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挽救朱标的原因
作者:江边人暖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最新章节     
    “不是。”张天赐摇摇头:“我不会娶你,也不会纳妾,有我媳妇一人就够了。”
    “我的办法是……”
    第二天,朱元璋开完朝会,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想着要不要把朝会改成三天一次或者隔一天一次。
    每天早朝上这群庸官是啥也提不出来,都是他朱元璋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真不知道要这群官员有啥用。
    万福这时候突然对朱元璋说道:“早晨时,常家的二女儿常安怀到后宫觐见娘娘,而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娘娘突然召集太医……”
    召集太医?朱元璋立刻感觉到不妙。
    只听万福继续说道:“随后皇后娘娘又叫五皇子入坤宁宫,现在五皇子应该还在坤宁宫。”
    朱元璋微微皱眉,随后摇摇头:“你去问问太医,可是咱妹子身体有什么不适,其余的便让咱妹子自己处理吧。”
    朱元璋虽然一开始听到马皇后叫太医入宫的时候被吓了一跳,但是当听到马皇后又叫五皇子入宫之后,便放下心来。
    如果马皇后真的身体有疾,那入宫的就应该是朱标,而不是老五。
    老五喜欢花花草草这事朱元璋也知道,也从没管过老五去研究这些玩意,只要不耽误带兵的本事,那私底下爱研究什么朱元璋也从来不管。
    不过常家姑娘这次突然造访,还涉及到太医和老五,朱元璋总觉得这事有点奇怪,总感觉背后有人在算计他。
    回到御书房批阅奏折,直到中午食午餐的时候,来送餐的却不是宫女太监,而是马皇后。
    “重八,我有事和你说一下。”
    朱元璋起身接过饭菜,拿起大饼吃了一口,也不管食不言寝不语这些规矩,随口问道:“啥事?”
    马皇后皱着眉头,似在担心什么,先是犹豫一下,后又叹息一声:“常家二女儿和咱橚的婚事,要不就算了吧。”
    朱元璋疑惑地抬起头:“怎么又算了?不是你觉得常家那二女儿和咱橚儿挺配的吗?”
    马皇后叹息一声:“今天那小姑娘来找我,她确实不想嫁给咱家橚儿。”
    朱元璋冷哼一声:“咱是欠他老常家的,但是婚嫁之事,岂是他小女儿说的算的?”
    “本来我也不同意,只是……”马皇后皱起眉头:“她拿出一个药方,说是可以救咱标儿的命!”
    朱元璋瞳孔一缩,眼神立刻冷了下来:“救咱标儿?谁敢害咱标儿!什么话都敢乱说,真当自己是常家人,咱就不敢动她?”
    马皇后见朱元璋暴脾气发作,立刻安抚道:“你先听我说完。”
    “我原本是不相信的,不过那药方,却是张天赐给她的。”
    一说到张天赐,朱元璋条件反射的心里咯噔一下。
    虽然朱元璋不相信什么神仙之说,但是如果是张天赐……
    马皇后忧愁的叹息一声:“如果这方子是别人给的,我是断不会信,可是那常安怀和吴梦琪是闺蜜好友,这事我也是知道的,她能从张天赐那求到帮助,也并不奇怪。”
    “我已经吩咐太医院尽快按照方子去研制了,虽然我也不信标儿会有什么意外,但是那毕竟是张天赐,他懂一些医术,甚至医术高超也不算奇怪。”
    朱元璋思考片刻,点头应下:“儿孙娶嫁的事,你管便好,只要橚儿没意见就行……万福,把张天赐那小子叫来。”
    不过片刻,张天赐打着哈欠来到御书房:“微臣张天赐,见过陛下。”
    朱元璋摆了摆手:“药方和常安怀的事咱都知道了,咱想问你,你说标儿会出意外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你会卜卦仙术?”
    朱元璋发誓,只要张天赐敢说自己会,那他这辈子都别再想着升官。
    张天赐眉头一挑,笑着对朱元璋说道:“陛下少看点民间话本,世界上哪有卜算手段?”
    “我不过是推测出来的罢了,至于为何没有第一时间禀告陛下,是因为洪武初年初见殿下时,虽然微臣有预感,但是微臣也担心自己学艺不精,只怕自己看走眼了。”
    “如今这三四年以来,殿下身体情况越发和微臣推测的一样,正巧常安怀是我贱内蜜友,又正好有求于我,微臣便顺水推舟罢了。”
    朱元璋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怒目圆睁的对着张天赐咆哮道:“你小子现在胆子这么大!先是诅咒储君,还敢干涉皇家婚嫁!你就不怕咱把你剥皮萱草!株连九族!”
    张天赐摇摇头:“陛下如果真生气了,必然是面无表情,不怒自威的模样。现在这大张旗鼓的模样,反而证明了陛下没有生气,只是在诈微臣罢了。”
    “陛下,微臣敢用项上人头发誓,微臣没有欺骗陛下!”
    史书中对于朱标的死亡,可以说是只用了寥寥数笔。
    可是整个大明的命运,却因为这寥寥数笔突然转折。
    后世民间,对于朱标的死亡一直有三种推测,病死、猝死、毒死。
    这三种死亡原因,张天赐认为前二者的可能性更大,更有可能是两者都有。
    至于毒死,张天赐则认为并不合理。
    原因无他,朱雄英死亡之后,整个太子后人中,再无一人对朱允炆有威胁,而朱标的继妃吕氏,没必要也没意义在对朱标动手,这反而会增加暴露的几率。
    而且,史书上对于吕氏虽然没有太多记载,但是后宫这些女人,就没有愚蠢的人,吕氏再怎么溺爱孩子,也不一定愿意过早的将自己的儿子推上最高的权利座椅。
    原因同样很简单,吕氏或许不了解大明朝堂,但是一定了解自己的儿子。
    而大明第二代皇帝一旦上台,削藩几乎是必然的,而如果过早的将朱允炆推上政治高台,尤其是在朱允炆没有足够的政治班底时,这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反而是一件坏事。
    所以,对于朱允炆和吕氏来说,留下朱标比杀死朱标更好,如果吕氏真是毒女,那么一个能潜藏在后宫二十几年的毒女,不会不清楚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