧。”
    相府幕僚连忙走过去接过书信转交给众人。
    信很长,几个人凑在一起仔仔细细的阅读起来。
    一炷香之后,相威放下书信,问道:“丞相,这书信是何时送来的?”
    “哈哈,本相自从昨日接到大汗的书信之后便连夜派人通知诸位前来议事。”伯颜看着激动不已的众人,一改往日的忧愁,爽朗笑道。
    “果然,传言不虚,我主聪慧仁爱,我大元有救了。”相威等人感叹不已,连连说道。
    “本相也是这样认为。天赐良机,时不我待,今日,我等便商议一番,究竟该如何应对。”伯颜注视着下首位置的几位重要军头,开口问道。
    “依我之见,先灭了徐州叛乱,方可一战。”阔阔先声夺人,率先发言道。
    随着阔阔声音落地,众人也是微微点头。
    “范帅,你意如何?”伯颜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问了新附军的扛把子范文虎。
    范文虎在南宋时期的级别相当高,属于兵马大元帅,殿前副都指挥使的存在。
    因为赵匡胤的原因,宋朝禁军起不设置都指挥使的,所以范文虎的副都指挥使其实就是实际上的一把手。
    “丞相,攘外必先安内,钟亮此人首鼠两端,绝非善类,留着此人日后必成大祸。”范文虎说道。
    “诸位,还有什么不同意见?”伯颜再次询问道。
    “愿听丞相号令!”众人站起来,行礼道。
    “哼,本相忍此贼久矣,当真以为本相是泥塑不成。”伯颜狠狠地出了口恶气,冷哼一声说道。
    “丞相,如今贼寇势大,我朝的心腹大患依旧还是南朝。本帅以为当分化瓦解徐州贼寇,以便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就在伯颜准备下达军令之际,蒙元老帅阔阔说道。
    “哦,阔阔,你有何高见?”伯颜还是有容忍之处的,并没有因为阔阔的插话而感到有伤面子。
    “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阔阔道。
    “阔阔之言乃上上之策,就依老将军之策行事吧。”良久,伯颜沉声道。
    伯颜若选择强攻,钟亮必败无疑,但如果元军抱着赶尽杀绝的态度,不管是钟亮本人还是其部将,在明知抵抗是死,投降亦死的情况下,必会给伯颜造成巨大伤亡。
    如此一来,本就兵力单薄的元军,势必会更加艰难,不利于日后与宋军的决战。
    ……
    翔龙府,皇宫大内,慈宁宫。
    “娘娘,太后娘娘……”一阵嘈杂的声音响起。
    “何事如此慌乱,成何体统。”杨太后闻声斥责道。
    适才,太后寝宫管事太监李公公跌跌撞撞奔了进来。此幕恰被杨太后瞥见,于是未等李公公开口便径直呵斥道。
    “哎呀,老奴失礼,请太后娘娘恕罪。”老太监噗通一下跪倒在地。
    “李公公,什么事情竟如此慌张?”深知这位老太监秉性的杨太后并没有过于追究下去,而是在稳住情绪后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