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女子学院
作者:坤青   天下无双之公主万岁最新章节     
    戚夫人平生最在意的莫过于是一生所学能否得人传承,她和夫君没有孩子,最疼爱的也是乖巧的侄女。
    然而,沈家倾向于给戚夫人夫君过继男丁,而非女娃。为了这件事,戚夫人和沈家吵翻了天,彼此都没有达成统一认知。
    最终,戚夫人让侄女跟着她姓,到底也是让了一步。只要肯让侄女过继 ,万事好商量。
    周佑宸了然道,“戚夫人疼爱侄女,若我答应帮她出面,解决了香火一事,想必戚夫人也会松口来我书院教书。”
    像戚夫人这类人,金帛不够动人心,唯有以情动人最为合适。
    “以前我与戚和仪有过数面之缘,说起来,你的姨母当年也对她赞赏不已。”萧太后说的姨母正是敬文太子妃萧明宓。
    萧明宓在萧家接受顶级的贵女熏陶,才识高绝,而名冠天下的戚夫人, 自然也是萧明宓十分推崇的人物。
    周佑宸微微一怔,后一笑。
    “母后,戚夫人和您……”周佑宸有点好奇,总感觉戚夫人与萧太后之间的交集应该不是点头之交而已。
    毕竟,萧太后对戚夫人一副熟悉的口吻,年轻时两个女子或许就有过交流吧。
    面对周佑宸的好奇,萧太后也不隐瞒,坦言年轻时在闺中戚夫人曾教过她和萧明宓,也是恩师了,只不过戚夫人年轻守寡,她和萧明宓身份变了,彼此都不爱提这件事了。
    周佑宸闻言浅笑,“母后与戚夫人有师生之谊,也不知我能否借母后的面子 ,请动戚夫人。”
    “小事 ,这件事母后替你办妥。”
    萧太后轻抚周佑宸的手背,笑容满面.
    找到了合适教学的女先生后,接下来的相对容易一点。
    丹青大师雪岩先生愿意来博望书院教书,翰林院的几位大儒也答应周佑宸,会去博望书院帮忙。宫廷的段乐师与舒舞者同样也肯来博望书院教授学子们。
    对此,周佑宸稍稍松了一口气。
    博望书院的老师人选暂时不用担心,不过,博望书院建院地址,倒是一个问题。
    博望书院肯定不能离盛京太远,其次最好路况好一点 ,交通便捷,能容纳多人来回穿梭,再者,博望书院最好是风景秀丽,方便学子们歇息。
    有关博望书院的地址,周佑宸这些天也是头疼不已,暂时没有个头绪。
    得亏周佑楷有意表明自己的态度,便做主在盛京附近不远的一别院,赐给周佑宸当博望书院的地址。
    这个别院占地面积广,同时面朝四方,方便容纳五湖四海的来宾,路况也好,学生折返都很轻松。
    然后便是学子们的宿舍,毕竟来回也要好几天,周佑宸考虑到招生问题,学生的吃住问题自然是重中之重。
    由于是建校,周佑宸光是资金就砸进去了不少 。虽说她是衣食无忧,手头宽裕,问题在于,博望书院是一所综合性质的女子书院,她要让这个书院的学子们拥有不一样的选择。
    大雍不缺教授男子读书的书院,但缺一所教授女子念书的书院。
    贵族大家对女子教育相对来说重视一点,当家主母目不识丁,说出去了也是沦为笑柄,是以这种情况稍微好一点,琴棋书画方面自然是比寻常人好很多。
    在民间 ,当吃住都成问题时,几个人重视姑娘家?何况是教姑娘家读书识字? 好一点的最好读几个字,差一点的干脆那是大字不识几个了。
    要知道,大雍的识字率目前来说也就百分之三十左右,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周佑宸也清楚,单纯要民间姑娘念书识字,似乎不太现实,最好是学点本事,有一技之能傍身,这才是女子的立身之本。
    周佑宸已决定好,仿照现代的大学,建一家综合的女子书院,里面教授如冶铁、调香、跳舞、刺绣等诸如此类的项目,民间女子未必都要识字,但一定要学本领。
    周佑宸心知肚明,博望书院要想在短时间内见效,最好是在学生和老师这两大人群下苦功。
    高门大户的女子基础要好一点,诗词歌赋略知一二,这些人要想教她们四书五经,虽然也要花费时间,但还不至于到鸡同鸭讲的地步。
    民间姑娘不同,现实条件摆在那儿 ,就算是她要收那些天分好的,恐怕也是心有余力不足。若是放宽条件,以考试作为考核标准,兴许更公平一点。
    周佑宸皱着眉,要是有人以为她的书院是女子高嫁当贤妻良母的跳板,那就不好意思了,她会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们,这家学院的学生们普遍是走到前朝,在各个岗位发光发热的。
    邀请的老师名单,周佑宸修改了三遍,最终定稿,对外招收的学生,周佑宸也说明是女学生,而且不论身份高低,商家女她也是招收的,只要这个姑娘有一技之长。
    只是……
    “殿下,这书院收学生,而且各个身份都有,要是聚在一块,会不会……”在旁的春燕好心提醒,别忘了士农工商,周佑宸准备招收商家女入学院念书已然是“惊世骇俗”了,那些名门淑女自恃身份,未必多么乐意给商家女面子。
    周佑宸一听,猛地一拍手。
    追求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尚且有权贵子弟欺压平民学子的现象发生,何况是等级森严的古代背景?若她处理不慎,书院学风不正,不利于将来的发展。
    因此,周佑宸决定——划分楚河汉界。
    权贵学子的在一个地方,平民学子的在另一个地方,整个书院占地面积广,腾出地来供这两类出身迥异的群体,绰绰有余。
    再者,周佑宸也想好,每个月挑选日子,让这两个地方的群体互相交换,促进两方学子的感情交流,当然,交流归交流,绝对不许斗殴吵架,也不能搞小团体,孤立他人,甚至进行暴力行动。
    周佑宸开始思考,是否拟定校训校规,从一开始就定好规则,明确奖赏制度,让博望书院步入正轨。
    无规矩不成方圆,古人至理名言。
    “殿下,这书院居然也教《九章算术》。”夏雪只是翻了翻周佑宸拟定的书院教授科目功课表,便啧啧称奇。
    这年头理工之学被斥之为杂学异端,能像周佑宸这般郑重其事、重视赞同的人,不能说绝迹了,却也是罕见。
    周佑宸微微一笑,“燧发枪这些可都离不开算学,若想大雍自此强大起来,那就必须重视理工之学。”
    哪怕周佑宸在理工科目的天分不如倪通,但好歹是现代人,多了一点见识,一眼瞧出理工之学未来的潜力发展。
    “殿下准备请倪县主到书院教书吗?”
    绮华若有所思道。
    之前倪通在周佑宸的庄子表现优越,被周佑宸上表请功,但因前朝大臣反对女子为官 ,倪通功绩尚且达不到让人心服口服的地步,于是周佑楷折中,改封倪通为昌华县主,意为庇佑大雍昌盛华美。至于庄子里的刘许工匠等人,都被周佑楷封为工部郎中,算是一步登天了。
    虽说周佑宸十分遗憾倪通不能以此为由在工部任职,但倪通能来博望书院教书,也是好事。
    既然前朝阻力太大, 那就另辟蹊径,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她不信不能走出青云路。
    周佑宸点头,“只有她去了书院,方可发挥最大的作用。”
    因倪通得了皇帝陛下周佑楷的封赏,又是镇国长公主的跟前红人,倪通在显国公府的地位一夜之间水涨船高,不说是一手遮天,却跟过去默默无闻、乏人问津的状态截然不同了。
    倪通有了县主之名,她的母亲连氏亦是受益颇多,显国公夫妇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让连氏倪通母女成为显国公府里尴尬的存在。
    只不过,这些都不是倪通最想要的,显国公府看似枝繁叶茂,实则日落西山。
    倪家儿孙资质愚钝,倪通的那个兄弟,不学无术 ,平常就爱吃喝玩乐,显国公府交给倪通的兄弟 ,显国公哪能放心?
    好在,倪通力争上游,有了卓越的表现,就算是暂时无法入朝,显国公也在倪通身上看到了希望。
    倪通也迫切希望通过己身的努力,将连氏接出来,保证连氏晚年顺遂。
    周佑宸在考虑,如何为倪通安排好身份最为稳妥。
    “殿下,安德郡主和汪二小姐的来信。”
    丽华从外走入,掀起帘子,打断了周佑宸的冥思。
    周佑宸随即拆开一看,浅笑吟吟。
    这一年里 ,汪梦醒罗秉昭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汪梦醒罗秉昭二人在关州雷厉风行,斩杀关押了一大批为非作歹的官员士族,煞名在外 ,让人闻风丧胆。
    而汪梦醒游学期间,舌战群儒的故事也是流传甚广,有人说汪二小姐不愧是祁良的弟子 ,学识渊博,也有的人说汪二小姐刁钻古怪,刻薄无礼。
    总而言之,褒贬不一,风评两极分化,不过汪梦醒罗秉昭对此不以为意,她们不仅去了关州,锦州、金水等地,都有她们的足迹,连带着,汪梦醒罗秉昭的大名简直比当今皇帝还响亮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