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人秘书部、30人智囊团
作者:愤怒的大冬瓜   80年代:我开局拍卖了工厂职务最新章节     
    11.冬瓜银行:
    总经理:田家炳。
    (原本的总经理郑海泉,朱迪锐将他收为秘书,将秘书田家炳安排到总经理的位置。主要原因就是冬瓜银行的扩张,太过于迅速。
    短短一年时间,就变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大银行,储备的资金也已经超过了千亿美元。
    对于半路出家的郑海泉,朱迪锐的信任度不够,让他再直接管理这么多资金,朱迪锐越来越担心。
    但是郑海泉做事情,虽然没有完美无缺,但是也没有太大的错误,贸然将他撤职会让其他人心中不服。
    正好朱迪锐打算将秘书派遣出去,一直跟在朱迪锐身旁的秘书,朱迪锐还是有一定信任基础的。
    所以直接就让两人兑换了职务,郑海泉担任秘书,而田家炳则担任冬瓜银行的总经理。
    这样两人究竟是谁进、谁退,还真说不清楚。对于一家权力高度集中的公司,自然是跟在董事长身边的秘书权力更大。
    但是一个是借助董事长的权利,另一个则是自身拥有的权利,各有各的优处吧。
    当然朱迪瑞也不会让公司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于是郑海泉虽然成为了秘书,但是他主管的方向还是金融这一方向的。)
    没有子公司,在世界各地都分布有银行分行,其中在东南亚和日韩这几个国家,就分布有200多座分行,美国和欧洲这些国家只有少量的十几家而已。
    之所以在远东地区分布的这么广,是因为朱迪锐收购了大量的其他银行,其他的银行都会有好几家分行,所以扩张才如此迅速。
    至于欧洲和美国这些,基本上一个国家只有一家银行,扩张的极为艰难。
    受到了当地其他银行家的针对,以及政府层面的针对,当然也有一些民众不相信的原因。
    12.冬瓜中医药公司:
    总经理:冯保。
    没有子公司,但公司内部分为三个部门。
    分别是冬瓜中医医院、冬瓜中医大学、冬瓜中医药培育基地。
    冬瓜中医医院和冬瓜中医大学,这两个暂时只在新加坡建立总部,今后是否会扩张还不确定。
    至于冬瓜中医药培育基地,如今已经确定了28个基地,后续还要根据中医医院和中医大学的发展再确定。
    (本来朱迪锐打算,让自己师傅来担任冬瓜中医药公司的总经理,但是被自家师傅给拒绝了。)
    ……………
    以上就是这次,年度总结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这次开会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不管是子公司还是子公司的子公司,这些公司的总经理基本都到场了。
    不过在今天最终确定了格局之后,今后的会议,只会有12个子公司的总经理、朱迪锐这边集团总部的各部门主管,和几个秘书可以参加了。
    再将身边4个秘书,都安排到旗下子公司担任总经理之后,朱迪锐身边也就没有处理事情的秘书。
    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朱迪锐又重新提拔了6个秘书上来,今后这6个秘书每人管理两个子公司的事情。
    这6个秘书中第1个肯定就是被交换上来的郑海泉,剩余5个人是朱迪锐是从那些智囊团中挑选出来,对自己忠心、处理事情细心且能力反应力比较强的人。
    这6个秘书四男两女,分别是:郑海泉、林晓峰、李志强、孙浩然、王雅诗、赵嘉欣。
    1.郑海泉:
    管理集团金融方面。
    管理的公司分别是:冬瓜银行和冬瓜投资公司。
    2.李晓峰:
    管理集团安全方面。(不管是现实安全还是网络安全。)
    管理的公司分别是:冬瓜传媒公司和冬瓜安保公司。
    3.李志强:
    管理集团娱乐方面。
    管理的公司分别是:冬瓜娱乐公司和冬瓜院线公司。
    4.孙浩然:
    管理集团电子方面。
    管理的公司分别是:冬瓜游戏公司和冬瓜电子制造公司。
    5.王雅诗:
    管理集团进出口方面。
    管理的公司分别是:冬瓜食品贸易公司和冬瓜超市公司。
    6.赵嘉欣:
    管理集团中医、运输方面。
    管理的公司分别是:冬瓜中医药公司和冬瓜运输公司。
    这6个秘书年龄普遍在26岁以上30岁以下,唯有郑海泉不同,他是特殊提拔上来的,已经43岁了。
    这6个秘书被朱迪锐命名为秘书部,他们6人的办公室就在朱迪锐所在的顶层,每人一个办公室。
    当然从智囊团里提出5个人后,再加上被金彭水带到新加坡的那十几个人,智能团里也就剩下七、八个人。
    朱迪锐也打算给智囊团继续招新,但是这一次智囊团可就不在外面招募了,这一次直接是内推的形式。
    这一次的内推12个子公司,每一个公司都有5个内推的名额,也就是一次性能选拔上来60个人,再加上集团总部这边内推20个。
    总共凑齐80人,但最终能留下的也只有30个人,筛选还是很困难的。
    毕竟这80个人,都是子公司和集团总部这边,细心筛选出来的,虽然不说每个人都绝顶聪明,但是能力什么的都不差。
    想要挑出30个人,还是比较困难的。
    再加上组建的智囊团和秘书处,就是两个对立的组织,朱迪锐自然是不可能让那6个秘书,去帮忙挑选智囊团的人。
    否则这两者一旦勾结起来,那朱迪锐可就真的被架空了。
    这挑选也比较简单,每天集团都会收到许多的问题,有些事情比较棘手,涉及的问题比较麻烦。
    就可以将这些问题丢到智囊团,让他们每个人都出一份解决方法,最后朱迪锐和秘书部的人商议,看看能否通过。
    当然还有一些收集情报等事情,交给智囊团。
    试用期总共两个月,这其中表现最亮眼的人会进入智囊团,直至补充完30人名额,其余的则直接退回去。
    当然不管是直接进入智囊团,还是被退回去,只要进入了审核的过程,对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
    这些能进入智囊团筛选的人,朱迪锐是肯定会审核他们的信息,就跟后世的政审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