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哪有用族谱和祖坟做惩罚的?
作者:江边人暖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最新章节     
    张天赐的话,让朱元璋一瞬间便觉得如坠冰窟。
    是啊,当年大元虽然一统九州,却定都北平。
    整体上来说,南方当然要少遭受更多的祸乱。
    况且,自唐开始,华夏中心便由北向南,缓慢偏移。
    直到宋朝天子南逃,侧面帮助了南方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如今大明初立,朱元璋更多的重心也在南方,此时此刻的南方相比于北方,无论是教育者的数量还是教育质量,那都不是远超北方,而是吊打北方。
    一旦开启科举,到时候莫说一纸榜单只有一两个北方人,甚至很可能出现全都是南方人的结果。
    五胡乱华、唐朝十乱、宋帝南移、元定北都,这种种历史上发生的事,无不让现在的大明帝国呈现出南北分治的情况。
    朝堂之上,北人很少,北人中还有一部分是蒙元和其他部族的降将。
    而在地方上,朝廷派出的则都是南方士子。
    如果这次恩科结束,录取的全都是南方人的话……
    朱元璋瞬间便想到了恩科之后,大批南方宗族的后人进入朝堂,在朝廷中凝聚成以宗族为首的小团体,出现诸如现在的勋贵集团、浙东集团等内部党政的情况。
    朱元璋为什么敢利用党政?那是因为他是开国皇帝,那是因为他手握绝对的兵权,所以他朱元璋才能随意操弄内部争斗。
    可是如果是后代呢?别看朱标此时已经名声在外,又是正规太子,群臣全都向着太子。
    可是一旦他朱元璋死去,甚至等朱标也死去,这埋在朝堂中的隐患,他的好孙子能治得了群臣吗?
    所以,内部的争斗可以,但是只能是开国的勋贵和后起的百官之间争斗。
    绝对不能是后起士子分裂成各个小团体,然后搅乱大明的内部。
    朱元璋立刻眼神变得犀利,一拍桌子:“把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还有刘伯温叫来。”
    随后朱元璋又看向张天赐:“天赐,你可有解决的办法?”
    张天赐摇摇头:“一开始我想着,不如按照户籍分设,后来一想,现在这个时候,能读书的家中都有不少钱财,对他们来说贿赂官员改变户籍地那可太简单了。”
    “后来微臣又想到南北分卷考试,但是仔细一琢磨,这南北分卷也挡不住那群士族北移的结果。”
    这时,李善长、胡惟庸和刘伯温三人过来。
    朱元璋是老大,总不能让他亲自讲发生了什么事,而且这事还是张天赐率先发现的,所以只能让张天赐讲给三人。
    听完张天赐简述,李善长认同的点点头:“确实如此,甚至都不用猜测,微臣认为到时候榜单十中有九皆是南人,便是有北人,那也是榜单末尾罢了。”
    胡惟庸则转着眼睛不说话,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刘伯温则一直皱着眉,这时候说道:“南北分卷不可,这户籍录取也不可……或许可以试着做出限制?”
    “比如,南北分卷之后,南方卷考上来的便去北方,北方则还是守在北方,以支援北方少文的现象。”
    朱元璋听到后眼前一亮,同时张天赐也忽然来了灵感,接着刘伯温的话继续说道:“不行,还不够狠!还是会出现南人顶替北人名额的事。”
    “我看不如,朝廷直接在每个府规划出一片地方,北卷考试上来的,便将祖坟迁移到府处,当官则轮换到南方去。”
    “而南方的士子,则一半留在南方,一半分到北方,以此加快南北合融。”
    “此举,可让南方士子不敢改户籍,毕竟改了户籍之后万一考上,那他的祖坟也要迁移到北方,如果他敢假认别人爹当祖宗,他的宗族内部就能将他掐死。”
    朱元璋和李善长闻言真是嘴角抽搐,二人心中一齐暗骂一声【好毒的计谋】。
    北方宗族势力因为蒙元战乱,所以相比于南方的宗族势力更加分散,也只有山东的宗族会和南方差不多。
    而在南方,宗族势力可以说是大行其道,俨然一副国中之国的景象。
    一旦让这些宗族士子上了朝堂,一定会出现抱团取暖的情况。
    而北方的士子相比于南方的士子则更加独立,但是缺点却是团结性较差,即便抱团也不会成为南方士子那样的政治集团。
    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说,朝廷中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多是一件好事,分散的北方人和团结的南方人互相内斗,底层官员互换南北促进融合,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而张天赐这套计策唯一的缺点便是……这计策也太毒了,用祖坟压制你,敢贿赂官员换户籍,那朝廷就敢让你的祖坟从南跑到北。
    这哪个士子能愿意,而且万一被发现了是换户籍考上的怎么办?
    为了考上当官,去贿赂官员,那可是重罪。
    就算你想办法买了一副假的祖坟去迁移,那你日后每年都要去把别人当祖宗,你看看供养你读书的宗族,答不答应你去拜别人。
    所以说,张天赐这一波直接利用了汉人文化中的祖先崇拜、重视孝道、宗族团结三个特点,完成了对南北学子的科举公平。
    现在仅剩的问题便是,这么歹毒的计谋,要用谁的名头去干?
    朱元璋先是看向刘伯温和李善长,二人皆是面色一变,显然这种得罪全体南方士子宗族的事他们不想干。
    朱元璋再看向胡惟庸,只是简单扫视了一眼便直接略过。
    胡惟庸还有用,还要用它和那些勋贵和地主搅和在一起,他还不能死。
    那就只有从其他官员……不等朱元璋想起要找谁,张天赐便主动说道:“陛下,若是为难,不如就让微臣来朝堂上提出吧。”
    “微臣本就和士大夫集团不和,又因为士大夫集团就是宗族集团的演化结果,所以宗族对微臣也是不喜欢。”
    “既然微臣这个计策会得罪士大夫和宗族,那不如就让微臣来吧,反正微臣也早就得罪过这两个集团了。”
    张天赐的语气显得这个问题很轻飘飘,似乎并不在乎被南方文人集团集体针对。
    但是他主动要求承担这件事,却让朱元璋和其他人对张天赐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