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颠覆世家望族②
作者:莒州识字班   红星仓库最新章节     
    九月二十五日,和硕帝带着太后返回皇宫。
    勤政殿的桌面上摞满了奏折。
    和硕帝随手翻了翻,挑挑眉毛,跟王公公说:“都抬下去吧!没用了。”
    王公公叹口气,问道:“大家,您想好了?”
    和硕帝负手走到舆图前,说道“这样挺好!”
    且说九月二十一日。
    各地府兵回了驻地,按规矩折冲将军派了副手前去点数。
    结果点数的人没回来,府兵们把世家府邸、庄园全都围起来了。
    经过三个多月的历练与保养,这些府兵如今身强力壮,武器精良。
    其内还夹杂着易装的红星军。
    南间府崔氏。
    今日恰好是崔家主六十寿辰,主要子弟尽皆回归。
    硕大的崔府,曲榭流觞,飞檐斗拱,处处张灯结彩,人声鼎沸。
    “报!”
    门口侍卫匆匆闯进来,跑的上气不接下气。
    “呔!成何体统!今天一切要慢!”
    崔府大管家看侍卫那个样子,沉声呵斥。
    侍卫却顾不上了,他双手撑着膝盖,结结巴巴地说道:“门……门外府兵……反……反了!”
    大管家一愣,两步站到他面前,难以置信的问道:“你说什么?”
    侍卫终于喘上气来,答道:“府兵将府邸围了!”
    大管家一撩袍摆,赶紧去禀报长房大郎君。
    今日宴席是崔家主的长孙招待宾客,此刻,他正跟几个其他世家的宾客寒暄。
    大管家过来,附耳跟他说道:“大郎君,外面府兵围了宅邸!”
    大郎君崔经纬抱拳跟几个宾客告饶,跟大管家往外走。
    他一边走一边问:“着侍卫叉出去就是,根本不用惊动我等。”
    大管家哈着腰,一溜小跑跟在后面
    崔经纬到了大门外,一看,嚯,得有两万数府兵,将崔府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一拱手,说道:“各位小将军前来,是为家祖父贺寿的吗?”
    当先的红星军队长吕抟呵呵一笑:“对,送老爷子一个新天地!”
    崔经纬沉了脸,呵斥道:“尔等是不是忘了端的是谁家的饭碗?”
    “要不是我们崔家荒年灾月的接济着,你等早就冻饿而死,哪来的威风站在这里!”
    吕抟牛眼一瞪,反驳道:“要不是我们辛苦耕种,你们崔家早就饿死了事,竟是不知感恩!”
    崔经纬问:“你们到底所为何事?而今这府里可都是官爷大人!”
    吕抟边上一个府兵不忿道:“跟他们废什么话?”
    “马上这天可就不是这天了!”
    吕抟笑骂道:“咱们可没说要反了万岁爷这天!”
    言罢,一挥手,身后通讯兵发了一个信号弹。
    接到信号,围在十几个角门边的府兵齐齐抬脚踹开府门,一哄入了崔府。
    崔府的一千五百侍卫根本不够看,有反抗的直接一枪打在小腿上,让人捆做一堆。
    崔府占地六百亩,三百年来没分过家,子子孙孙几千口住在这里。
    今日大喜,各方各院都是张灯结彩,香肴美酒,行令猜拳,全都乐呵着。
    府兵们一进来,踹门捣院,呵斥命令,一时间令这些崔家子弟失了方寸。
    到处大呼小叫,悲鸣哭泣。
    即使行动之前再三申明各项纪律,依然有府兵财色之前失了规矩。
    吕抟端着枪四处巡视,他听见一个繁花处处的小院里有女子悲悲戚戚的哭声。
    过去一脚踹开门,却是几个府兵把两个衣衫华丽的女子按在榻上,行那不轨之事。
    吕抟冲天鸣了一枪,喝道:“你们干嘛?背的纪律被鬼吃了?”
    一个完事儿的府兵一提裤子,嬉皮笑脸的说:“那个绿衫的还没开苞,吕哥你去尝尝!”
    吕抟一枪打在他脑门儿上,立时脑浆迸裂!
    其他几个府兵错愕的站起身,问道:“吕哥,你认真的?”
    吕抟说道:“规矩就是规矩!莫再废话。绑了人,去校场集合!”
    然后把身后别着的扩音器打开,喊着三大纪律八大注意,继续巡视。
    如此相似景象,也发生在其他望族。
    每一军内配备的红星军进入世家望族内部,持着机关枪,聚合人,清点财物,统计田产。
    平时备受世家打压的朝廷官员,在看见镇国军旗后,纷纷持观望态度。
    镇国军军旗的出现,就是朝廷的态度。
    看来小皇帝不想受世家望族的鸟气了。
    但世家无论如何都要挣扎一下,于是通过各种渠道递折子。
    可惜啊,皇帝带着太后旅游去了。
    所有的田产都被清点出来。
    财物也重新清点,一套账二套账,账目摊开重新核算。
    最终大部分需要补税,剩下的缴交罚款,多余的才退给各个家族。
    然后是清点人口。
    每个士族家里,都有数倍于士族家口的仆役、佃农依附。
    红星军将他们清点聚合起来,进行思想宣传,此过程持续了半个多月。
    然后将他们的仆契销毁,重新落户登记。
    祖籍在外地的,可以申请,红星军给予证明,迁回祖籍。
    同时,红星根据地在澜沧山脉内部,又找到几个大的适合人类居住的盆地山谷,也需要大量的人口迁移进去。
    南间府以南的地方,水田居多,并不适合北方逃荒过来的农民生活。
    也有单纯对红星辖区生活心生向往的百姓。
    他们纷纷报名迁往红星根据地。
    十月下旬,在册的待迁移人口达到了三十多万。
    在第一场雪落下之前,这批人浩浩荡荡出发北上。
    剩下的农民划分了永业田,依然是一口人两亩地。
    多出来的田地化作生产队的集体资产,由转为红星军的府兵耕种。
    两年后,这些田地将被部分划作复员军人的永业田。
    再有多余的,则实行承包制,给有余力的人家耕种。
    府城内的市民没有田地,但是后期随着各类工厂的建设,不会缺了他们谋生的场所。
    所有的士族大户,都被强制分家,然后分开迁住各个地方。
    给以普通市民或者农民待遇。
    土地改革完毕之后,按照流程,兴办各类学校成为重中之重。
    第一步,将识字儿的挑出来,童生挑出来,再把秀才挑出来。
    第二步,成立学习小组,确保每村分配到一个识字儿的童生,帮助复习。
    第三步,成立夜校,每两个村有一个秀才,有专门的场地给大家讲课,教识字儿。
    规定,无论男女,十二岁至二十岁必须每天学习两个时辰。
    二十岁至三十五岁必须每天学习一个时辰。
    三十六岁以上,自愿,但最好半个时辰学习。
    另外聘请账房先生,教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