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药中茅台
作者:半夜有一更   重生2005创业从忽悠校长开始最新章节     
    要是有机会,可以适当入股一下东阿阿胶这家企业。
    滋补国宝,东阿阿胶。
    药中茅台的美誉,这可不是跟大家开玩笑的。
    之所以东阿阿胶能取得药中茅台的美誉,就不得不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了。
    2009年,私募教父赵丹阳斥资211万美元,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
    成交价格创下了当时的历史记录。
    在与巴菲特会餐的时候。
    赵丹阳给股神巴菲特带去了两样礼物,一瓶茅台和一盒东阿阿胶。
    消息传回国内,贵州茅台马上就走出了一波凌厉的涨势,股价更是突破了150元的大关。
    而东阿阿胶也成为了最大赢家之一,其“药中茅台”的称号也成了市场普遍的共识。
    恰逢今年,随着秦玉峰开始正式掌舵东阿阿胶,该公司也同样开始逐渐的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为了拓宽阿胶市场,秦玉峰打出了新的口号。
    “滋补三大宝:人参、鹿茸与阿胶”。
    “出东阿,故名阿胶”。
    “滋补国宝,东阿阿胶”。
    也就是从今年开始,业内开始流传起了一个故事。
    秦玉峰按照人民币和明代阿胶作为“贡品去进行”货币的换算方法,给阿胶进行了追本溯源。
    他认为,阿胶在明朝就已经有商业流通了,每斤三两二钱白银。
    折算到现在,相当于每公斤8000元到元。
    因此,低于每公斤6000元的阿胶都算“低价出售”。
    既然有人给阿胶洗白,其他的同行也不能砸锅不是?
    从此,阿胶开始了涨价潮。
    此外,秦玉峰还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大量植入了东阿阿胶产品。
    随着《甄嬛传》热播,东阿阿胶也因此一炮而红。
    这也为日后东阿阿胶的涨价埋下了伏笔。
    因此,现在如果早早入手该公司的股票,绝对会是不错的选择。
    现阶段神农集团的营收已经出现了放缓,需要进行新的业务拓展。
    美好中药厂也已经完成了股改,要是按照正规流程上市,怕是还需要一些时间。
    要是想要走捷径也就只能采用借壳上市的办法了。
    这些事情刘阳倒是并不着急。
    即便是上市了没有很好的投资项目,那也只是徒劳无功罢了。
    因此,投资绝对是现阶段非常好的选择。
    最近,随着丽阳集团的资金回笼,已经开始有序的返还之前向神农集团借的钱了。
    现在的神农集团现金流还是不错的。
    至于冀省中药厂也已经恢复了部分的生产能力。
    逐渐的有了收入,冀省中药厂又一次的焕发活力。
    这对于整个冀省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项华强现在对于销售渠道的拓展也是没少下功夫。
    正好借着之前销售连翘的契机,将销售渠道直接拓宽到了之前没有覆盖到过的省份。
    同时也整合了赵八方的销售渠道。
    先组建的销售团队已经有三百多人。
    单单售卖中药材还是不行的,要干就得干利润更高的产品。
    因此,开发新产品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同时,刘阳还特意叮嘱章文哲,留心市面上一些不错的投资项目。
    自己研发和收购其他的产品同步进行。
    刘阳让章文哲要学会两条腿走路。
    既然是搞中药的,主要还是将重心放在这一板块比较好。
    干一行爱一行。
    既然选择了中药这一行,章文哲就尽可能的在这一领域多多进行探索。
    章文哲自打结婚之后,便开始了对连锁药店的布局。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积累经验。
    并没有一次性的开很多家药店。
    他将第一批五家药店全部开在的京城。
    毕竟这里的影响力和消费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先试试效果如何,再研究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有种稳坐钓鱼台的感觉。
    在鲁省仅仅待了两天的时间,之后刘阳便直接乘坐飞机前往了苏省。
    之所以来苏省,是因为刘阳在和杨过探讨大唐不夜城项目的时候。
    从对方那里,刘阳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
    就是现在的许工集团计划将自己手里的上市公司许工机械,以超低的价格出售给米国的凯雷公司。
    要知道,现在的许工机械公司,正常的市值应该有上百亿的体量。
    现在却是要以3.75亿美元的低价进行贱卖。
    也就是不到三十亿的价格出售该公司85%的股权。
    以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价格收购一家规模上百亿的公司。
    而且,许工机械可是许工集团的核心资产。
    一旦售出,也就标志着许工集团名存实亡了。
    这不是在开国际玩笑吗?
    许工集团是大夏国最大、世界最强的重工企业之一。
    以其物美价廉和高质量的产品而闻名于世。
    要知道,早在2003年的时候,许工集团就已经做到了营收和销售双双过百亿,规模十分庞大。
    反观当时的“三一、柳工、厦工”等工程器械公司,收入甚至连30亿都不到。
    许工集团的市场影响力有多大,想必已经非常清楚了吧。
    当然,这是许工集团的业绩,并不是”徐工机械“上市公司的业绩。
    徐工机械的利润确实非常薄,几乎不赚钱,让公司一直在经营周转困境里出不来。
    无奈之下,许工集团其实也考虑过mbo方案。
    mbo的意思就是“管理层收购”,但是这就改变了公司的所有制结构。
    这个模式当时在国外很流行。
    但是,当时该模式正好刚进入大夏国,所以专家们把2003年定为我国的“mbo元年”。
    这个方案在民企里面没问题。
    但是在国企里面,非常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当年的“联想”就是这样操作的,堪称教科书级别的mbo操作。
    不过许工集团的王民可不是联想的柳川志,最后这个方案直接就被他给否决了。
    许工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资产收益率一度下滑至不足5%,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
    就是这样,大夏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领头羊”陷入了深思熟虑的境地。
    曾经的光辉似乎渐渐黯淡,一度被民间誉为“基建界的夏为”的徐工集团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个情形值得深入思考,尤其是对于大夏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发展。
    辛辛苦苦几十年打造起来的民族品牌,难道真的就要这样变成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