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解决生计问题
作者:灵魂马赛克   荣妃娘娘宠冠后宫最新章节     
    雅利奇他们接下来几日御舟接连经过丹阳县、常州府,无锡县,在十月底弃水路改走陆路,当天走到句容县长巷村驻跸。
    恰好也收到了皇宫里扎鲁特氏母子平安的好消息,让康熙阴郁了好几天的心情终于舒畅了些,传话回去赏赐了不少东西。
    因着扎鲁特氏是在希芸手底下讨生活,雅利奇在离京前就吩咐了吉祥准备好一等贺礼,这会儿也就不用再费心了,待到他们回宫里后正好能赶上给二十阿哥过百岁。
    每到一个新地方就要各处去看看,这是康熙和雅利奇的习惯,不过两人没溜达多久就又回到了住处。
    皆因入眼所见之处百姓日子很是困苦,能看到的百姓们身上衣服没有一个不是打着补丁的,房屋也多是土坯房混杂着稻草,好一些的也是砖土混合型,真正的青砖给瓦大房子,猛然看到的时候还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显而易见这里的百姓日子过得并不好,其中肯定有地方父母官的责任。
    康熙将句容县县令陈协浚叫到跟前问话,胤祎则是在一旁听着,他要听完了这官员如何说的,再去民间实地考察一番,看看地方官员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一般问话也就是百姓收成如何,训诫官员要克己奉公爱民如子,要他小心谨慎行事,不然国法俱在。
    雅利奇的关注点则是想着看看,能不能在当地发展出一个可持续的生计,观察了许久后发现种植无花果,以及水草丰美养鹅的人家最多,想来也是在当地很合适的一个产业。
    雅利奇将阿二给叫来处理这里的事情:
    “太平庄那里的无花果很出名,你看着制成干果、做成糕点、汤水等食物,怎么样才能尽快形成产业链。
    边城镇那里的银杏树、木瓜树,都有可食用价值,做果脯、坚果也是条可持续的生路,你实地考察后就带人去做计划,在回京城前给我个结果。”
    阿二双眼闪过电波乱码,毫无起伏的电子音在雅利奇脑海响起:
    “主人的命令就是阿二的使命,回京前定会给主人完整的方案。”
    雅利奇扶额嗯了一声思绪回神,这些机器人好用是好用,就是有时候那些另类的幽默,同她这个人类格格不入。
    走过句容县就到了江宁,康熙登上雨花台,观其城郭山川形势,这大好河山才入主不到百年,他还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巡视过,还没有去开疆拓土,越是见到广阔山川,就越是想要做出一份雄图霸业来,也不知道能走到哪一步。
    父子两个在城头眺望许久,雅利奇想到的是革命年代的英烈们,有时候她自己都觉得很割裂,自己原来的时代和现在所处的时代,中间的关系很像是负面教训的感觉,而现在她就是这面以史为鉴的一份子。
    想到自己会出现在史书上,雅利奇就有种诡异的期待感,大概这就是很多男子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感觉。
    当天进入江宁府城驻跸,江宁知府于成龙并未来接驾,康熙早在之前就传旨让各地方官员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必都围堵在行宫门前。
    雅利奇知道原来执掌江宁织造府的曹玺已在六月病逝,现在的曹寅还没有资历任职江宁织造府,不过康熙同曹寅母子从小相伴的情分还是很深厚的,下令让曹寅以协理身份待在江宁织造府,很明显就是要在合适时机就将让他子承父业。
    得知曹寅之母、自己的奶嬷嬷孙氏身子不好,康熙还亲自去曹家看望。
    康熙都亲自去了,雅利奇和胤祎、佛尔果春便也跟着一起去,左右不过是两步路的事情。
    曹家女眷还是不少的,曹寅有女儿,不过并没有和胤祎年纪相仿的,现在太子妃名分已定,在没有摸清楚荣贵妃娘娘的脾性前,曹家人也不敢随意就将适龄姑娘,给引到太子和贵妃娘娘面前。
    雅利奇态度很温和的送了孙老夫人不少养身补品,这个家族出了个曹雪芹那样的人物,和红楼梦里书写的内容,少不了眼前康熙的看重和以后的纵容,以后总有法子解决的。
    修整一夜后康熙康熙先是遣官内阁学士席尔达致祭明太祖陵,随后他又谕示大学士明珠、尚书介山等人:
    明太祖一代开创令主,功德并隆,朕巡省方域,钟山之麓陵寝斯在,朕优礼前代,况于其君实贤。
    虽已遣官致祭,但朕既抵达江宁距陵寝非远,亲为拜奠最为合宜。
    看着残垣断壁倾塌一片的屋舍,再看林木凋敝,地上杂乱无章的脚印小路,甚至有些隐秘地方还有腌臜之物,破败荒凉的明太祖陵让康熙有颇多感慨。
    胤祎看的也是眉头直皱,他记得这里汗阿玛是有给地方官员下旨过:
    令有司各官春秋致祭,严禁樵采,破坏这里的树木。
    并设有守陵人户朝夕巡视,不使这里被旗人民民众所践踏,如今看并无太大作用。
    “要勤勉治国,吸取前代兴废的教训。”
    这句话既是对胤祎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毕竟他现在所执掌的江山,就是从那个自缢梅山的末代皇帝手里得到的,前车之师后人之鉴的道理,永远都有存在的道理。
    雅利奇也远远看到了这里的情况,不过她想的是自己的秘密修建的陵寝,想到自己以后还要住很久,除了各种精巧的机关外,还有很多她从残魂那里兑换过来的舒适物件,古代与科技产物的结合,想来她身死之后又是一番奇特感受。
    自明太祖陵回来康熙有颇多感慨,当即就下了几道谕示给随驾官员们和当地官员,一是显示仁德,礼待前朝。
    二是为了自己的以后的陵寝着想,再是英明神武的皇帝也架不住有不孝子孙,他只希望后人能够效仿前人之事。
    康熙心里也很清楚维护明太祖陵的情况不是一日之功,当即命人暗地里去查访当地官员们的作为,随着巡视日子推进,很多人已是知道皇帝南巡途中爱私访,他们一行人生面孔,口音、衣着都能轻易被认出来,还是其他人去更方便些。
    不过这也让很多地方官员行事愈发谨慎起来,在对待百姓的问题上也有了父母官的样子,就连残魂都在说四处溜达的时候,发现浊气少了许多,也算是微服私访的一个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