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正阳子娶妻
作者:江边人暖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最新章节     
    朱标头疼治理南洋的政策,老朱倒是越来越悠闲。
    随着锦衣卫的步步紧逼,白莲教的剩余党羽越发混乱。
    看似之前白莲教用了一招移花接木,抛出一个高层断尾求生。
    可是对于锦衣卫来说,不过是捋一捋数据,从头开始查而已。
    锦衣卫最不缺的就是时间,而白莲教最缺的就是时间。
    因为发现很多从山东造船厂出来的船,都有藏毒的问题。
    朱元璋直接封禁山东造船厂,用化学部正阳子给出的吐真剂,直接开始对每一个山东造船厂的工人开始审讯。
    有一说一,拥有吐真剂之后,锦衣卫的办事效率那是一个提高。
    不知道省下了多少行刑的人手,只用给这些人喂一点吐真剂,便会问什么答什么。
    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情后自然很高兴,见正阳子这个老不正经这么爱勾栏听曲。
    便随手赏给正阳子一个“免罪金牌”。
    这金牌不免别得罪,就免勾栏听曲的罪过。
    给正阳子乐的三天没睡着觉,天天晚上就泡在勾栏里面,锦衣卫这次再来严打,直接金牌一亮,谁也不怕。
    直到三天之后,兴奋了三天的正阳子因为缺乏休息,白天做实验的时候直接导致实验爆炸。
    虽然说没到毁容那个地步,但是脸上还是被腐蚀性液体喷的密密麻麻全都是斑点。
    虽然说这些伤并不重,但是正阳子毕竟六十岁了,身体恢复能力和年轻人根本比不了。
    估计等伤口愈合之后,脸上也会留下斑斑点点的痕迹。
    正阳子毁了容,浮躁的心也老实了。
    因为无儿无女,便动了延续后代娶妻生子的想法。
    给自己常常光顾的姑娘赎了身……或者说“付费解除合同”。
    正阳子便和那年仅二十岁的姑娘结了婚。
    张天赐自然是知道这件事,不止张天赐知道,整个科学院,甚至大明朝堂上都知道这件事。
    官员们讨论,六旬老头娶一个二十岁的妻子……算不算有违道德?
    这事朱元璋是不好亲自定性,只能等待时间,让众人渐渐遗忘这件事。
    对于正阳子的这种行为,张天赐数次想要开口劝解,但是最后还是叹息一声没有说话。
    正阳子虽然六十岁,但是老当益壮,想要个后人也完全符合人的本性,并不违反任何律法。
    姑娘为了赎身,选择嫁给正阳子,且听正阳子说姑娘虽然之前锦衣玉食,但是婚后干活麻利也没见有越轨的事,也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就是两个没有问题的事,合在一起却有了问题。
    官方正经报纸不会报道这种事,但是那些地方小报知道这件事后,却开始大肆炒作。
    虽然老百姓都被这些地方小报的假新闻骗了很多次,但是内容刺激话题劲爆的地方小报,还是有很多的销量。
    直到这件事传到朱标的耳朵里,这件事便严重起来。
    化学院作为朱标眼中最值得信任的部门,一直是朱标权力结构中的禁脔。
    在朱标眼里,除了皇位排在第一,那第二便是化学院。
    作为少年郎,朱标自然希望化学院永远的高大上、伟光正,向社会传递绝对的正义形象。
    可是正阳子这个娶媳妇的操作,却在民间广泛传开,引得社会舆论议论纷纷。
    看着张天赐一脸无奈的跪在自己面前,朱标就觉得气不打一处来:“张师!你可是孤的老师!”
    “你现在这个表情,是觉得孤让作为师尊的你下跪错了吗!”
    张天赐摇了摇头:“此时你我为君臣关系,君主让臣子下跪,臣子自然无法拒绝。”
    “只是……太子殿下,那正阳子老道娶媳妇您觉得不爽,您让他跪啊,叫我来做什么?”
    “您放心,您便是给正阳子老道阉了,微臣都不会说一个不字!”
    朱标不耐烦的摆了摆手:“人家老道好不容易娶上媳妇,别耽误人家要孩子。”
    张天赐一脸疑惑的指了指自己:“太子殿下,您心疼正阳子,您倒是心疼心疼我啊!”
    “他犯的错,我来这跪,臣这可就不服了。”
    朱标一甩衣袖:“怎么不是你来跪!张师你别忘了,你不只是孤的师傅,更是科学院所有人的祖师!”
    “你可是千年诸子百家争鸣之后,唯一一个新学【科学】的祖师啊!”
    “你这态度……你不该管管自己的弟子吗!”
    张天赐挠了挠头发,仔细想了想,自己好像还真这么牛逼。
    那要是等几百年之后,自己是不是能和孔子、孟子、墨子、老子一样,留下一个什么子的名声?
    抬头看了眼生气的朱标,张天赐叹息一声:“太子殿下,便是我科学一脉,也没有管人结婚生娃的道理啊。”
    “而且从社会科学来看,这件事不违反任何律法,那就说明这件事是合理的。”
    “作为科学之祖,微臣更不能反对了啊!否则那不就是科学之祖打了科学的脸吗?”
    朱标咬了咬牙,恶狠狠的说道:“孤不管,孤认为科学院就应该正大光明,是完美的是无缺的!”
    “正阳子这么一搞,孤的完美的科学院就不复存在了!”
    张天赐想了想,现在正阳子娶妻木已成舟,那如果要是让舆论转向,那就要让老百姓转移目光不就行了。
    如果想让百姓转移目光,要么让热度更大的事件来掩盖,要么利用巧妙的方法,让百姓自己内讧起来。
    让整件事从【科学院对不对】,变成【你们谁的意见和我不同】。
    将想法告诉朱标,朱标微微皱眉。
    现在热度更大的事?那只剩下山西大案了!
    可是这事又不能现在拿出来说,至少也要等到解决之后再提。
    那就只能转移老百姓的目光了。
    第二天,应天报纸多了两篇文章。
    分别是民间的【名家弟子】陆一鸣和礼部侍郎薛平云的文章。
    二人在一张报纸的同一面上,陆一鸣认为科学院的正阳子为老不尊,实乃万世之耻。
    另一方礼部的薛平云却说,正阳子没有违反任何律法,法无禁止即可为,不存在任何错误,百姓也不应该过度关注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