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通电了
作者:人生如逆旅   从1949开始当县长最新章节     
    王致远、赵前发、陈克声三人开完会,将事情确定后,准备明天再召集各区的干部开会,将任务布置下去。没多久章识言就带着印好的照片回来了,王致远将照片递给了赵前发几张,又写了一份刘光远的简介递了过去。
    赵前发接过看了看说道:“这人我没有见过,我寄给那个时候在赣南的战友看看,看他们认不认识,看着照片,找到人消息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王致远笑着说:“好,那就麻烦你了,你也可以请你的那些老战友来我们县看看,看看我们的发展。”
    “嗯,现在农忙结束了,我写信去问问。”
    新的一天县里召集各区的领导干部开会,统计科、民政科的领导也叫了过来,会议也很简单,介绍了一下重新划分成分的标准,让大家合力去调查一下,看看过去的划分存在多少错漏,这次全部改正。
    至于摘帽子的事情还没有说,要等重新划分成分结束后,再实施,这件事情说早了没有意义。
    任务布置完后,县里当天就开始了行动,县里也贴出来告示,通和日报明天也准备登报报道。现在地主、富农影响最大的是无法加入党的队伍,不过和平时期,一般入党成员都要经过一年甚至几年的考察期,更别说是地主、富农了。
    别的就没什么影响了,该种地种地,该工作工作,现在只是要自己付出劳动养活自己。
    县里在一片喧嚣中来到了8月,没过几天,在8月7日这天,经过通和县建筑公司的工人日夜不停地赶工,位于潴龙河中的水力发电站顺利完工了,两座水电站的电路早就架设好了,只等通电了。
    建设这座水电站是花费了很大的功夫的,刘德怀选择了好久,才选到了一个比较容易修建的位置,请周边村子的小工都请了上千人,总体耗资12.12万元。电厂装机容量也只有2.5万千瓦,目前在国内算是发电量比较大的发电站了。
    另一条大清河上的,经过沟通后,电厂装机容量有3.1万千瓦,两个水电站在加上县里以前只有1.2万千瓦的小水电站,以后县里工厂在短时间内是不会缺电了,完全可以火力全开的进行生产。后期电力不足,再更换发电机组就好了。
    潴龙河水电站电力接通后,县里各个工厂就可以全部开工了,特别是纺织厂,早早的就等候着开工,放了一个月的长假,大家都觉得厌倦了,很想回去工作。
    有些人在家没待多久就回工厂宿舍了,工厂也组织大家开展文化学习,给大家报名到学校去学习新知识。工人学校以前大多数都是男性,突然闯入了不少女性,加上天气热,穿得比较凸显身材,路过时让一些工人看得目瞪口呆。
    现在通电了,大家都可以回去工作了,各个工厂都可以火力全开的进行生产。不少人经过培训后,已经知道该怎么操作了,就等着通电实操。
    发电机厂车间不少,好在通和县的大学生干部多,一个车间都可以安排上好几个大学生,最关键的是这些大学生还热爱学习,很听话。在电力紧张的情况下,通和县还是制作出来不少零件,只等着最后的拼装了。
    王致远对这些是不太懂的,但是何霖煦、胡寅旭、包明三人是懂的,特别是包明,作为汽车发动机方面的好手,在几人研究生产图纸后就告诉王致远这是简单的直列四缸发动机,是美国福特的产品。
    何霖煦、胡寅旭、包明三人跟老大哥的工程师沟通后,也确定了是美国30年代的生产线,老大哥也没有现成的生产线,这还是找美国福特公司采购的一批设备,但是老大哥那边还是将自己目前生产的图纸也一起送过来了。
    对此王致远也不好说什么,即使是以前的设备,对新中国而言也是宝贝,更何况还是贷款购买的。王致远心中也下定决心,要将‘慈父’的雕像卖到他们整个国家去,狠狠的赚一笔。
    拼装是没有什么难度的,难的是后面怎么改装生产线,生产新式的发动机。即使年初几人就开始准备,还带着大量的学生一起干,现在看到了生产线,还是一阵头疼。不过当务之急还是拼装一些发动机交给上面,表示完成了任务,让各地工厂合力,搞几辆车出来。
    说到学生,今年招人还是很有效果的,招了1623名学生过来,这些人都没有按分配走,直接来了通和县,这其中京城方面的只来了1498人,另外一些是看了电影后,毕业自费过来的,在通和县逛完后,直接留了下来,按照自己的意愿,没有去分配的地方。
    为了安排这么多人,王致远将农民学校的一栋教学楼和宿舍改成居住型房子,暂时让大家居住在学校。现在农民来学习的人太少了,上半年那些合作社还来了1300多人来学习,最后过关的有834人。
    自从合作社工厂建立后,现在来学习的只有近100人,地方空着还不如给这些学生干部做宿舍。新城区周边扩建的时候,再给这些学生干部建房子分配就行了。
    这些人也没觉得苦,居住的地方比学校的好多了,再加上通和县的食堂也不错,关键是每天都可以学到新的东西,大家还是很开心的,每天都跟在上一批人后面学习着。
    通和县电力现在已经通到了各村,村民家是没有通电的,通了也没有几个人用,要是不小心电死人,那就不好了。只是各村的办公室通了电,主要是现在通和县有了自己的通讯手段。
    隋汇波是目前招募的电子应用专业的人才,通过现在市面上的简单电子元件,根据直流电子管收音机工作原理,设计出利用收音机高频部分,安装变压器和双力双指开关的改装方案,设计了一套会议电话机。
    县里安装一个信号塔,就可以将消息传往所有有设备的村里,对面也可以传过来,经过试验后,说话很清晰,就是要给大家规定编号或频道。由于是使用220伏的电源,目前还不方便随身携带,后续缩小的话,限于现在的电子元件,也不会太小。
    王致远原本准备各地安装交换机和电话的,现在有了这个,免得拉线,跟乡村沟通就比较方便了,后续有些讲话也可以直接召集村民在办公室外面听。平时放些音乐、广播,各村村民也可以听听。
    这也不是什么难的技术,几年后各地所谓的电话会议就是用这套差不多原理的设备进行的,不过这一套技术更加完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