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来自桂省的客人
作者:永远期待   民国之桂系开局最新章节     
    闽州城秩序的重建,在陈德良强有力的支持下,悄无声息完成了。
    老李一家的裁衣店重新开张,虽然暂时还没什么人上门,可他心里却没有多大的慌张。
    不打仗了,百姓安定下来,早晚会有生意的。家里还有粮,几十斤大米,省着点吃能熬一个多月,日子算是有了盼头。
    闽州城内多的是和老李一样想法的人,在他们看来战乱在这个年代是根本没法杜绝的。
    国人强大的心理素质就是在不断的战争中逐渐锻造的,又或者说是见得多了,变得麻木起来。
    还能活着便已经是难得可贵,其他更多的奢望,无从谈起。
    这次,入驻闽州城的部队,总让人觉得和以前那些都不一样。
    每天还是会有胳膊上套着红袖章的士兵来回巡察,却从来没有骚扰过正常营业的商家和过往的行人。
    有热心的百姓心疼维持秩序的士兵,提来热茶食物给士兵,这些大兵一概拒绝。
    理由就是一个,这些是他们的职责。
    主动送过去的都不接受,更别怕他们会主动索取,这也是闽州能够恢复那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了这些巡察的军人,闽州城的百姓带有尊敬的口吻称呼第九军为军人,收取保护费的地痞流氓销声匿迹。就连往日定期收取油水的巡警,也不敢再伸手了。
    城内街头上的行人开始多了起来,商人和工人们为了生活奔波于每个角落,闽州逐渐恢复生机和繁荣。
    闽省是要当作大本营来经营的,陈德良当然不舍得让它一直陷在战争的创伤当中。
    打仗陈德良在行,治理社会却不敢说擅长,隔行如隔山,趁着现在百废待兴,需要一个精于此道的人才来发展闽省。
    还真有那么一个人选,而且还是老熟人,就是当时的武宣县长梁干材。
    梁干材在桂省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曾在国子监任职,又就读过现代化的法政专门学校。更重要的是,他有着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主政武宣、来宾数地,深受百姓爱戴。
    武宣发展得怎么样,陈德良他们是亲眼目睹,对梁干材的能力心中有数。
    两人在武宣时经常对国家目前的困境进行讨论,都有各自的想法,可以说是惺惺相惜。
    所以在不久前,陈德良修书一封,让巫雨带着一个排的警卫员和那封信回到桂省,请梁干材出山。
    无论是从救国治民的角度,还是出于与陈德良的私交,梁干材都没有理由拒绝,欣然应允。
    携带家眷和悉心教导的十数名学生,跟随着巫雨的车队,就这样莽撞地出发了。
    有巫雨等强大警卫保护之下,一路上基本没遇到什么危险。顺利地就从桂省来到闽州,陈德良已经等候多时。
    闽州城的百姓今天有点好奇,因为东门今天集结了一个营的士兵,在列队,似在迎接什么人的到来。
    行人纷纷驻足,观望一下是什么情况会让平时深居军营的第九军士兵突然来了那么多人,这可不多见。
    在部队的最前头,是一个身穿得体军服的高大男人,却没有领章和肩章,让人无法得知他的身份。
    有见多识广的看到男人正在和另一个人交流,依稀可以看到另一个人官服上的领章是金底的,还有一颗星星。
    不禁叫出声来:“少将军衔,是个师长!”
    随即恍然大悟,闽州城现在还能让少将师长那么恭敬的,也只有那一位存在了。
    “他是陈德良,第九军的军长,北伐总司令任命的肃清闽省总指挥。”
    围观群众认出来,止不住向旁边的人炫耀自己的博学多闻。
    “啊,他就是陈德良,果然威风得紧呐。”类似的惊叹在周围群众口中不断发出,因为这位主实在低调的很,大部分百姓根本没机会见到他。
    陈德良收到消息,巫雨今天早上就能赶到,所以亲自来到城门迎接。
    陈德良很少会兴师动众地做一些场面上的事情,可是梁干材单凭一封信就毅然离开故土来到千里外的闽州,这份热情的心令人动容。
    黄子澄也在百忙之中抽空出来,等待这位在武宣共事过的老伙计,他俩的关系可不一般。
    陈德良在广州置办产业的时候,多亏梁干材在武宣对黄子澄的鼎力支持,要钱要粮,县政府自己在捉襟见肘的窘境下还能尽力满足部队的需求。
    第九军的第一、二号人物一同现身在城门等待,这种待遇可以说没几个人能有。
    初冬的太阳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没有等太久,远处就出现了一列车队。
    车队来到城池前,缓缓减速,停在了门口。
    巫雨第一个下车,走到车的另一边,为梁干材打开车门,贴心地帮他护着脑后。
    梁干材身量不高,下巴蓄有长长的胡子,却不见杂乱,打理的整齐干净。年逾半百,不但头发带有斑白,胡子也夹杂着几缕花白。
    身体还是健康有力,坐了那么久的车仍旧神采奕奕。
    “梁老,舟车劳顿,辛苦了。”陈德良欲上前搀扶。
    梁干材轻轻推开伸过来的手,声若洪钟道:“说了多少次,别叫梁老,人没老都被你叫老了。我还强壮着呢,用不着服。”
    “许久没见,梁兄健硕依旧啊。”
    “虽然比不得你们年轻人,可我的身体绝对不算差。没有好身体怎么帮你们干活啊,千里迢迢来到,看到我病怏怏的,可能城门都不让我进,挥挥手就打发我走了。”
    梁干材生性幽默豁达,一见面就开起了陈德良他们的玩笑。
    “梁兄高义,德良自从陷入了闽州政务当中,忙得晕头转向,又无从下手。一阵焦头烂额,才突然想起还有先生这位大才,在我看来没有人比你更合适闽省的政务部总长。”
    “行了,少戴高帽,我既然来了就不会跑。”
    “有梁兄这一句话,德良就放心多了,先进城,我已经安排好你和家人的住所,到府上再叙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