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走访乡村(三)
作者:坤青   天下无双之公主万岁最新章节     
    彼时,何秉昭嘴角勾勒起一抹极淡的笑容。
    她向来是拒人于千里外的疏离,即便是笑,在不同的场合具备着不同的意味。
    就像刚刚,她的笑是一种内心的欢喜。
    “那是自然,新鲜的花儿,移栽在花坛里,就再也没有旺盛的生命力了。”
    周佑宸意有所指,如何秉昭这般聪慧灵秀的姑娘,不该埋没在后宅里,有那心思,做什么不好呢?区区一个尚书府,根本不算什么,甚至还束缚了她的脚步。
    “公主所言极是。”何秉昭听懂了周佑宸的弦外之音,回之一笑。
    何家不是她的家,也不是她的最终依托,她更希望和哥哥何秉晟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家族。
    何秉昭一直隐藏着这个想法。哪怕如今她已节节攀升,风光无限,可一日她顶着尚书府长女的身份,一日就不可背离了何家。她对兵部尚书府深恶痛绝,毫无眷恋,但无家族扶持,寸步难行,了。而像她这样离开家族的女子,要么是孤寡女子,又或者是那种父母双亡的孤女,她两样不沾,想要离开兵部尚书府,需要时间去执行。
    她相信,尚书府迟早会被她倾翻。
    “时间不早,我们走吧。”
    既然是去城外,一路上周佑宸汪梦醒何秉昭三人轻车简从,没有大张旗鼓。
    祁良早早候在那边等人了,见到周佑宸她们到来时,便开口说,“人到齐了,我们走吧。”非常直接,也不转弯。
    周佑宸从善如流,跟上祁良,走了几步路。后面的汪梦醒何秉昭也不是柔柔弱弱的娇小姐,汪梦醒不提,她之前跟着祁良汪阁老来过几回农村地里,熟能生巧,何秉昭则是在庄子里待过,并没有寻常大家闺秀的挑剔金贵。
    一时之间,众人面色平静,寂静无声。
    “村正好。”祁良十分自来熟地与一个头发花白面容和蔼的中年人打招呼。前方不远处稀稀疏疏的几头耕牛犁地,百姓忙着农活,看着很热闹。
    这个中年男人见是祁良,也很客气地回了一礼,又见得周佑宸汪梦醒何秉昭三人气宇轩昂,便态度诚恳道,“这位贵人之前来我们这儿时 ,耕牛只有一头,现在能有几头,已经不错了。”说话间不忘瞥向祁良一行人。
    周佑宸见此情形,并没有这个男人的兴奋,心底涌现出一股心酸。她自穿越到这个世上以来便知大雍生产力水平低,老百姓生活状况也远远不如现代,她不止一次地挑剔腹诽说帝王家的富贵跟现代的一比,相形见绌。
    不过这都没有亲眼目睹带来的杀伤力大,有几头耕牛就万事大吉了吗?周佑宸眸光几度闪变,抿唇不语。
    何秉昭和汪梦醒作为地地道道的大雍子民,而且还是钟鸣鼎食家庭出身的姑娘,见村正很自豪地跟她们炫耀说又多了几头牛,来年丰收能更多几斤粮食时,心底不是滋味。
    汪梦醒开口问说 ,“我且问你,这儿的佃户呢?”
    大雍土地形式目前分官田和民田,这其中民田的操作性比较大。从前朝战乱抛荒,百姓耕地自动归入权贵豪族手中,再到为了逃避税赋,将民田据为己有,农民百姓被迫当了佃户,这每一年大雍的土地状况是日益加重。
    “这位姑娘,以前我们这儿有一百来户村民,共有二十户当了佃户,现在变少了。”这个数据十分重要,祁良随即提笔记下,一旁的汪梦醒周佑宸也同样记录了数据。
    何秉昭则是见怪不怪地挑眉说,“去年盛京大半年气候晴朗,下雨也少,你们收成还好吗?”
    “好一点,就是有些家里不富裕的就只能啃野菜配清水了。”村正说着说着,无不同情地叹息。
    民间百姓生活不像后世人民能顿顿白米饭配白面馒头,这差不多是一家三口人家过年的奢侈待遇了。平常百姓吃的馒头也是用黑面吃的,吃野菜是基本标配,米饭可不是谁想吃就能吃的,大雍一家三口家庭的一年收入大约是在十两银子到十二两银子之间,一两银子兑换成一千文钱,差不多要吃两斤米。白米饭,那是有点闲钱的才吃得起,更多是吃粟米这些粮食。
    在村正看来,只能用野菜喝水的显然是很可怜的。
    周佑宸闻言一皱,“你们平常几次吃一次肉?”米珍贵,吃肉更是奢望了。
    一边站立的何秉昭动了动唇, 她以为自己在庄子里过得那种小姐不如奴婢富贵的日子已然很凄惨了,却不想,民间百姓的日子比她苦得多。最起码她还能吃饱喝足,可老百姓们的生活若想吃饱,也是遥不可及。
    一时间,心里的某种执念隐有松动之象。
    “以前是过年吃一顿,现在不吃了。”村正摇了摇头。
    “以前是多久以前啊?”周佑宸追问说。
    “按照时间来算,那是先帝爷的事情了。”村正甩了甩手,“其实我们这儿已经还不错了, 你去隔壁村看看,别说肉了,就连野菜树根都吃得一干二净,村里人都跑去外面做工了,根本不回村里。村里的老人多,小孩子少,那些孩子都被带走了。 ”
    周佑宸没想到今儿个还能顺带听到留守老人的问题反映,这个村正倒是个人物。
    村正见多识广,见周佑宸一行人风采出众, 一看就是出身不凡,他也没准备糊弄,一五一十地把这些年的老百姓基本状况反映得明明白白。
    “以前大过年吃顿丸子,好一点的可以吃腌的腊肉,有的还去出海,搜寻到了新鲜玩意带回村里。”村正的神情明显是怀念宣成帝朝的美好日子,虽然这在周佑宸听来根本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老百姓的基本诉求莫过于是吃饱喝足,和平安康。
    宣成帝朝别的不说,对海外的贸易和航海没有隆武帝朝的管控严苛,某种程度上来说,宣成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隆武帝那是不愿人口流失,田园抛荒,与海外勾结,威胁帝位,这才下了禁海令。
    当然,这不妨碍周佑宸认为隆武帝目光短浅,格局太小。要是她哥哥真的成为了新朝皇帝,她绝对劝谏周佑楷放开航海禁令。不与外界交流 ,那不就是闭门造车?
    这是盛京附近的乡村,情况已经是如此糟糕了,若是在不如盛京的小地方,可能连这点甜头也没有了。
    “那些年轻小伙子为什么全都走了吗?”周佑宸望向了不远处好几个小姑娘穿着半新不新的麻衣,眼神复杂。那么小就要下地干活,这在现代社会不敢想象,而在这个古代封建朝代里,尤其是农村地带的姑娘 ,哪个不是早早地在家里帮忙照顾弟妹,又去地里种地拔草,喂鸡鸭呢?
    人一生下来就是不同的命数,有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也有的穷困潦倒,平庸无为,更多的则是浑浑噩噩、有上顿没下顿的绝大多数普通人。
    “唉,留在那儿没出路啊。越赚越少,而且地里不好种粮食,能吃的不多,那些老人年老体弱, 干不了多少,平常都是靠我们接济照顾。”村正一边说, 一边领着祁良一行人去看看地里的庄稼。
    春耕季节,还未丰收,地里没有特别显眼的苗儿 ,不过村正已经说了,今年天气不错,下了几场雨,不愁水了,播种时也省心了不少,语气都很轻快。
    “是那些豪族不给钱吗?”周佑宸继续问道,这个过程祁良仅仅是记录者,不做过多评价,汪梦醒何秉昭互相交换了眼神,心情有些沉重。
    “那些人心黑得很,时常克扣银钱,很多小伙子干了不到几年就去外地寻求出路了。”村正说到此事时难掩痛惜之色。
    劳动力都去了外面,剩下来的老人还能做什么?汪梦醒何秉昭这会儿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太平盛世下的百姓血泪。盛京权贵们不屑一顾的东西,却是许多百姓穷极一生所盼不到的幸福。
    人和人的差别就是那么大,如鸿沟天堑。
    周佑宸听完后,不悲不喜,只是冲着祁良使了眼色,祁良会意,便主动说,“村正,不介意我们去你家走走吧。”
    “啊?”村正吃了一惊,他没想过这几个贵人要来他家看看。
    汪梦醒也笑着道,“你们家应该有几个姑娘吧。”
    “哦,她们啊。”村正不以为意,“都是一群不懂事的丫头,我以前不让大孙女下地干活,把她养得白白嫩嫩,现在她都十二岁了,也是时候考虑婚事了。”
    饶是淡定如何秉昭,也被村正的理所当然语气惊吓到了,十二岁就成亲?虽然大雍女子普遍早嫁,但十二岁成亲的,少之又少,最小的也是十三岁啊。
    周佑宸不悦地拧紧眉头,她一定得想办法取消了女子晚嫁罚钱的律法,这哪成啊?
    “她可有认字?”何秉昭本想说是否读过书,不过一想到村民生活,便下意识地换了另一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