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治理黄河的想法
作者:江边人暖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最新章节     
    张天赐小心打开折子,只见里面写着一堆乱七八杂的恭敬词和吹捧句,看得人直头疼。
    仔细上下阅读了两遍,张天赐这才看出,原来这就是一本希望给整个浙江府内县衙修缮的折子。
    张天赐摇摇头,和朱标要来纸和笔。
    朱标好奇,也不知张天赐要做什么,便站到张天赐身旁看起张天赐写的是什么。
    只见张天赐此时在纸上写着【申请部门:申请日期:申请理由:申请预算:申请详单:申请人:审批人:审批额度:审批理由:审批日期:】
    每一段冒号之后都是大片的空白和换行,却是让朱标越看眼睛越亮。
    “殿下,微臣也不了解这浙江的县衙有多少,到没到应该修缮的时候,所以也不敢乱下定论。”
    “但是这折子,完全就是乱写嘛,看似都是按规矩写的,但是实际上通篇都是废话,微臣看不如定成制式表单,起码这样阅读起来审批起来也方便许多。”
    “哦对了,文言文看似简洁,实则十分容易让人钻了其中的空子。”说着,张天赐在表单最上方用小字写到【填写表单,仅限口语描述,语句简洁清晰无二议,否则打回重填。】
    “唉,这回这表单就完美了。”
    “若是要写的很多,那就分成好几份上报,钉成一册,也不麻烦嘛。”
    朱标看着张天赐脸上的笑意,心底是越看张天赐越满意。
    世界上怎么能有这么聪明的人,随随便便看个不懂的奏折,都能在其他方面想出改进的方法。
    想到这,朱标坐下,故作严肃的表情:“咳,爱卿的天赋果然异于常人。”
    “孤这还有一本折子,这次你要想出解决办法,若是想不出,以后你怕是只能在九品混了。”
    张天赐疑惑的看向递过来的折子,心想朱标不会是想偷懒,来试试自己批折子的实力咋样吧?
    若是如此,那自己可就要让你朱标看看,什么叫天马行空和离谱了。
    打开折子,只见这篇奏折写的倒是不错,用词简练,一眼就能看出发生了什么事。
    说的是黄河山西境内需要修缮,今年降雨充沛,这才不过一月份就下了异常的暴雨,恐怕出现洪汛。
    治理黄河,直到新华夏之前,都是历朝历代的大问题。
    黄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虽然滋养了千万的百姓,但是一旦出现暴雨洪水的情况,也会造成下游生灵涂炭。
    治理黄河其实说着比较容易,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撑了。
    “殿下,微臣有一点想法了。”
    朱标点点头:“说吧。”
    张天赐看朱标没什么表情变化,这才缓缓说道:“微臣认为,黄河之灾已有千年,这千年来先辈们试过在黄河各处修建堤坝,却每每到洪讯期,总是会出现黄河暴涨,导致两岸百姓家破人亡。”
    “微臣认为,治理黄河乃是十年乃至百年大计,不能只是一味地开凿新的河道,修建新的堤坝,更应该采取天人合一的方式来治水。”
    “微臣当乞丐也有十几年的经验,在此期间,微臣发现,枯山荒崖最易出现泥石流的现象,可以说,只要一下雨,哪怕是小雨,山上的泥土都会被冲到山下的土路上,让土路变得崎岖不平。”
    “反而是那些野草野树肆意生长的地方,很少出现泥石流等水土流失的问题。”
    “所以微臣认为,当在黄河两岸的五公里或者一公里之内,进行植树植草的行为,种下草籽栽下树苗,以固黄河两岸的泥沙。”
    “泥沙无,而黄河不升,黄河不升,则下游的堤坝才能做好防洪的准备,不然修建再多的堤坝,对于黄河来说,堆积一次泥沙,便可以轻松越过堤坝,遗祸两岸。”
    种树防洪?这个想法还是朱标第一次听到,不过仔细一想,却也十分合理。
    小时朱标也在野地上疯玩过,便是每年春天,朱标都要和兄弟们,一起跟着朱元璋种地。
    每每去除杂草,都能看到杂草的根系固定着大量的泥土,而杂草根系附近的泥土,也要比周围的泥土更加湿润一些。
    朱标自认,自己不是锦衣玉食出生的孩子,居然想不到利用植物来固定泥沙。
    只是,如此治理黄河……这成本估计不知道要高到多少……
    见朱标面色纠结,张天赐便能猜到,朱标这是嫌贵呢。
    “殿下,其实也不用那么纠结,虽然整体上这种治理的手段花销巨大,但是其实均摊到每年,这花销并不算多。”
    “有钱时便种一点,没钱时便少种一点,与此同时在黄河两岸宣传,告诉百姓洪水爆发的原因,同时也告诉百姓种树可以防洪水。”
    “哪怕十个百姓中,只有一个百姓种了一棵树,那两岸加起来几百万的生民,也能为朝廷省下几十万的树种。”
    “若是殿下还是担心,微臣觉得还可以鼓励商人捐款。”
    “鼓励商人捐款,立下石碑,注明捐林人,再以朝廷名义,为其修筑族谱,将捐款者单开首页,也算能让他们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朱标听到张天赐居然想拉商人入场,不由得皱眉说道:“商贾逐利,此等无利的买卖,他们会做?”
    张天赐呵呵笑了笑,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从上到下分别写上:理想、尊严、情感、安全、生存。
    “殿下,微臣认为,人之个体的追求虽然有差异,但是放到整体上,皆遵循这由上至下的五等需求。”
    “那些商贾,金银财宝不愁吃喝,家仆万千可保平安,三妻四妾可延续子嗣,那如今只剩下尊严和理想还有空缺。”
    “作为商贾,最大的理想莫过于垄断和富可敌国,咱们当然不能让商人做到这一地步。”
    “那我们也就只能满足其尊严这一层次。”
    “商贾看似有钱,却因为陛下一纸诏书,不得穿丝绸,终生归商籍。”
    “微臣认为,随着皇朝的发展,到了后来这丝绸和商籍总归会成为一纸空令,那还不如现在就拿出来,诱惑这群商贾们。”
    “咱们作为朝廷,自然不能直接要银子,那样商贾只会认为咱们是在骗他们,但是如果要树种,其中也很可能会出现浑水摸鱼之辈。”
    “微臣认为,不如让商贾们自己去雇人自己去种,到时我们派出信任的人去查收,时间也不用定的很长,树能活过半年,便算他们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