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年世兰(30)
作者:森屿呀   影视综穿之美人如梦最新章节     
    爱新觉罗·胤禩:“……”安慰的很好,下次不用安慰了,谢谢。
    胤祯见自家八哥不吭声,继续小小声道:“八哥,你知不知道为啥年羹尧不杀我们啊?”
    胤禩看了眼满脸写着单蠢的弟弟,叹了口气道:“那自然是因为他人手不够,我们哪怕能力不足,可好歹也在这儿呆了几年,对这些蛮夷足够了解。”
    胤祯恍然大悟,他没有经历过亲近的哥哥都被自己的皇阿玛逼得走投无路,纷纷圈禁,而自己却束手无策的无奈。
    也没有经历过被局势逼着夺嫡,与同胞兄长反目成仇的痛苦。
    虽说之前被康熙怀疑血统而舍弃,可这帮兄弟没有一个愿意放弃他,硬是用尽办法将他带在了身边。
    哪怕因为康熙的绝情伤心了一阵子,也在兄弟们的安慰下,很快就走出来了。
    故此老十四的性子,仍旧带着几分被宠出来的天真。
    “八哥,你放心,我肯定不会为他效力,他要是非让我干活儿,我就悄悄搞破坏!”胤祯小小声保证道。
    胤禩心头一暖,语气温和地道:“倒也不必如此,虽说我们败了,可好在是败给了年家人,同生于一片土地,我们自然得一致对外,这些蛮夷必不会轻易的臣服,你我若能协助年羹尧将蛮夷同化成我天朝子民,也算不丢爱新觉罗氏的脸。”
    胤禩一番话说的胤祯满眼崇拜地狂点头,他心头那点子对年羹尧的愤恨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康熙的儿子们几乎都和老八一个想法,他们虽说也记恨年家,可自小接受的教育在那儿,复国可以等以后再复。
    眼下要紧的还是这帮子蛮夷,他们两方若内乱起来,受益的必然是这帮蛮夷。
    故此,年羹尧的封王仪式结束后,几个人坐下来好生聊了聊。
    脾气火爆的胤禔和胤?,在聊完端国以后的治国之道后,一起和年羹尧痛痛快快的打了一架,便乖乖的去处理年羹尧派下的差事儿了。
    而一向腹黑的胤礽和胤禟则是在之后的日子里,热衷于时不时的坑一把年羹尧,让年羹尧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有苦说不出。
    大不列颠昔日的统治阶级,眼看着双方握手言和,险些没气出个好歹。
    不是,他可是攻打你们的人啊,你们就这么臣服了?
    拿出你们从前打我们的气势来啊,和他对着干啊!
    然而并没有在意他们的想法。
    爱新觉罗氏和年羹尧都在为端国未来的发展而努力。
    设立完整的官吏制度,设立教育机构,统一语言和文字,大兴佛教,推崇儒学,开启农桑……
    在端国逐步开始发展的同时,年希尧开始大力推动开垦耕地以及杂交水稻的种植。
    年世兰则创办了第一个女子学堂。
    毫无疑问,兄妹二人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阻碍。
    年世兰没想到女子学堂创立后,遭遇到最大的阻碍竟不是来自男人,而是女人!
    多可笑,这帮从小读书识字的女人,竟不允许底层女性和她们一般享受读书的权利。
    十几个命妇纷纷向皇后进言,责备年世兰干政祸政,要求皇后劝诫年世兰。
    皇后都快气笑了,且不说她有没有胆子去劝年世兰,就说她作为一国之母,怎么可能会阻碍治下的女性获得更多权利的机会?
    从古至今都有皇后竭尽全力的让女性获得更多的权利。
    例如东汉的孝和帝之后邓绥——大力开办女子学堂,让地位低下的宫女也能读书识字。
    例如西汉的汉高宗之后吕雉——让女性能够继承爵位和财产,设立女侯。
    例如大唐的女帝,唐高宗之后武则天——让女子能为官参政,设立女官制度。
    例如唐中宗之后韦香儿——效仿武则天设立女官,允许女子为内将军,让女子也能当女将军。
    例如北宋的宋真宗之后刘娥——让出嫁女也能获得继承权,支持妇女再嫁。
    ……
    她虽自问能力不够,达不到这些人的成就,可不拖后腿还是能做到的。
    于是皇后怒斥了这些命妇后,写了一篇长文,公开支持年世兰。
    她公开站队年世兰就代表渴望读书识字的女性有了一国之母做靠山,那些犹豫不决的女子,果断地迈出了脚步,坚定地走进了学堂。
    朝中的大臣见年希尧保持沉默,便知晓这事儿年希尧也是赞同的,纷纷出言肯定皇后的做法,有几个文官还写了赞美皇后德行的文章。
    将皇后说成了千古第一贤后。
    文章流传到后宫后,皇后被一众嫔妃打趣的脸都红了。
    看着嫔妃们眼中的艳羡,皇后突然灵机一动,后宫女子无一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困在深宫岂不可惜?
    于是当天晚上,皇后就和年希尧说了自己的想法——让后宫妃嫔将自己的所学,编写成书,免费发放。
    年希尧沉默了良久,其实如果不是系统要求,他压根不会想到提高女性的地位。
    因为他是封建王朝下土生土长的原住民。
    包括让年羹尧攻打蒙古时善待抚蒙公主,也是系统要求的,若是让他自己做决定,他必然不会顾及那些公主的性命。
    皇后如今的想法,他是能理解的,他的后宫非常和谐,嫔妃和皇后的关系都蛮不错的。
    哪怕是他登基后才入宫的那些嫔妃,也是真心实意地敬重皇后。
    后宫和谐的一小部分原因,是他绝不允许嫔妃们内斗。当然,争宠时耍些无伤大雅的小手段,他也可以理解,但若是有人胆敢出手算计别人的性命,那就是触碰了他的逆鳞,一旦被查到,就是死罪。
    但归根结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皇后合格,在皇后的管理下,后宫压根不可能出现后妃不受宠以至于被克扣分例,遭人欺凌的事儿。
    皇帝也是人,也会有喜好,一些妃嫔不符合他的喜好,很容易被他抛之脑后,不是他薄情,是他真的想不起来。
    毕竟一天朝政上的事儿就够多了,压根没那个精力去管自己后宫的女人过得好不好,顶多捡着喜欢的几个关心一下。
    这时候,皇后若不合格,便很容易发生奴才拜高踩低的事儿。
    长年累月下来,便会发生奴大欺主的现象,那些不得宠的后妃被有权有势的奴才任意欺辱。
    那些得宠的后妃见到失宠的下场,更会卯足了劲的争宠,以至于嫔妃之间为了争宠渐渐无所不用其极。
    年希尧深知皇后的艰辛,铭记皇后的功绩,所以他对皇后格外敬重,他也理解皇后之所以提出这个想法,是想为后宫妃嫔们找些事儿做,好让她们不至于在这宫墙之内,只盼着点滴恩宠过活。
    他虽心头还是有些不大自在,还是点头同意了。
    毕竟被自己的女人亲手做出的东西,很有可能被别的男人经手,作为一个皇帝,多少有点膈应。
    皇后看出了年希尧神色间的不自在,然而她假装没看到,接着提出让后宫妃嫔在编纂书籍时顺便教导一些低等宫女读书识字。
    年希尧对这事儿倒是没什么想法,很是痛快的同意了。
    皇后听到年希尧同意后,由衷地露出了一抹笑容,年希尧见她笑了,心头更加不自在了,颇有几分恼火地问:“就这么开心?”
    皇后知道年希尧能同意这两件事儿,完完全全是看在多年夫妻情分的份上,换个人和他提,哪怕是他素来疼爱的妹妹年世兰,他也不会同意,说不准还会训斥对方一顿。
    故此,很是感动地开始安慰心头不自在的年希尧,年希尧自打登基后,便很难感受到皇后的温情了。
    毕竟他忙,皇后也不比他轻松到哪儿去。
    心头那点子不自在在皇后的柔言蜜语下很快便消散了。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皇后便派人去通知各宫嫔妃,用了早膳后务必过来一趟。
    各宫嫔妃起身后听到宫女传达皇后这话,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儿,连早膳也没用,急匆匆地就往坤宁宫跑。
    毕竟皇后一向宽和,向来不爱给后妃立规矩,就连请安也只在初一、十五的正日子里。
    皇后见后妃那么早就到了,便知晓她们定没用早膳,颇有些过意不去,忙让人上一些好克化的糕点,等后妃们进了一些后,才开始说起正事。
    后妃听到皇后说的事儿后,险些以为自己还在做梦,一个两个都愣住了。
    皇后见状,有些忐忑地问:“你们是不愿?若不愿,也没关系,只当本宫今儿从未提过这事儿。”
    “不,臣妾愿意!”自闺阁中便素有才女之名的淑妃听见皇后这话,连忙开口。
    “臣妾也愿意。”武将之女德妃也出口附和。
    两个高位嫔妃开了口,底下的妃嫔也纷纷开口表示自己愿意。
    就连夏冬春也十分欢喜地猛点头。
    深宫生活本就枯燥,再加上森严的宫规本就会压抑人的性情,宫中的妃嫔,或多或少都有些郁证。
    能有个有意义的事儿干,对她们来说,太重要了。
    几个妃嫔欢天喜地的开始讨论自己擅长的东西,擅音律的兴致勃勃想编纂一本乐书,擅骑射的想编纂一本教人学习骑射的书籍……
    大家伙都有自己想写的内容,皇后思索了一会儿,最终决定,全部都写,大不了就将这书按照类别分成几册。
    后宫热火朝天的忙着编书,前朝也在忙着杂交水稻的种植和耕地的开垦。
    年世兰的女学自打被皇后公开支持后,也开始正常的运行。
    从前绣庄,香坊和女医署的学徒,一跃成为了女学的讲师。
    没错,年世兰的女学不光教导读书识字,还教导技术。
    她深知女学第一批的学生哪怕学会了书本上的内容,也不能走入朝堂。
    科举本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女学哪怕从现在起教授四书五经,也很难让她们和勤学苦练十多年的男子竞争,哪怕有考上的,名次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而女学迫切的需要一批成功的女性扬名,才能接收到更多的女子,所以年世兰选择将这一批女子培养成商人,老师以及手艺人。
    女学正式开课的那天,安陵容站在台上,望着底下年龄参差不齐的学生,颇有些五味杂陈。
    她突然想到了很久很久以前,她才不过七岁,由于安父宠妾灭妻,作为正妻的母亲压根得不到应有的份例,为了让她们母女活下去,每天眯着眼睛绣帕子。
    那时候,如果有公主这样的人,该多好啊,想来母亲的眼睛就不会瞎掉了。
    安陵容眨巴眨巴眼睛,试图眨去眼里的涩意,可还是没忍住,掉了一滴泪。
    底下的学生看着落泪的老师,颇有几分忐忑,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女孩胆怯地问:“您怎么了?”
    安陵容摇了摇头,深吸一口气后道:“没事儿,不过是被风迷了眼,好了,咱们开始正式上课,刺绣的针法分为……”
    小女孩懵懂地点了点头后,认认真真地开始听课,一双大眼睛里满是对新知识的惊叹。
    九月中旬,种植杂交水稻的地区接连传来丰收的喜讯,司农司的几个官员向年希尧汇报各地产量时险些泪洒当场。
    没有人比司农司知道这产量意味着什么。
    从古至今,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哪怕繁华如大唐,也有吃不饱饭的地方。
    明末传入中原的土豆和红薯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百姓的温饱,可天灾加上耕地不足,还是没办法彻底让百姓不饿肚子。
    而今,年希尧不仅鼓励百姓开垦耕地,还在倭国和大不列颠搞了一大片种植地,他们的百姓,总算能吃饱了啊!
    天知道作为农官,他们有多激动,让其他几个部门再瞧不起他们司农司,特别是神机营,哼,他们搞出来的火器确实厉害,可他们让百姓吃饱吗?
    国之根本,还是得看农事,看他们司农司!
    年希尧听到汇报后,大喜,重赏了司农司后,让他们推荐个人去各地视察一下情况是否真的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