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排名的水分
作者:江边人暖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最新章节     
    三天后,新一期的大明周报发表。
    富裕起来的老百姓,已经养成了一个月至少购买一次周报的习惯,以避免错过一些朝廷发布的重要消息。
    一些习惯在月中买周报的老百姓,买了今天的报纸之后,发现今天一份居然有三张。
    见到今天有异样,人的本能让这些购买了周报的老百姓,习惯性的先去看多出来的那张报纸。
    老百姓打开第三张报纸一看,顿觉眼前一阵眩晕。
    什么已知东西相距一千公里,同时立下棍子影子偏差十五度,请问地球周长是多少。
    还有给出三十多个零件的拼图,让动手画出最完美的组合方式。
    看着这十道题目,老百姓一脸疑惑。
    “朝廷这是什么意思?不是都有夜校开民智了么,难不成现在要开始全民考核?”
    另一个老百姓这时候说道:“害,谁让你看见字就迷糊,你看第二页的背面都写了。”
    “一共十道题,答对两道,入工部为匠,月俸一两银子,答对五道题,月俸三两做官。”
    “这要是答对十道题,那便是什么什么研究员,月俸二十两,朝廷还给解决房产,没有媳妇还帮忙介绍媳妇。”
    吐槽的那名老百姓啧啧称奇:“看来朝廷是真的很缺人才,这条件也太狠了。”
    “咱们县的县尹,好像月俸也不到一两银子吧?入京做个匠人,都能有一两银子拿?”
    一旁的百姓赶忙捅了捅身旁的邻居,那邻居顿感不妙。
    回头一看,却发现本县的县尹就站在自己身后,正冷着脸看自己。
    “官老爷……小的多嘴,小的……”那百姓哆哆嗦嗦。
    本以为县尹最起码也会批评那百姓两句,没想到县尹拿过报纸后,对二人说道:“朝廷这是缺人才了,也是少有能一步登天的机会,若是家里有聪明孩子,便让人家试一试。”
    县尹说完,还在自己心里补充了一句:“若是本县出的人才多,那岂不是正好证明,本县尹治理有方?这妥妥也算是政绩啊。”
    “唉,要不是入京之后还要考试,不然真想把侄子塞进去。”
    那两名老百姓连忙点头,连报纸都不要了,赶忙快步跑开。
    随着新一期的报纸以应天为中心,向周围城市快速扩散,整个大明掀起了一场知识狂潮。
    老百姓头一次意识到,原来南北两地的日晷,在同一时间内,阴影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更意识到脚下的大地居然是球形的。
    没错,虽然封建社会的上层,早已有了地球是球的认知,但是这种后世很普遍的认知,却没有传到下层。
    毕竟下层的老百姓天天地里刨食,晚上又要努力生孩子,给家里增加劳动力。
    哪来那么多时间,去研究脚下大地是不是圆的。
    更别说还有其他涉及到化学冶金和机械学的知识,那是一个接一个让老百姓更加大开眼界。
    报纸上的考试定在一个月后,张天赐现在就开始张罗起,到时候的具体流程。
    先是确定了,到时候考试的地点,随后又圈定了出题的范围。
    毕竟大部分来参加考试的老百姓,全都是天赋型选手。
    认知能认识到这一步,已经很难了,如果题目不加以限制,只怕招不来多少人。
    张天赐忙着计划流程,整个应天也热闹了起来。
    有好事之人,在互相对照之下,了解到了全部题目的答案。
    然后便在应天最热闹的地方,立了一个排行榜。
    榜单上只有二十个名额,只有答对两题的人,才配登上榜单。
    整个应天居住了上百万人,然而达到登上榜单资格的,也不过寥寥百人。
    更别提这答题可是分先后的,谁先去那好事之徒那登记,谁才算第一个答出来的人。
    随着时间推移,榜单上第一名成功以答对五题而冠绝群雄。
    一直待在皇宫中的朱元璋,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
    “看来老邓家血脉也不错,想不到庶子邓镇学不通武艺,到时在研究上搞出了一点名堂。”
    “张天赐,抽空单独给他考一下,尽快让他到工部去报到。”
    张天赐轻咳一声,缓缓问道:“这个……邓国公能愿意吗?毕竟六部中,工部名声可不太好。”
    朱元璋呵呵冷笑一声:“咱让他去,他们谁敢拒绝?”
    “还有傅友德的小儿子傅正,也给咱考考。”
    “这个叫李胜龙的……一看就是老百姓家的孩子,勋贵王亲家的孩子,哪敢起这个名字。”
    “罢了,咱也不是那迷信的人,照过来一起考一考,工部不是天天说缺人么,咱看这么多人他能不能吃得下?哈哈哈哈。”
    张天赐默默将排行榜上二十人的名字全都记了下来。
    其实这个排行榜的水分有多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但是排名越高越受到关注,所以头十名即便是注水了,那也是有一点本事在身上的。
    往后的十名……不好说。
    保不齐就是只会一题的人,靠着蹭答案或者买答案,这才登上了榜单。
    毕竟经济越繁荣,这群富二代勋二代就越贪图享受。
    这种争名的机会,少有几个富二代会拒绝。
    到时候去会员制的曲楼听曲子,这不也是和姑娘吹嘘的资本?
    等到考试开始那天,这一个半月以来,从全省乃至全国,一共有将近七万多人涌进应天。
    好在张天赐早早的就做好了准备,直接继续在应天城外扩建,搞一个考试园区,在搞一个居住区,让这七万人好歹有个免费的住的地方。
    从朝廷安排免费住宿吃饭来看,考生们纷纷确定,朝廷很看重这次考试,不然也不会安排的这么周全。
    七万人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张天赐也没办法一个月内搭建出,能让七万人一起考试的现场。
    为此只能采取分区加封闭管理,按照分区一部分一部分分别考试。
    一共出题四百道,都是张天赐划定了难度标准和考试范围之后,科学院所有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考题。
    为了避免招收的人数太多,张天赐只能让考试还是按照传统的排名方式来录取。
    目前只决定研究方向录取一百五十人,匠人方向录取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