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立法入罪
作者:坤青   天下无双之公主万岁最新章节     
    周佑宸朗声道,“母亲哺育子女,十月怀胎,又兼得操持后宅,劳苦功高。若放纵民间溺毙女婴,未来大雍又得多出不少娶不到妻子的男人,届时影响到未来大雍的人口增长。莫非,这也是合理的吗?”
    虽然周佑宸反感将女性定义为贤妻良母,生儿育女,但这个时代,世人观念如此,尤其是那些老古板守旧派,不说服他们, 这件事难办。
    周佑楷亦深以为然,“母亲在一个家庭中承担了重任,今日女婴的大肆抛弃,明日便是数千万大雍男儿无力娶妻的尴尬处境。诸位爱卿可曾想过这个问题?”
    “陛下 、长公主英明。”那个青年官员果断附和。
    说句不好听的,虐杀女婴现象的泛滥, 以后就是千千万大雍男子不能传宗接代的问题了。
    青年官员随即再接再厉,“虎毒不食子,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些女婴都是父母的骨肉,焉能弃之不顾?大雍以孝治天下,应以身作则,惠泽万民。这些女婴也是大雍子民,也是陛下的孩子,为人父母,怎能无情?”
    儒学重孝道,注重传承,溺毙女婴本就挑战伦理道德,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于心不忍,何况是被周佑宸堂而皇之地在朝堂上提出来的,哪个官员会支持溺毙女婴?
    这也是十分现实的,若今日不是周佑宸提出溺毙女婴的不妥当,恐怕早就被群起而攻之了。
    周佑楷颔首,“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耻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句话,朕一直牢记在心。传朕的旨意,各地官员督查溺毙女婴之风,若有人顶风作案,当斩立决。另外,吏部考评将把对本地督管溺毙女婴一事作为其中之一标准考核,若有违背者,黜职罢官。”
    大家没想到新帝会这般雷厉风行,不过这件事本就合情合理,便也就在大家的默认下正式执行了。
    从今往后,溺毙女婴罪列入律法中,违法者论罪处置,亲人长辈者罪加一等,斩首示众,奴仆当流放发配充军。
    虽说这斩首有点太过火了点 ,有人以此反对,但在周佑宸列出各地方溺毙女婴的案件整理账目后,众人默然了。
    若再不制止,恐是堪舆了。
    这条律法颁布后,立竿见影的莫过于是那些偏远州县了。本身这些州县离盛京远,民风相对保守,溺毙女婴现象在当地是屡见不鲜。
    而在周佑楷明文颁布禁止溺毙女婴后,无论如何,这些地方总有那些疼惜女儿的,都不愿杀了孩子,搬出此律法为自己撑腰。当地官员又担心丢了乌纱帽,自然对此事无比上心 。
    在各地官吏的众志成城下,溺毙女婴的问题在现阶段得到了有效缓解 ,最起码一定程度上挽救了部分女孩子的命运,不过,治标不治本,那些家庭不至于溺毙女婴,却也未必多么重视这些姑娘,或许,这些女婴的命运仍待拯救。
    自然,这已然是周佑宸能为这些姑娘所能做到的最大一点努力了,其余的真心做不了太多。
    农村地带穷,又思想观念保守落后,若想大刀阔斧地改革,兴许得别的方面下手。
    周佑宸望着手中的图纸。图纸上画的是三纺车、花楼机、珍妮纺纱机,这三件东西一旦问世,绝对轰动大雍 ,对于大雍的纺织业必然会是翻天覆地的改头换面了。
    周佑宸依着记忆画出这三件东西,本意只是想留待日后研究推广,这会儿她得自己寻人来研究开发了。
    不得不说,穿越成一个公主, 最大的好处兴许便是找人的便捷性了。周佑宸动用一切人脉关系,在庄子里或在工部搜寻那些能工巧匠。
    在士农工商观念的影响下,工匠地位低下,周佑宸这些天寻觅到的能工巧匠普遍是在民间备受推崇,小有名气的人物,但在周佑宸周佑楷这些典型的上位者面前,毫无看头。
    特别是跟周佑宸对话的刘工匠,态度谦卑,这就是身份地位所带来的差异 。
    周佑宸面上和气地和刘工匠寒暄几句,然后就把图纸交给了他。
    其实周佑宸反而更信任倪通,可倪通忙于改革炼钢和火器研发,一时抽不开身为周佑宸专门订做这些机器。
    至于尤少卿更别提了,他哪怕精于理工之学,也在庄子里忙活,可周佑宸对他依旧有所保留,没有十分信任他。
    思来想去,也就只能在这些工匠里找人了。
    刘工匠乃识货之人,一眼看出这张图纸的不凡之处,语气有些激动地问周佑宸,这张图纸是真的吗?
    周佑宸回之一笑,算是默认。
    刘工匠喜形于色,像他这种大半辈子跟做木工打交道的人,能在工部混口饭吃已属不易。
    工部在六部里最不受重视,出了名的清水衙门,没有油水可捞,在工部的官员要么以此为跳板转到户部吏部,或者在工部挂名混吃等死。
    刘工匠不同,他家世代以做木工为生,在老家是出了名的手艺好。若非如此,就不会被工部尚书一眼挑中,选到工部里干活了。
    之前刘工匠以为他得在工部里默默无闻下去了,平常工部实在是没什么大事可作,而他这种工匠,说实话为工部官员鄙薄轻贱,冷言冷语都是轻的,更有甚者干脆排挤打压,划分楚河汉界。
    刘工匠早年的雄心壮志,在工部的日复一日消耗下渐渐的烟消云散,只能老老实实地当着工部不起眼的郎中 。
    幸亏,守得云开见月明,他能为长公主效劳立功,那么他家里也就不用那么为人看不起了。
    刘工匠心里很愧疚,他的女儿也到了出嫁的年纪,婆家是个有点难缠的,女婿有点志气,走科举入仕,若非两家祖辈有渊源,又定了亲,恐怕这门婚约也轮不到他的女儿了。
    要不是他这个做父亲的无能,何至于连累他的女儿被人轻视笑话?
    周佑宸无从得知刘工匠的心理活动,她正认认真真地与刘工匠讨论着这些机器的具体制作流程。
    和刘工匠一块过来的还有好几个人,令周佑宸意外的是,这些工匠里同时也有女子,哪怕是上了年纪的妇人。
    据她所述是继承了亡夫家业,学会了这门手艺,闯出了一点名气,对此,周佑宸深感佩服,无论是哪个时代都不缺乏有智慧有能力的女子,只可惜历史从不为这些女子注脚,以至于她们不为人知,沦为历史的一粒尘埃。
    通过和这些底层人士的交流沟通,周佑宸愈发摸清了大雍的基层概况,有好有坏。
    任重而道远,周佑宸轻舒一口气。
    这些工匠被周佑宸请去庄子里,积极投入在研制任务中。有周佑宸的担保,而且庄子里的人都很热情,保证了这些工匠的一应住行,这些工匠没有了束缚,干起活来卖力极了,最终在几个月后, 集体交出了满意答卷。
    而这个时候,周佑宸正陪着汪梦醒前去参加童子试。
    因是女子,不好搜身 ,有周佑宸的打点吩咐,前来请汪梦醒入考场的便是一个嬷嬷,态度很好。
    汪梦醒头带幂篱,小心地福身离去。
    周佑宸凝视着汪梦醒的背影,一时无言。
    “殿下,我们就等梦醒的好消息吧。”陪同来考场的也有罗秉昭和廖必胜,廖必胜对科举知之甚少,充其量只了解概念,并不清楚汪梦醒参加的童子试是何等意义。
    罗秉昭不同,她出身文官家庭,对这方面的敏锐非同寻常。
    她对于汪梦醒参加童子试一事有些紧张,倒不是不认同汪梦醒,主要是自古以来,有几个女子参加科举的?
    前朝倒是有姑娘参加童子试,可仅限于此,后面的乡试、会试、殿试那基本上无缘了。
    汪梦醒师从祁良,又蒙汪阁老教导,才学不必多说,问题是,她若考成了,那么以后呢?
    罗秉昭忧心忡忡,为前路茫茫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惶恐不安。
    周佑宸似是看出罗秉昭的想法,轻声说道,“梦醒的学识我是信得过的,这一次我说服大哥点头她参加童子试,也是有前人可鉴。就等结果了。”
    等童子试的结果一出来,汪梦醒的学识有目共睹后,后面的事情才能继续干。
    罗秉昭从周佑宸的话中听出了一丝不一样的含义,遂迟疑开口,“莫非殿下是希望汪二小姐继续考下去?”
    “有何不可?”周佑宸理所当然,又一本正经道,“本朝没有律法规定说女子不得科考吧,既然如此,梦醒为什么就不能继续考下去?”
    因科考要搜身验明正身,而且科考过程繁琐劳累,向来是默认女子不来科考的。
    那个带着汪梦醒去相对应的考试房间的嬷嬷,也是周佑宸顾虑特殊情况,将人请来的。
    罗秉昭抿了抿唇,这种事情是她从未想过的,没有人告诉过她,女子也能科考。
    她为汪梦醒的勇气和才气而深感敬佩,其它的,似乎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有何不可呢?规矩是死的, 人是活的,哪有男子能做,女子做不得的道理?
    罗秉昭藏在袖里的拳头一紧,心里隐藏的一股激情和热血被周佑宸的话撬开了一角,喷薄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