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涡喷-6
作者:行道人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最新章节     
    听到梁志祥的询问,李元哈哈大笑,“放心,马上就会有需求”。
    需求便是来自反炮兵雷达的计算单位小盒子。
    一时半会,反炮兵雷达的计算芯片还得他们实验室生产,只有等他们重新搭建好生产线,才能接过去这个业务。
    但是他暂时不准备移交电路板生产工艺,他们先把芯片生产线建起来,有了余力再说。
    搭建生产线需要时间,培训工人需要时间,成功生产需要时间。
    但是军方不等人,节后,童代表就提过几次。
    几位军方大佬早就期盼已久。
    因为只有那两个小盒子,他们又制作一套雷达。
    两套雷达一直在测试。
    两套雷达其他部件已经维修过多次,反倒是看起来最为脆弱的计算小盒子却是一直工作正常。
    我军一直有“火力不足恐惧症”,知晓有如此利器,各方云动,对反炮兵雷达需求急迫。
    所以,军方已经多次请求李元快速形成量产。
    镜头回到维修厂。
    安排好梁志祥和阎解放,李元拉着童代表来到了久违的厂长办公室。
    “我说老童,芯片量产还没有眉目,你这又给我弄来一个什么玩意?”
    “你一定喜欢,涡喷-6”。
    “卧槽,我们维修厂可没有这个业务!”
    “你修好它,不就有了这种业务”,童代表笑呵呵地应答。
    “说吧,你又打着什么主意?这种国之重器,你没有理由随便送到我这里”。
    “嘿嘿,还是你李元,一眼就看出不一般”。
    “行了,别卖关子,我总感觉没有好事”,其实他心中已有猜测,只是觉得有点离谱。
    “给你一次表现的机会,修好它,这里是所有的资料”。
    童代表,说完把一直提在手中的皮箱子打开,里面都是资料。
    李元随便翻翻,慢慢瞪大眼睛,“这里还有详细的设计图,你们的这个修理不简单吧?”
    “我说你聪明吧”。
    李元突然升起翻白眼的冲动,眼睛直视童代表。
    “不开玩笑了,上级希望你能优化设计,提高涡喷-6的可靠性,尤其是要提高出厂的成品率。
    我们从1958年开始本土化设计,1959年定型,但是故障率太高,出厂成品率更低。
    首翻期最多为100小时,飞行成本居高不下”。
    说完,童代表期盼地看着李元。
    “你这是开玩笑吧,我可不懂这些”。
    “你不是搞过四缸发动机嘛,都是发动机,原理差不多。**将军对你可是寄予厚望”。
    “四缸柴油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好比自行车和火车,你这是想玩死我啊!”
    “行了,不要叫苦了,领导没有一定让你搞成,只是存着万一的期望。
    你呀,也别藏着掖着,万一成了,于国于己都是一件大好事”。
    李元如此推三阻四,并不是不想搞航空发动机,而是他现在没有这方面的积累。
    航空发动机在后世都是华夏的短板,就连威名赫赫的5代机,我们开始也是用的大毛的发动机。
    这明显是得病乱求医,又下意识地玩起了群众运动。
    他们把柴油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混为一谈,可见有多急迫。
    这种情况,他坚决不能答应,不然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名声,可能就会因此毁于一旦。
    经过前面几次拉扯,暴露了他们的底牌,他的心中才安定不少。
    “这样,你们要是不急着用,就丢我这里,我也学习一番。
    如果急用,你尽快拉走,我可耽误不起”。
    “这破玩意,反正已经不转了,就丢你这儿吧”,童代表故作轻松,其实,他还是心存幻想。
    “那行,东西搞坏了,或搞丢了,你可不能怨我”
    “放心”。
    童代表心中腹诽,这个大院外松内紧,安保如此严密,谁能偷走。
    “老童,你说我是先玩这个大家伙呢,还是先搞专用芯片啊?”
    李元一说,童代表马上急了。
    发动机从59年开始,到现在3年多,一直在改进,但是一直无法定型,也不急于一时。
    而且研究这个发动机的又不是一家,多李元一人不多,少李元一人不少。
    所以,童代表根本就不需要选择,“肯定是先搞专用芯片”。
    “反炮兵雷达的小盒子现在怎么样了?”
    李元也是在条件如此不成熟的情况下,手版弄出两个盒子,对长时间的工作的能力,心中也是没底。
    “别提了,你那两个盒子一直没有问题,反倒是两台雷达维修累计不下10次。
    他们那些研究员现在压力大得很”。
    为了做好计算专用芯片,李元也现场了解过雷达的工作原理。
    现在的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都是电子管。
    现在的电子管设计的寿命是1000个小时,连续工作不到42天。
    实际使用中,故障率远高于这个指标。
    所以,雷达经常出现问题,也就是正常现象。
    在他的了解中,现在一些大学和研究所也在研究mosfet晶体管。
    当形成战斗力,或者说是形成量产,不知道会是哪一天。
    他不是神,功率器件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暂时他还没有时间考虑。
    “听你这个意思,还成了我的小盒子的过错了”,李元调侃道。
    童代表都懒得搭理李元。
    “说真的,你得想办法尽快量产,我都有点不敢回去了”。
    “那就别回,好像你没有在实验室待过似的?”
    “行了,不开玩笑,现在边界摩擦不断,反炮兵雷达早形成战斗力一天,我们的压力就小一份”。
    童代表说完,目光看向北方。
    李元知道他意之所指,没有再开玩笑,“放心吧,我会加快研发速度”。
    突然想起什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小盒子专用电路板生产工艺我们已经突破。
    用不了多久,就能形成生产力”。
    “太好了,终于听到一个好消息,走,去看看”。
    二人来到第二车间,电路板生产工艺研究工作台就在这个车间最里边。
    目前都是实验用器材,还不是最终的生产线。
    走到一个办公桌旁,拿起一个电话,说了几句话。
    几分钟后,龚师兄来到这里。
    “师兄,把电路板制作给童代表演示一遍”。
    “好”,师兄态度不太好,但是也勉强答应。
    自从完成电路板的制作工艺,带着感悟,他早已扑到光刻机的研究中。
    中途被打断,肯定没好气。
    龚师兄就这么默默操作,根本不搭理二人。
    李元不得不亲自为童代表讲解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