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皇家旧事(二)
作者:坤青   天下无双之公主万岁最新章节     
    荣泰长公主怒不可遏地砸碎了上好的瓷窑茶杯。
    “到底是谁想对付本公主?”
    荣泰长公主胸口起伏不定,外面那些流言蜚语已经影响到了她。原本隆武帝并不会过于计较她的一些事情,偏偏这件事闹出来,荣泰长公主双目怒睁,等她知道是谁背地里煽风点火,绝对饶不了他。
    “长公主,您也知道,当年是您拿了这批宝贝,陛下那边也是默许的。”一个侍卫朝着怒火中烧的荣泰长公主小声汇报。
    荣泰长公主府的状况与别人家不同,有一些东西来源于当年的那场叛乱里。
    隆武帝因兵变上位,位置坐得不稳,名声也不好听,若非荣泰长公主第一时间站了出来,支持隆武帝,恐是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宣成帝和敬文太子在民间口碑一直很好,隆武帝这般行径,着实是跌破眼镜了。
    隆武帝诚然谈不上是什么千古明君,却也不是那种视名声于死物的皇帝。荣泰长公主当年为他通风报信,又在关键时刻迅速站队支持,也是基于此,隆武帝这才多有恩遇荣泰长公主。
    荣泰长公主这些年过得舒适惬意,靠得是这份恩情。如今,有人将荣泰长公主私吞东宫财物的事情揭发出来,侍卫下意识地摸了摸胳膊,隆武帝得发怒了。
    “那群刺客是谁指使来长公主府里的?”
    荣泰长公主猛吸一口气,那帮刺客估计是受了他人指使,不然哪儿有这出飞来横祸?
    她抬头瞪着侍卫,语气森然,“这件事决不可泄露一点风声,小心本公主杀了你!”
    感受到荣泰长公主欲杀人灭口的威胁, 侍卫连连应是,双腿一蹦,运了运轻功,飞快地走了。
    把侍卫打发走了,荣泰长公主身子一软,神情恍然,不复人前的得意张狂。
    径直走到寝卧内,里屋无人,荣泰长公主摸了摸墙壁上一不起眼的石砖,手掌心向下一按,里间霎时出现一条密道,直通地底。
    顺着楼梯走下去,便能看见堆满的富贵满堂的珠宝箱子。
    荣泰长公主只是用手碰了碰其中的一盏琉璃宫灯,此灯做工精细,细细一转就是七彩光芒闪耀,这等宝贝 ,原是轮不到荣泰长公主所有的。
    荣泰长公主望着琉璃宫灯,轻嘲道,“任凭你再怎么得天独厚 ,到头来不还是一抔黄土?”说着说着便得意地笑起来。
    记忆中那张国色天香的面孔日渐模糊,至今能回想的唯有那个人临死之前的悲愤绝望,想想就让人兴奋。
    荣泰长公主已经记不清当初为什么如此讨厌那个人了,只记得,当年那个人是如何如何的风华绝代、颠倒众生,她的好哥哥那般意气风发、骄傲张扬,对待她却小心翼翼、如珠如宝。
    哥哥?荣泰长公主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她可以狠心算计任何一个人,也不后悔逼死了她,可是唯独对他,她不能做到问心无愧。
    敬文太子周景淳,德才兼备,雄才伟略,礼贤下士,彬彬有礼,是真正的君子。那是所有人公认的一个事实,荣泰长公主也不例外。
    那个时候的她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公主, 母妃早逝,深宫无宠,宣成帝固然不是那种不讲情面的无情君王,但也绝对称不上是多么尽职尽责的好父亲,最起码,待荣泰长公主,宣成帝是远远不及格的。
    荣泰长公主被忽视久了,哪怕有着公主之名,日子也不是非常滋润。
    这个时候,是敬文太子周景淳偶然路过, 见荣泰长公主被一帮宫人刁难为难,索性出言帮忙。于是,敬文太子周景淳成了荣泰长公主这一世最大的贵人。
    周景淳待荣泰长公主十分疼爱,不仅是日常起居过问,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会请太医给她看看。这份温暖,是荣泰长公主活在深宫里久违体会到的温情。
    荣泰长公主那会儿心思简单,认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于是渐渐的,跟东宫走得越来越近,也是这份走近,荣泰长公主愈发心气不平。
    周景淳对她再好,也不如对太子妃萧明宓的好。萧明宓, 周景淳的妻子,华州萧氏的女儿,天之骄女,万千宠爱,第一才女,也是第一美女,与晋王妃尤纫兰齐名的双姝,各种好事全都给萧明宓摊上了。
    这份好运气,天然使得荣泰长公主羡慕嫉妒。
    跟周景淳关系愈发亲厚的同时,不知何时,荣泰长公主的心底开始滋生起一种名为嫉恨的情绪。
    荣泰长公主搞不懂,她一介帝女,论福气,论身份,论感情,居然不如萧明宓这个太子妃过得好,也不如她的千分之一。
    每每见到萧明宓那张幸福灿烂的笑脸时,荣泰长公主总要恶意地想毁去那张脸,让她也尝一尝她在深宫里孤苦无依、冷落萧索的滋味。
    于是,她和意在储位的隆武帝联系上了,明知道他狼子野心,会害死周景淳,可荣泰长公主不管不顾,为了心头那口气,她瞒着周景淳,私底下给隆武帝通风报信,给他大开方便之门。
    也是如此,周景淳身亡后,萧明宓承受不住打击,选择了自尽,东宫所有人悉数遇难。东宫里的一些宝贝也被她顺理成章地带走了,那是隆武帝作为对她潜伏在周景淳身边当探子的报答。
    荣泰长公主冷冷一笑,无论如何,她已是人上人,没有谁为难得了她。
    荣泰长公主府里凭空多出一笔财富的事情,显然没有瞒过隆武帝的眼睛。
    彼时,隆武帝正召见尤少卿过问官员捐粮一事,在聊到此事时,隆武帝轻笑,似有一丝叹息,“朕的妹妹任性惯了,有时候难免做事糊涂,不够周全。”虽然没有一句敲定有罪,但字里行间隐约透着一股不悦。
    也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就没有什么不属于帝王家的,隆武帝尚且拿不到这些东西,凭什么就到了荣泰长公主的手中?
    虽然那笔财富,严格来说还是他故意留作封口费的 。
    “长公主受陛下眷顾,手头不缺银钱,她一向敬重陛下,想来陛下也是顾念手足,多有亲近。”
    尤少卿并未流露出对此事的看法,反而客观公正地点评了这件事。
    不偏不倚的态度成功取悦了隆武帝,隆武帝道,“荣泰当初就和朕走得近。”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
    但凡是老人,谁人不知荣泰长公主当年被敬文太子解围后,便一直跟东宫来往紧密?若不是周景淳死于非命,不准提及,想来,荣泰长公主也该是有着不一样的地位了。
    尤少卿垂眸,掩住眼里一闪而过的讥诮 。
    “官员捐粮的事情,还需爱卿多多操劳。”
    隆武帝不愿继续在这个话题上谈下去,转而聊起正事。有萧言白尤少卿帮忙,哪怕是烧毁了粮草,众志成城下,运往前线的粮草也是不成问题的。
    “是,陛下。”尤少卿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后退下办事去了。
    在转身时,隆武帝突然问道,“尤爱卿可知晏修?”
    晏修,这个尘封十六年的名字再度被提及, 还是从一国之君的口中说出来,这种震撼可想而知。
    尤少卿背脊挺直,神色未变 ,他那张戴了面具的面孔于日光斜照下镀了一层光影,似真似幻,看不清尤少卿的表情。
    “威武大将军曾威震四海,臣年幼时有所耳闻。”
    尤少卿平淡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一如既往的云淡风轻。
    然而这一次隆武帝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盯着他的背影,意味不明地说了一句,“你的姑姑是晏修的夫人,算起来,你该叫晏修一声姑父。”
    一句姑父,像是开启了过往的记忆一般,往昔岁月一幕幕袭来。
    尤少卿转过身来,朝着隆武帝屈膝一跪,“臣不敢当,虽为尤家公子,可姑姑去得早,从未接触,这句姑父,臣实在是不敢。”
    晏修以投敌叛国罪被杀,寻常人怕早就撇清关系了,过分的也有可能落井下石,偏偏面前这个少年郎,只字不提晏修有何过错,仅仅一句不熟一笔带过。
    这一点有些出乎隆武帝的意料。
    “你认为晏修是什么人?”隆武帝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尤少卿。
    尤少卿到底跟晏修有着一丝关系,若他想给晏修求情喊冤,隆武帝心底腾升起一丝恼恨与杀气。
    尤少卿浑然不觉隆武帝的心思 ,只一字一句道,“晏修当年御敌立功,保卫大雍,劳苦功高,朝廷褒奖,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他以投敌叛国罪被朝廷问罪,此乃朝廷赏罚分明,自有论断。而臣只觉得,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为人臣子,当尽职尽责,恪守本分,不偏听,也不欺民,问心无愧。臣对晏修知之甚少,无法判定晏修是什么样的人,无法欺瞒陛下,望陛下宽恕臣的无知。”
    尤少卿低垂着头,做足了恭敬臣子的姿态。
    隆武帝探究了半晌后,缓缓开口,“少卿所言,颇为新鲜。”
    别的不说,最起码比那些急着给晏修定罪的谄媚小人强不少。
    隆武帝固然不喜晏修,也不喜欢逢迎上意、落井下石的小人行径。
    “尤少卿,你是聪明人。”
    隆武帝笑了,这个人确实是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