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末路
作者:云上生花   三国:吾乃西凉统帅最新章节     
    兴平四年(197年)十月,游击将军于禁和副将吕翔带领三万大军,从渤海南下进入平原郡后,朝着青州腹地深入,似乎是打算一举荡平盘踞在北海一带,拒绝入朝请罪的孔融。
    孔融听取麾下王修的建议,一边向南边的各个诸侯求援,一边命令麾下的将校带领大军前往了济南国和乐安国一带构筑防线,妄图依靠着济水和坚城进行抵抗,不让敌军深入青州腹地。
    为了鼓舞士气,王修其实是想让孔融亲自前往前线督战的。但孔融一是因为自己胆小,二是害怕敌人从水路突袭北海,断绝自己的后路,因此拒绝了王修的这一提议,不过他还是将此事交给了王修负责,让他前往前线督战,而自己则留在后方筹集钱粮和兵员。
    只是因为孔融麾下一向政令宽松,又没有强将治军,导致虽然他依靠自己的恩义召集了一大批百姓从军,但却迟迟无法将他们转化为合格的士卒,成为民兵就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让这些人上战场,那和让他们去死有什么区别?孔融想了想,还是遣散了他们,让他们回家去过日子去了。
    反正敌军也不一定过得来,而且自己也不是没有援军,就先这样吧!
    孙邵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中,他不得不承认,虽然孔融有时候脑子不清醒,但这家伙其实人还是不坏的,这种看似愚蠢的做法,其实才是最难做出的决定。
    这世上多的是为了自己的王图霸业和自身安危,无视百姓死活,甚至大开杀戒、屠戮百姓的狗屁枭雄。但像孔融这种,不想让其他人为了自己去送死的蠢人,还是很少见的。
    略微思索了片刻之后,孙邵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哎,可能自己也是个蠢人啊!虽然不知道能撑多久,但终归是好过什么都不做的。
    孙邵立即向孔融提出了建议,可以发动青州的世家,让他们带领着部曲到剧县来进行会合,对这些部曲私兵进行紧急整训,等到时机结束就可以拉到前线去抵挡敌军了,虽然也和敌军差距巨大,但总好过那些没什么战斗力的民兵吧!
    于禁来势汹汹,收复青州后肯定也是要推行均田制度的,这些青州世家虽然早就在战火中被摧毁了大半,但北海、东莱一带的战争少,此地的世家受损也小,而且还趁此机会吃的肚满肠肥。想必他们是绝对不甘心,将吃到嘴里的肉吐出去吧?
    孔融在听完孙邵的建议后,也反应了过来,认为此事大有可为,因此迅速派人去通知了青州的各处世家,将其中的利弊全部分析了出来,请求他们立即带着部曲到剧县来会合,共同抵御于禁。
    青州世家本来是打算作壁上观的,毕竟在他们看来这是孔融自己惹来的麻烦,孔融的死活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但经过孔融的分析后,他们顿时反应过来了,这他妈要是董璜占了青州,自己等人不就得把土地和人口全部吐出去了吗?这怎么可能呢!这他妈可都是我们买过来的啊!
    不行,必须要挡住敌军才行!坚决不能让他们进入青州腹地啊!只有帮助孔融挡住敌人,自己等人才有好日子过啊!
    青州世家们很快就达成了一致,迅速整合了家中的部曲,前往了北海国到治所剧县会合。
    得到了世家的倾力相助后,孔融也不由得松了口气。他当然知道这些家伙不可能陪他走到最后,一旦失败了他们就会立刻把自己丢出去,但在那之前,他们还是需要将自己顶在最前面的。只要不失败,他们就会支持自己,而这目前来看也就不错了。
    孔融的心情好,但于禁的心情更好!敌军数量不少,但战斗力也不咋地。关键是还没有厉害的将领带领,唯一一个能用的宗宝之前被黄巾军杀了,现在剩下的都是一帮本就不咋地的将校。王修虽然有些才能,但对于军务确实不太擅长,只能命令士卒们依靠着济水和城墙一味地进行防御。
    这就相当于是人机啊!于禁可以毫无顾忌的开始练兵了,在吕翔的配合下,于禁将两万战斗力低下的士卒抽出来,将其拆分为四队五千人的部队,然后同时猛攻各处城池,让敌军只能被牵制在各个城池之中,疲于应付攻势。
    而于禁则带着剩下的一万精兵密切关注着敌军的动向,静静的等待着时机,一旦发现哪个地方的敌军出现疲势,便会立刻带着大军压上去,迅速攻克城池从而打开局面。
    于禁的战术安排可以说毫无技术含量,纯粹就是将战斗力低下的士卒作为诱饵,再用精兵作为绝杀,只要敌人有破绽,就立刻带人猛攻。这方法虽然简单,但确实管用啊!战术从来都不是越复杂越好的,只要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能打赢敌人,就是好战术。
    于禁使用这战术,是充分考虑到了普通士卒和精兵存在的差距,按照他们的战斗力和数量划分了任务,同时还考虑到了敌军兵弱、无战心、无强将,只想各自为战,通过固守来消耗的弱点。
    因此,即使是并不出彩的战术,在于禁的调度之下,也发挥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于禁便将王修苦心经营,并寄予厚望的济水防线撕开了许多窟窿,随着历城、东朝阳、着县等关键据点纷纷被于禁攻破,济水防线也被彻底摧毁。
    为了保存实力,王修不得不将残兵败将收拢到东平陵来固守。而于禁得到这个消息后也没有进行休整,而是选择了继续追击,步步紧逼将敌军的主力全部压缩到了东平陵附近。
    为的就是给这帮残兵败将施加强大的压力,让他们的士气彻底下跌,同时也是为了引诱孔融前来进行救援。他早就通过麾下的哨骑得知了,孔融在北海纠集了大批的青州世家到消息,甚至连他们的大致数量都知道了。
    每次想到这里,于禁都不得不感叹一声有骑兵真是太好了!小规模的骑兵就算不能冲阵,但作为哨骑去探查敌军动向还是很好用的。
    董璜最开始就做过哨骑,因此他对于精锐哨骑的培养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对于他麾下的哨骑来说越过敌军城池营寨,深入敌后进行探查简直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得益于精锐哨骑的存在,于禁对于敌军的动向可谓是一清二楚了,就跟开了透视挂一样,打孔融这种不擅长军务的诸侯,简直是手拿把攥的。
    同时于禁对于西凉军的强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的强大不仅仅是优秀的将领和勇猛善战、能射擅骑的士卒,还有严苛的军纪以及那些优越的军事制度建设,自己麾下这些优秀的哨骑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真正的西凉军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能说不愧是天下最强的军队啊!不身处其中根本无法准确认识到,他们的到底有多强悍。
    不过现在自己也勉强算是西凉军的一员了,倒也是个值得庆幸的事情。
    对于孔融这个将所有敌人和不稳定因素全部集中起来的操作,于禁和吕翔不仅没有感到担忧反而更加兴奋了,同时从内心深处感到由衷的感谢,孔融先生真是个好人啊!一次性就把所有的麻烦集中起来了,也省的自己等人之后到处跑了。
    不过,此事还需要等一等,要等孔融他们得到消息跑来支援,同时还要等着后方的辛毗将粮草送过来,到时候才是孔融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