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造反、叛徒、走私之间的联系
作者:江边人暖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最新章节     
    可是山西这个案件,却足以惊动整个大明官场。
    不过朱元璋不是已经,派出了上万锦衣卫临时工,去山西彻查此事么?
    难道还没查出什么东西?
    只听朱元璋冷笑一声说道:“这山西的水,比咱想的还深啊……”
    “那山西一年账上采矿两千二百吨,可是你知道咱查了之后,发现实际采了多少矿么?”
    “足足有两万吨……”
    五万吨?
    张天赐闻言,猛地倒吸一口凉气。
    根据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一年也不过一万吨。
    如今虽然大明采矿业彭博发展,但是到头来洪武六年的产量,也不过区区四万多吨。
    而整个山西瞒报数量,居然达到了四万八千吨?有大明改革后一年的产量这么多?
    怪不得历史上记载,山西总是闹饥荒,这青壮年都被拉去刨山了,这粮食产量怎么可能高的起来!
    煤炭是什么?是燃料,是热源。
    除了供给老百姓取暖之外,煤矿的最大用途便是冶金。
    经过元末乱世,虽然至今已经有了七年的太平,但是这点时间根本不够山西人口暴涨。
    如此大量的煤矿开采瞒报,却是不知道要抽走多少山西的汉子来干这些事。
    恐怕整个山西内部,下至整个山西的县尹和村长,上至知府和巡抚,一个都别想从这件事中摘出身子。
    不过,此事目前最要紧的并不是去查抄贪官污吏。
    而是先稳住老百姓,让老百姓赶快回到各自的住处,让他们恢复生产。
    同时也要查清这四万八千吨的煤矿,到底被这些贪官污吏用在了什么地方。
    总不能挖出来之后屯在家里,自己没事烧着玩吧?
    煤炭水洗去硫的技术还不成熟,使用起来成本极大。
    无论是哪个地方的老百姓,在家里使用煤炭,都很可能因为空间狭小,导致人昏厥中毒而死。
    所以,虽然张天赐发明的煤炉,目前已经在民间流传开来。
    但是老百姓还是会选择,由商贾加工制作好的蜂窝煤,直接使用原煤的人并不算多。
    朱元璋看张天赐陷入深思,对着张天赐说道:“别想了,咱已经查清了。”
    “虽然不知道卖的人是谁,但是卖的地方咱还是查出来了。”
    张天赐疑惑的看向朱元璋:“这么大量的煤,他们是卖向了哪里?”
    朱元璋叹息一声,揉了揉太阳穴,有些头疼的说道:“北元,或者说是瓦剌部族。”
    瓦剌部族?
    张天赐对瓦剌部族并不陌生,只是让张天赐觉得有些疑惑的是,瓦剌部族从大明走私这么多煤炭做什么?
    他们虽然有随行的铁匠,但是没有高炉技术。
    就算是想要消耗大量煤炭打造兵刃,也没这个条件啊。
    他们瓦剌要是能固定在一个地方等着打铁,那也不用叫游牧民族了,直接改名叫农耕民族好了。
    大明还省的和他们打仗了,直接吞并不就好了。
    朱元璋长叹一声:“这件事,咱一开始也疑惑,但是咱分析之后,也觉得和咱有些关系。”
    “咱搞得生物战初见成效,虽然没有扩散很多,但是成功在边境之外建起了一道毒草和沙鼠组成的屏障。”
    “当然了,咱也是在草原西方做了一些散播实验的,鞑靼人也是成功发现了草原出现了问题。”
    “他们害怕自己的马匹吃了病草之后生病,便一直向东迁移,正好和前来征讨鞑靼的北元偶遇。”
    “北元抓住这个机会,将鞑靼部族再一次统合。”
    “而地处边境区域的瓦剌部族,在看到北元的行为之后,便心生惊恐,因此才会选择从大明走私煤炭。”
    张天赐听后,无奈的摇摇头。
    显然朱元璋也没想到,他当初随便搞得一个生物战,居然会带来这么多预料不到的影响。
    朱元璋确实很有战略眼光,能够推演出鞑靼部落在发现草有问题之后,会向东迁移。
    从而和北元发生内部矛盾。
    但是朱元璋没猜到,瓦剌居然大受刺激,因此从山西走私大量煤炭,从而让隐藏在山西境内的走私商人抬起头。
    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这群走私商人,他们真的敢截杀大明的矿物勘探队?
    张天赐突然意识到一件不对劲的事,如果按照这么推论,那么寻找到走私者后,这件事就应该算是完美收场。
    可是实际情况来看,隐藏在暗处的走私者什么利益都没有获得啊?
    他们如果不这么做,还能保全身家,或许未来还有卷土重来,参与到朝廷的采矿生产当中。
    可是现在看看这个幕后黑手的操作,他们截杀了大明矿物勘探队之后,迎接来的并不是朝廷的妥协和息鼓偃旗,而是朝廷的猛烈报复。
    毕竟此时的大明可是刚刚立国,国运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怎么可能向这些黑恶势力低头?
    按理来说,这些背后的走私者应该不至于这么愚蠢,毕竟现在收手了,还能趁机金盆洗手和朝廷合作。
    张天赐将自己心底的疑惑说给朱元璋,朱元璋微微摇头:“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具体目的,但是实际上他们已经暴露了。”
    “他们杀人搜尸,却没检查尸体。锦衣卫在一个尸体的嘴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写了关于这件事的汇报。”
    “就算他们想收手,恐怕也顶不过咱的锦衣卫的调查。”
    张天赐微微皱眉,朱元璋显然将这件事想的太轻。
    如果真是害怕官方过来调查,那相比于截杀官方的官员,还不如推出几个脑子有泡的小人物顶雷,何必做这么冒险的事?
    除非……
    走私者还有别的更大的利益,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动荡,以此来掩盖的天大的利益。
    而大明上上下下,唯一能符合这个条件的利益链,恐怕只有和阿芙蓉有关了……
    朱元璋听完张天赐的分析,先是觉得震惊,随后在推断之下又觉得合情合理。
    再仔细一看两件事的发生时间,先是胡惟庸被抓闹出硝化纤维泄露案。
    然后便是对科学院内部的清查,这时山西才出现了,截杀大明官员的案子。
    按照这么推断,那就是幕后之人认为,阿芙蓉这件事必然暴露。
    便提前推爆山西煤矿走私案,好让大明朝廷转移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