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重返旧地
作者:山桔   武神伐仙最新章节     
    “日逐王觐见!”
    黄俊激昂的声音随之响起,不少太监将他的声音传到大殿之外。
    那些不知内情的文武百官顿时瞪大眼睛,
    日逐王?拓跋砚?
    朝廷费尽心力将其送回西北,如今怎么又回来了?
    就在这时,一道人影出现在恭道尽头。
    阳光洒在京城宽广的广场上,将每一寸石板都镀上了一层金黄。
    拓跋砚身骑骏马,缓缓穿越这片象征着大乾威严的广场,穿过文武百官之间。
    他身披华贵长袍,透露着威严,身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
    拓跋砚目光坚定深邃,扫过广场上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位官员,
    仿佛要将京城繁华尽收眼底。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气氛,让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
    “居然真的是拓跋砚?”
    文武百官中有许多人见过拓跋砚,
    如今再次见到,竟然有些时过境迁之感。
    拓跋砚来到大殿前翻身下马,将马匹交给一旁的侍从,整了整衣袍,
    昂首挺胸地走向大殿入口,从容不迫,
    仿佛这大殿的宏伟与庄严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大殿的门槛高大厚重,上面雕刻着精细的图案文字,代表着大乾的辉煌与厚重。
    拓跋砚跨过门槛,走进大殿的那一刻,他的身影仿佛与这大殿融为一体,成为这宏伟建筑的一部分。
    大殿内,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地注视着拓跋砚。
    拓跋砚走到大殿中央,单膝跪地,向皇帝行了一个标准的草原礼节。
    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回荡在大殿内:
    “草原日逐王拓跋砚,拜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尽管朝臣们没有表现出异样,
    但那震惊的眸子还是无法阻挡的暴露出他们心中想法。
    尽管北疆有草原人归附,但真见到草原王者立在这大殿之内,向他大乾皇帝行礼,
    这种感觉还是让在场的一众大臣都感觉飘飘欲仙。
    光汉皇帝似乎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右手紧紧握住轮椅扶手,关节被攥得泛白。
    直到此时,这才是他最像大乾皇帝的一幕。
    他微笑着点头,示意拓跋砚起身。
    拓跋砚也不再犹豫,猛地站了起来。
    这一刻,拓跋砚的身影在大殿上方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高大威严,
    仿佛他就是这草原与大乾之间的桥梁。
    拓跋砚将手中袖袍一甩,一幅金色书卷便浮现于手上,只见他高高举起,朗声说道:
    “我拓跋部族人世代居于草原,历来向往大乾之文华美好,
    今日我为拓跋部第十一任首领,愿献上国书,
    表我千千万万草原子民之意愿,愿为大乾世代镇守边疆之地,归顺大乾朝廷。”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即便是早有预料的诸位朝堂大臣,见到这一幕都不禁有些心潮澎湃。
    更有一些大人脸色涨得通红,手掌不由自主地握紧,藏在袖口下微微颤抖。
    多少年了,自从大乾衰落以来,
    草原人世代作威作福,在大前边将肆意绞杀,
    如今他们有生之年,居然见到了草原六王之一的日逐王进京归附,
    此等盛世,让他们与有荣焉。
    但同样的,九卿之中的诸位大人大多面不改色,只是一脸平静地站在那里。
    情绪已然跌进谷底,此等事是谁安排的?不用多说。
    自从拓跋部精锐被靖安军与西军联合剿灭之后,西北拓跋部,名存实亡,
    想要继续存活,投身靖安侯府也是理所应当。
    只是其中深意,让他们不由得深思。
    难不成那林青就如此笃定他们能在北疆战胜草原二王?
    至于刚刚五军都督府出具的文捷报书,
    他们完全不信,他们只信自己掌控的消息。
    一切的一切都昭示着北疆战事并没有结束,五军都督府只是出言搪塞罢了。
    但眼前的拓跋砚却是实打实地入京。
    不等他们继续思虑,拓跋砚又朗声说道:
    “陛下,我拓跋氏大印已交由西北靖安侯,待到北疆战事结束,一并献于大乾。”
    “拓跋爱卿心系草原子民乃天下之福,
    自此我大乾与北疆草原重归于好,世代绵延。”
    光汉皇帝压抑住心中的激动,而后看向礼部左侍郎魏兰台:
    “魏爱卿,既然北疆战事反复,那给呼延大托准备的礼仪便取消吧,改为拓跋。”
    魏兰台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但如此盛事,只能由礼部操持,
    深吸了一口气,压抑住心中怒火,他微微躬身朗声道:
    “臣遵旨。”
    光汉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而后看向拓跋砚问道:
    “拓跋爱卿初到大乾,觉得我大乾江山如何?”
    拓跋砚面露,微笑朗声道:
    “大乾上下绵延数万里,可耕之地不下千万,养活天下子民数万万,
    臣先前虽有耳闻,但直到亲眼见到,才知大乾之宏伟辽阔,陛下之丰功伟业。”
    此话虽是吹捧,但不仅是光汉皇帝极为欣喜,就连在大殿上以及大殿外的一众文武百官都极为欣喜,
    纵使平日里他们吹得天花乱坠,但那终究是自己人吹嘘。
    如今却是来自敌人的夸赞。
    光汉皇帝轻轻抹了抹胡须,笑着说道:
    “我大乾有何招待不周之策,还请拓跋爱卿道来。”
    拓跋砚,沉吟片刻,微微躬身,缓缓开口:
    “臣初到大乾对于京城颇有不熟,所以有一个不情之请。”
    “哦?拓跋爱卿尽管说来,只要朕能做到,定不推诿。”
    光汉皇帝大手一挥,表现得也极为爽快。
    “臣自西北一路行来,多亏纳兰大人照扶,
    所以臣想请纳兰大人在京城多待一些时日,也好让臣了解一番这大乾江山。”
    “哦?可是纳兰元哲?”
    “正是。”
    光汉皇帝视线扫过在场众人,最后停留在纳兰元哲身上,面露微笑:
    “纳兰爱卿,朕早就听闻你在西北曲州行仁政,
    使得西北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可否留在京城?
    也让这京城百姓感受一番西北仁政?”
    纳兰元哲呼吸一簇,暗道来了。
    他连忙向侧前方迈出一步,双手合拢,面容郑重:
    “臣愿意。”
    “那好,纳兰爱卿在西北有功,加之护送拓跋爱卿亦有功,当赏。”
    光汉皇帝看向垂垂老矣的宫慎之问道:
    “宫爱卿,你觉得纳兰爱卿该如何安置?”
    宫慎之面容平静,缓缓开口:
    “启禀陛下,今年便要展开京察,所以京中官员未有动调,
    但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之职尚有空缺,纳兰大人可担之。”
    此话一出,原本不少低着头的大人猛地抬头,眼神中全是震惊。
    但光汉皇帝不给他们出言机会,便说道:
    “那就由吏部主持廷推吧,将此事早些定下。”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