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人心浮动
作者:坤青   天下无双之公主万岁最新章节     
    周佑宸好似没有听到隆武帝的话一般,轻笑着喊道,“父皇 ,儿臣给你端来了参汤,要趁热喝才好。”
    一句父皇,将隆武帝的思绪拉回到了现实。她不是瑞贤皇后,而是他的女儿。
    “宸儿来了,坐吧。”隆武帝随后叮咛内监为周佑宸搬来椅凳,神色恢复了冷静。
    将参汤拿到手里,见温度不冷不热,很适中,便了然道,“还是宸儿贴心,记得父皇不喜欢吃太烫的,也不喜欢太凉的。”
    隆武帝这个人胃口特殊,伺候他的人都得小心照顾他的口味,不能温度过高,也不能温度过低。顾德海能留在身边当了这么久的内监总管,靠得是这份灵敏心思,以及潜邸时相伴的情谊。
    周佑宸闻言有些调皮地眨眼道,“父皇身边有顾公公在,儿臣这点小把戏,也就哄哄父皇开心了。”
    论掌握帝王心意之人,顾德海说第二,也没人说第一。
    “你这孩子,尽是在说调皮话打趣你父皇。”喝了几口后,隆武帝原本躁郁的心情顷刻间被平复了许多 ,都有心思陪周佑宸打趣了。
    “父皇难道不喜欢儿臣这样吗?”周佑宸用她那双充满孺慕的眼睛望着隆武帝。
    隆武帝见此,不由得出了神,这多么像她啊。
    其实大家一直不知道的是,周佑宸之所以能得隆武帝的欢心,部分原因在于隆武帝的打算,更为主要的就是周佑宸的眼睛肖似一个故人。
    因这个故人,隆武帝无论如何也对周佑宸很难发怒,各种宽容迁就,恩宠不断。至于是好是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宸儿,你永远是父皇的好女儿。”等意识归位,隆武帝对着周佑宸感叹了一句。
    单论这份孝顺心思,他的所有孩子加起来都不如宸儿。
    闻得隆武帝的话,周佑宸状似受宠若惊地低下了头,不被隆武帝瞧见她的神情,话语里含着一分不确信,“父皇,儿臣何德何能,能被父皇这般疼惜?”
    “宸儿,你是朕的女儿,有什么担不得的?普天之下,就没有什么是宸儿担不起的。”隆武帝这时候心情愉悦地说好听话夸赞周佑宸,话语里尽是纵容。这话倒也是实话,一朝公主想要什么,那总是很容易的。
    放在以前,周佑宸估计得欢欣鼓舞了,只可惜……
    “父皇说笑了,儿臣可不敢要父皇的国库啊。”这个时候,周佑宸恰到好处地抬起头,露出一抹得体的微笑。
    被周佑宸如此一说,隆武帝一怔,后大笑,“宸儿啊宸儿,你也太滑头了!”
    父女俩说说笑笑,欢声笑语不断,面上一团喜气,在宁安殿里不断回响。
    等周佑宸和隆武帝说了一会话后,隆武帝开门见山,说到了凌彦桐的加急奏报。
    闻听此话,周佑宸面色一正,“父皇,凌将军受伤,何将军失踪,前线战事紧张,可要点将去支援?”
    “支援是必须的,只是这人选……”隆武帝摇了摇头,看样子很为难带兵前去的人选。
    “父皇,儿臣倒是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周佑宸仔细瞄了眼隆武帝的脸色,嘴角一抿,迟疑不定。
    “哦?宸儿有何想法?”隆武帝这会儿为了前线战事焦头烂额,暂时顾不得其它。
    若周佑宸真有主意,隆武帝也会听一听。
    “父皇可记得武安侯一大家子抗击天戎族?”周佑宸提到了武安侯廖禩。
    廖禩一家子曾经上过战场,大败天戎族军队,若无武安侯一家人的骁勇善战,大雍也等不到绝地反击的一天。
    “武安侯?”隆武帝用手指敲了敲桌案。
    廖禩的才干毋庸置疑,他能位居一品官,本就是不世出的将才,论年岁是比凌彦桐大上一辈的。
    宝刀未老,老而弥坚。
    “父皇若是信不过,也可以改任命其他人为主帅。”周佑宸见隆武帝犹豫不决,便也就提出找他人替补了廖禩。
    不过这话说得简单,朝堂上及得上武安侯廖禩的,都没有多少人。这些年随着隆武帝收拢军权,弹压老臣,朝中掌兵的将领本就不多,武安侯是少数手握实权的武将了。
    廖禩其人也很争气,对隆武帝忠心耿耿,也不参与朝廷党争,安安稳稳地当着他那武安侯,这一点足以让隆武帝满意。
    钦点武安侯廖禩去前线,隆武帝没意见,可就是有些放心不下。
    天戎族反击来势汹汹,听说和人结盟 共同对抗大雍,武安侯廖禩上一次大败天戎族已经是很早之前的事情了,到底过了这么些年,真的能行吗?
    “担心武安侯资历太浅镇不住场子,其实也有另一个人可以考虑。”
    周佑宸今日前来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推荐武安侯廖禩,而在于另一个人。
    “谁?”隆武帝好奇道。
    “樊老将军。”周佑宸缓缓吐出这个名字。
    隆武帝微微一惊。
    樊老将军何许人也?宣成帝朝出了名的硬骨头,软硬不吃,豪爽仗义,却也是顽固老头。晏修出事前后,樊老将军为其奔走喊冤,仍无济于事。
    等到了隆武帝继位,樊老将军因坚持彻查晏修一案,激怒了隆武帝,被罢官在家。
    樊老将军自此深居简出,不再过问朝政。距离樊老将军上一次露面,还是廖禩率军击败天戎族出席庆功宴那一次了。
    “宸儿怎么推荐樊老将军?”
    隆武帝面色看不出喜怒,语调不急不慢,听在周佑宸的耳中,却起了鸡皮疙瘩。
    心知隆武帝起了疑心的周佑宸淡然一笑,“父皇,正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樊老将军是大雍的将军,他又曾经大败天戎族,声望不亚于武安侯,朝中正是用人之际,岂能弃之?”
    她从大雍人才的角度来提,倒是让隆武帝把疑心收回,目光定定地注视着周佑宸,“你别忘了,樊老将军心有怨气,一直不肯再次出山。”
    说到这件事,隆武帝也是气得不轻,樊老将军这个老匹夫,口口声声晏修无罪,字里行间指摘朝廷有罪,对不住晏修满门,指责皇帝昏聩,斩杀功臣。
    若仅仅是给晏修求情,隆武帝不至于这般恼恨,偏偏是批评周姓皇族对不起晏修的忠诚,隆武帝哪能忍受?
    于是,樊老将军时至今日被冷落在家中,也不官复原职。樊老将军的子孙因此在朝中只是担任闲职,彻底被边缘化。
    隆武帝气恼樊老将军下了他的面子,不敬皇帝,周佑宸对症下药,笑着说,“父皇,樊老将军再怎么样也是心系天下的将军,天戎族一旦攻破边关,大雍百姓危矣。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樊老将军和晏修都深深地热爱这片土地,肩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晏修死去,也是樊老将军力战,方保住大雍的江山太平数载。
    然而,浴血奋战的人逐渐消失在花团锦簇中,祖宗的功劳也渐渐的无人提及了。樊老将军怨的不仅仅是皇帝无情,战友惨死,也有天下人的健忘。
    晏修辛辛苦苦庇护大雍子民,到头来被这片土地的人千夫所指,樊老将军感到心寒,不愿再度复出,也不肯为周氏皇族效命。
    其实,当年为晏修喊冤的有很多人,只是……
    “他最是顽固,他哪肯?”
    隆武帝有些意动,当年的事情也不是所有人都赞成他这么做的,要不是樊老将军脾性太烈,他早就寻了借口给他官复原职了。
    结果,樊老将军不领情,干脆闭门不出了,差点没把隆武帝气得绝倒。当然,隆武帝是打死不承认自己先对樊老将军无情的。
    自古以来,帝王哪能犯错呢?错的永远是别人。
    “樊老将军的孙女已及笄,她的婚事难。”周佑宸隐晦提到了樊老将军府的隐秘私事。
    樊老将军儿孙普遍低调,没有干出伤天害理的坏事,然而,樊老将军的孙女之前定亲的人家临时悔婚再娶,导致樊老将军的孙女闺誉有损,到底议嫁困难。
    据周佑宸搜集到的情报获悉,樊老将军的孙女起初定亲的人家是青梅竹马,知根知底,偏偏那户人家性贪婪,想攀附权贵,又不肯落人口舌,这才设定了一出好戏,意图叫樊家名声扫地。
    结果这个孙女机灵没上当,樊老将军得知真相后,一气之下和那户人家断绝往来。
    也是如此,樊老将军自感对不起孙女,这阵子愁得掉头发。
    “宸儿是想要施恩于樊老将军?”隆武帝眯了眯眼。
    若为樊老将军帮忙解决了孙女的婚事, 樊老将军不管怎样,总要出征领兵,以免被人批评大不敬。
    “不止如此……”
    周佑宸在宁安殿里和隆武帝谈了一个半时辰的话, 出来时,已日落黄昏。
    夕阳余晖,周佑宸迈着轻松的步子回珍宁宫。
    “公主,安德郡主被何尚书打了一耳光。”
    春燕急匆匆地上前,不等周佑宸多问,就把来龙去脉说个清楚了。
    何秉昭因在尚书府里被章氏和姨娘联合诬告逼死庶母、目无长辈,就被一气之下的何应全打了一巴掌。
    虽然真相大白,是章氏和姨娘污蔑何秉昭,然而这巴掌是实打实的落在脸上了。
    周佑宸咬了咬牙,“好一个何应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