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飞龙骑脸般的直面困难
作者:悠小淘   我岳父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常升感觉自己此刻爽到了极点,大明的常务副皇帝。
    此刻正被自己的歪理,啊呸……是自己脑中那些优秀的先进理念所震撼到无以复加。
    看到他那副恍然大悟中,又夹杂着喜不自胜与疑惑的面容。
    常升明白,自己的这一番灌输与洗脑,已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信以姐夫哥的智商,肯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消息完全消化并化为己用。
    “圣人有言:三人行,必有吾师。当真诚不欺我也。”
    良久之后,朱标举起了手中的酒杯,跟常升碰了下一口抽干。
    此刻的他,就仿佛卸下了心中的重担一般。
    老朱之前,就曾经跟他聊过类似的话题。
    只不过父子二人只是在考虑,宰相权柄过大,该不该取缔,如何取缔。
    可是对于取缔之后,该当如何,还真没有进一步的深思过。
    可是方才的讨论,让他意识到了取缔了宰相之后,六部的权力虽然没有侵夺皇权的机会。
    但是他们手中的行政权则是得到了空前的扩充。
    这同样会导致许多严重的后果,不管是贪污腐败,还是官吏钻营,都很容易滋生温床。
    而现在,二舅子所提供的这些思路,的确让朱标感觉自己仿佛看到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光是将吏部一分为三,以及将户部一分为二。
    仅仅两招,不但分薄了吏部与户部的权柄,同时也能够令各部门专人专事,又还能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再加上那御史台以及锦衣卫,等于是给朝廷的官员的廉洁奉公,加上了好几道保险。
    越想便越觉得二舅子这招实在是最优选的朱标。
    直接站起了身来,一把扯向常升就想往外走。
    “姐夫你这是要上哪去?”
    “自然是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父皇,让他可以少掉许多的后顾之忧。”
    看到朱标一脸理所当然的模样,常升不由得发急。
    大手轻扯,就将这位姐夫哥扯回到了案几跟前。
    “姐夫,万万不可如此,您可别忘记了,咱们之前的约定。”
    这下子,朱标顿时反应了过来,自己可是答应过常升。
    他倘若有任何利国利民的良策,他若不愿意,那么自己这位姐夫哥就只能厚起脸皮把这份荣誉扛起来。
    听到了二弟之言,再看到夫君那奇怪中透着扭捏的表情。
    常溪这位直女头皮都麻了,甚是警惕地揪了把夫君。
    “你们两个怎么鬼鬼祟祟的,大男人之间还有约定?”
    看到大姐常溪那狐疑中透着杀气的眼神,常升脸色一黑。
    “姐,不是你想的那种关系,我跟姐夫清清白白的。”
    朱标赶紧凑到了妻子耳边一阵低声嘀咕。
    常溪这才恍然大悟,旋即不禁为自己危险的思想有点脸红。
    “你们聊,我去瞧瞧雄英那小子,看看他是不是又在调皮了。”
    看着常溪那略微有些仓皇的背影。
    朱标与常升的脑子里边不约而同地冒出了一个疑问。
    娘子(大姐)到底平时都在看什么样的闲话杂书?
    旋及二人不约而同地望向彼此,露出一个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笑容。
    “我姐(你姐)开玩笑呢……”
    “哈哈哈,太好笑了。”
    常升及时弥补,抹了把脸赶紧强行扭转话题。
    这是姐夫的家事,自己不必过多关注。
    “姐夫,其实今日我来寻你,为的是一件要紧之事,此事唯有姐夫你能够助我一臂之力。”
    朱标刚刚才从二舅子口中得到了那样一个足以左右未来大明走向的良策。
    听到了这话,自然是拍着胸口作出了保证。
    “你且说来听听。若是姐夫能够帮得上忙的,定然不会推辞。”
    “不过先说好,我五妹的事情,我可没办法作主。”
    这话很没担当,明显就说明姐夫哥在陛下跟前有点怂。
    不过常升并不在意,毕竟娶媳妇这样的事情。
    必须飞龙骑脸式的直面困难。
    既然朱宝贞对自己也有意思,而自己同样也希望能够迎娶这位知书达礼又漂亮的公主殿下。
    欧阳伦那个小垃圾,就该消失在朱宝贞的未来之外。
    一想到亭亭玉立,丰腴婀娜的朱宝贞俏生生站在跟前。
    一双楚楚动人的水眸羞嗔交织的可爱模样。
    娶媳妇就该娶这样臀比肩宽,看不到脚尖,饿不着孩子和夫君的好女子。
    “小弟我对安庆公主殿下满满的爱慕之心,自然是要自己努力争取。”
    “这事跟公主殿下没有关系,而是跟小弟我被陛下授职,让我觉得有些不妥。”
    常升这话,直接就把朱标给整懵掉。
    “不妥?为是为何,莫非,你觉得员外郎还不够?”
    “不是,小弟觉得,最适合像我这样官场新丁的位置,是县令、县丞,而非是中枢要员。”
    朱标有些发愣地看着常升,面色变得慎重起来,抬手示意常升继续。
    常升看到姐夫哥的态度,心中暗喜,继续一副忧国忧民的嘴脸道。
    “在小弟看来,员外郎,主事这些位置。
    应该交予那些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的老官吏,方才能够避免耽误国家大事。”
    “而非是像小弟这样粉嫩的官场新丁,直接就被扔到那种要害位置上去。”
    “这样非但不能培养人才,反倒是有拔苗助长之嫌。”
    “历朝历代的一甲进士及第者,都甚受天子重视。”
    “往往都会被朝廷委以重任,甚至就连升官都比一般人快。”
    “可越是如此,就越应该明白‘欲承其冠,必承其重’的道理。”
    这绝对不是因为常升知道用不了多久,中书省官吏几乎全被老朱扔进大理寺吃牢饭。
    而是因为,他真的很想要替大明朝解决一个大问题。
    就是未来的内阁眼高手低的大问题。
    想一想唐、宋,虽然出了那么多的权相,奸相。
    但是同样也有不少名垂青史的名相、贤相。
    而且这些人里边,状元郎可是不少。
    但为何到了明朝之后,那样出类拔萃,以天下为己任的名臣少得可怜?
    常升觉得后世的分析很对,那就是明代阁臣绝大部分都出身于翰林官。
    内阁成员没有丰富的地方行政经验,甚至可以说毫无地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