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民间的发展!
作者:住在南极的小鲨   帝国崛起:我为大明续命七百年!最新章节     
    西历1815年1月25日,这一天是大明帝国的腊月28,也是炎武三年的最后三天。
    此时的大明帝国上上下下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如果说大明帝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那绝对是非春节莫属了。
    在帝国内部,各城镇的步行街上,到处都是售卖年货的商人,穿梭在街道上的行人也是络绎不绝,各处官府门外也是悬挂了红色的灯笼。
    江城,国防军的老根据地,现在是大明帝国的第三大城市,由于现如今的朝堂文武百官籍贯都是江城的,这里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各种政策给的也是最好的。
    这也导致许多工厂优先落户在江城,各地想要寻求工作的年轻人也会选择江城这个新型城市。
    更有坊间传闻江城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龙气的存在,谁要是来了说不定升官发财,逆天改命。
    种种因素加持下的江城人口也从90万人激增到300万,逐渐拥挤的市区也不得不额外的扩建。
    就比如为了满足新型企业和公司的发展,江城市政府就把西北部划分为新城区——高新区。
    百姓们穿梭在街道上就能感受到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就比如去年街道上的汽车还没有很多。
    可今年一开战,股市直接翻了六七倍,好多人的资产直接翻倍,买车建房消费成了人们的主旋律。
    周子豪一个四年前放弃上沪生意跑来江城做生意的商人,现如今也是事业风生水起,靠着战时的服装生产,也是大发战争财。
    不过此时的他正在自己新开的家悦连锁超市中做着问卷调查,毕竟他之前从来没有干过这种生意,第一次踏足零售产业。
    作为一名企业家,他深知生产和售卖人民需要的商品才是让企业存活下去的关键。
    “先生,您觉得这家超市还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吗?就比如服务或者商品的一些其他需求!”
    周子豪拿着笔记本和钢笔面带微笑的看着一名正在海鲜区挑选产品的客人。
    “我觉得如果这家超市能够提供一些杀鱼服务,再给顾客提供一些冰袋保鲜的话我觉得就很不错。”
    “像是这条鲈鱼,我得拿回家自己杀,可要是超市能推出一些杀鱼服务,那我就觉得很好,哪怕价格稍微提升一点。”
    “还有你们这个篮子只能手提,像是一些老年人可能买多东西了,就提不动了,要是能在篮子地下装个轮子,手拉着也不错!”
    这名在中学任教的客人看了一眼周子豪的着装和手中拿着的笔记本,就知道周子豪应该是这个超市的负责人或者主管。
    像这种调查问卷之类的各级政府和学校也做的很多,都是想要听取民意,听取民众的声音,因此对于调查问卷,大明的百姓也都不陌生。
    即使在深山老林里面居住的百姓也时常的会看到来自县区的单位职工跑到他们村子里进行实地走访,这个年代的基层官员还是比较务实的。
    “感谢您的宝贵意见!”
    周子豪在道谢后就在笔记本上记录了这位中学教师提出的意见,能够收到这样的建议他是非常开心的。
    在调查完水产区后,周子豪已经收集到了12条各种建议,在去下一个商品区前,他都会检查一下该区域的商品质量。
    随着大明控制了北冰洋、太平洋、南洋和远洋捕捞与冷冻技术的进步,整个帝国市面上售卖的海鲜数量激增,像是三文鱼、帝王蟹、澳龙都有售卖,价格还不是太高。
    就拿帝王蟹来说,这种从白令海峡捕捉的螃蟹起初因为长相太丑太怪异,而被大明百姓嫌弃,卖1块一只都没人买。
    可渔业协会怎么能看着螃蟹没人买,他们就加大了商业宣传,宣传这种大螃蟹的肉质好,有延年益寿的效果。
    靠着1年多的宣传,才逐渐有人购买这种长相丑陋的螃蟹,不过由于数量太多,接受度不高,市场的行情仍然不太好,价格也没勘察加半岛的鲑鱼价格高。
    “像是这种带鱼、龙虾、螃蟹一定要做好冷藏,别给客人卖臭的,实在卖不出去就捐给本地的福利院,让他们发放救济食物!”
    “你们做好市场调查,什么东西卖的快,你们都做好记录,过年的时候就多备些货。”
    “我刚才听了那老乡说的,咱们大明人过年都讲究年年有余,像是鲈鱼、鲤鱼这些都多备一些,一定要让百姓吃上鱼,价格也得公道,秤砣一定要准!”
    周子豪在叮嘱完水产区的负责人后,便继续的在超市中穿梭。
    3个小时后做完市场调查的周子豪便要出去吃饭,不过他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老熟人。
    “冯兄!你这个大老板也亲自出来逛街了?”
    从后面拍了拍冯如胳膊的周子豪爽朗的笑道。
    “哟!子豪你不也是大老板吗?你不也来采购年货了?”
    冯如在看到周子豪后也是和后者打趣道。
    “这我新开的超市!你要进去消费,我给你打个对折!”
    “你开的?转行了?我记得你服装厂开的还不错啊!靠着关系和能力接到了不少活吧?现在军队还在扩增,等到今年年底得有800万人!”
    “800万人?我勒个乖乖啊!怎么会这么多,我们不是没战事了吗?怎么还扩招?”
    “害,你也不听听新闻,现在欧陆打的那么厉害,我们盟友打的很吃力,到时候准备派遣远征军去帮盟友一把,还有现在地盘这么大,不多点兵怎么守?”
    “你别说,我现在就听财经新闻呢!像是这种海外新闻我都没听,走走走,到我那办公室聊会,你要买啥你写个清单,小王!你过来,待会冯先生给你一份清单,你带着小李去从咱超市给冯先生买些年货!”
    周子豪拉着冯如就要进办公室歇歇脚,唠唠嗑,后者现在也一个军工大鳄,光是一个龙啸飞机制造厂为帝国生产的四五种战斗机就已经够周子豪仰慕的了。
    “欸欸额!行行行,我进去,来这里还得操劳你!”
    冯如在推脱一二后还是走进了办公室坐在软包的椅子上,喝着周子豪秘书递来的红茶和前者唠唠家国大事和日常生活。
    “老兄,你这消息可靠吗?帝国真是得继续翻倍扩军?那意味着服装厂的订单还得追加!”
    “我至于骗你吗?你我都不是外人,我现在飞机制造厂一年光制造飞机都能三千架,而且国防部又追加了新的订单,给我下了个死命令,要我今年年产量达到4千架飞机,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到时候还得增加兵员数量。”
    “这也太恐怖了吧!帝国能养活这么多人吗?军费开支都得爆表了,800万人,一年最少120块,光工资一年就9.6个亿,别提你那些昂贵的飞机,到时候这么多武器装备和军装用不完咋办?”
    “你这就白操心了!能造多少就能用多少,像我这飞机,到时候军队用不完淘汰了还能卖给农民啊!农民开飞机播种、撒化肥农药什么的,你也不想想现在帝国有多少个飞行俱乐部,民间飞机的需求有多么大。”
    “什么?农民开飞机播种!现在咱们帝国农村这么有钱了吗?都有几亩地还开飞机播种?”
    周子豪是个土生土长的城市人,对于帝国现在的本土农民有多少土地一概不知。
    “你还担心农民买不起土地?现在农民不穷,好多农民家里的土地都有七八十亩,手扶拖拉机都卖爆了。”
    “各地的农村合作社在本地最少都有1万多亩土地,在海外的土地更多,像是阿拉斯加的土地很不值钱,各地的合作社都是几千亩几千亩的买。”
    冯如看了一眼满脸震惊的周子豪,无可奈何的说道。
    3个月前当他旗下的一家民用飞机场收到了国内几个大型农业合作社的购机合同后,他也是当场石化了。
    农民买飞机种地?不知道的以为是农民开飞机准备去国外抢地!
    现如今冯如的龙啸航空集团收到民间的飞机订单总数已经有七八百架。
    一架飞机的价格其实并不算太贵,只要不是军用的,一架民用播种飞机的价格也是只有899元,跟豪华一点的汽车价格相当。
    如果有一户百姓家里有个儿子是在部队服役,并且驻扎在海外打仗的,那么一家老小节俭一些,省吃俭用个一年半,也是能够喜提一架飞机的。
    还有就是这一年当中大明帝国向外扩张发行的战争债券,有不少也是拿土地来兑换的,基本上一块钱一亩土地。
    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了上万年的文明似乎对土地有着格外的向往。
    如果兑换债券的时候可以选择土地,99%的农民都会选择土地,而不是要钱财,似乎土地才是整个文明的命脉。
    只要这块地能够种植,那么就不可能会出现卖不掉的情况。
    大明帝国农业部也是为了顺应民意,把限制土地扩张的政策进行了更改,个人所能够拥有的土地最多能够有500亩。
    而那些之前被朱铭轩没收土地,给了空白支票的地主们也是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他们一个个对于帝国还能够念及那张空白支票的行为大加赞赏,高呼帝国官员们都是青天大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