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迎战
作者:我是星火   春潮起处落花飞最新章节     
    出现这样的状况,虽有些出乎曹秋实的预料,但他也不是一点都没想到。毕竟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对原有秩序的一次颠覆或变革,自然不可能没有一点阻力。
    只是,他没想到阻力会这么大,来得又这么快、这么猛而已。
    听到文逸那番怼人的话语,曹秋实的怒火瞬间便被点燃,他脸色当即变得阴沉起来。就事论事而已,又没有深仇大恨,犯得着进行人身攻击吗!怎么着,这是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么?
    看来有些人不只是对改革有意见,就是对自己来当这个副社长,也心存不满,很有意见呢。只不过那是组织的决定,不好说什么,便只有借改革来说事了。
    职场如战场,果真不假。
    如此一想,曹秋实心中的火苗便迅速熄灭,反而渐渐冷静下来。这时如果自己不冷静,岂不是正中某些人的下怀?
    到一个新的单位工作,就如同角色的重新定位。你若是头三脚踢不开,踢不好,窝窝囊囊,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一个软柿子,好欺负,人人都会过来踩上两脚。
    因此,一旦定位错了,以后再想改那就千难万难了。正所谓人善人欺,马善人骑。我曹秋实不去欺负别人,但是别人也休想欺负、拿捏我。
    他脑子里在飞快地思考,在这样的场合下自己该如何应对。
    曹秋实自然不会打无把握之仗,他还有后招。那是一件大杀器,是他克敌致胜的法宝。只是它现在暂时还不宜亮出,必须等待时机。
    就目前的情况看,他不能退缩,只能勇往直前迎战。必须以强硬的姿态,一举赢得首战的胜利。否则,必将一溃千里,让人蹬鼻子上脸,再难翻身。改革计划自然也会胎死腹中,以后更别指望别人拿他这个副社长当回事了。
    曹秋实不清楚文逸背后有没有人支持或暗中挑唆,但他宁肯相信这只是她个人的行为。
    这些措施虽然是曹秋实提出的,但经报社领导研究后形成一致意见,这就属于集体决策了。更何况,这个方案是已向市领导汇报并获同意的。
    本来出现这样的状况,身为报社一把手的姚社长理应站出来,态度鲜明地支持改革,力挺曹秋实,批评和压制文逸,但他却没有。他依旧坐在那里,一支接一支地抽着烟,什么话也没有说。
    曹秋实见状,心下了然。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投向文逸。文逸毫无惧色,挑衅似的迎上他的目光。
    对此,曹秋实毫不在意,甚至还对她笑了笑,然后神色平静,不疾不徐地说道:“我翻看了近几年的平城报,若说文苑高标准,严要求,属阳春白雪,我没有意见。”
    说到这里,他稍作停顿了。见文逸面露得色,他微微一笑,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但若说它是《平城报》响当当的品牌嘛,呵呵,我看也不见得。”
    “哦,怎么不见得了?”
    文逸正心中正自得意,觉得即便曹秋实也不得不承认文苑属阳春白雪。听闻此言后,她不由神色一凛,略带玩味地瞥了他一眼,装作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
    她在奇怪,曹秋实为什么没有发火。自己话都说那样了,他竟然还能像没事人似的笑得出来,不知该说他是涵养好呢还是别的什么。
    “身为一个外行,好像我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发言权。”
    作为对文逸说自己是外行的回应,曹秋实首先说出了这句话。乍听之下,好像是他承认了自己外行人的身份。
    文逸看向众人,嘴角含笑,正要傲娇的点头,心想你这么快就要认输了么?可就在她抬眼瞥见,他对着自己又是微微一笑时,她瞬间呆了一呆,心中颇感诧异,不晓得他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于是,她的头也就没有再点下去。
    曹秋实见状,平静地扫了众人一眼,方才继续道:“其实呢,正如姚社长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些东西大家可能早已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倒是我这个作为外行的局外人,反倒可能看得更为清楚一些。”
    “的确如此。”
    姚社长此时终于抬起头来,张口表态。既然曹秋实话中提到自己,这个时候,他不得不出来背书一下了。
    曹秋实说的都是常识,文逸显然无可辩驳。
    看了一眼神情有些尴尬的文逸,曹秋实又向姚社长微微颔首,然后接着道:“通常情况下,曲高和寡,高高在上,难免就会脱离广大的人民群众。如果我们文苑栏目仅仅只为着这一小部分人服务的话,那么,即便我们有再多的坚守和再高的节操,也不利于文艺功能和作用的发挥,这显然也有违我们服务大众的根本宗旨。”
    寥寥数语一出,不仅巧妙地回应了文逸刚才那一大堆的自我表扬,更令在场的几人顿时哑口无言。文逸心有不甘的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
    副社长这话直击要害,可说是是滴水不漏,完全占据了制高点,她还能说什么呢。
    看着气势已经落下去的文逸,曹秋实并没有打算就此打住,从而放过她。这倒并非他有意打击报复,而是为了能更好地在报社站稳脚跟和今后顺利开展工作的需要。
    他要借在报社打响的这第一枪,作为自己在报社的立威之战,首战务必全胜。
    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那以后的工作肯定也是干不好的。他必须要以理服人,将问题讲清楚,使他们心悦诚服。
    有时候,一个人心太软未必是好事。
    于是,他目光犀利地看向文逸:“前几天,我已经看过了近几年“文苑”登载的全部作品。文编辑,我问你,这几年我们“文苑”发表过的作品里,有多少是平城本地作者原创的?”
    “我们本地创作力量薄弱,根本就没有令人满意的高质量。高水准的作品。所以……”
    文逸并没有意识到曹秋实问话里所蕴含的意思,还在那里自顾自的低声抱怨。
    对曹秋实指出的脱离群众、未能服务大众的问题,她虽心存不满,但却难以宣之于口。因为,她自己也无法否认他话语的正确性。
    “呵呵,本地没有高质量的作品,编辑自然不满意。可报纸登的东西太小众,老百姓也不满意,怎么办?矛盾如何解决?相信这样的问题,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年两年了吧?”
    见众人都不说话,曹秋实冷冷一笑,毫不客气地说出了自己的推论:“如果各方面都满意,都像我们自我感觉的那般完美的话,领导又何必要求我们进行改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