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常升:你们脱不掉的长衫,我敢脱
作者:悠小淘   我岳父是朱元璋最新章节     
    因为科举之后这些科举精英就直接就选拔进了翰林院。
    没有地方上履职的经验,他们根本不了解民间疾苦,不明白百姓需要什么。
    成天呆在那清贵的翰林院中,不是玩勾心斗角,就是琢磨着怎么沽名卖直刷声望。
    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直入内阁,这样的人才在大明朝可谓是数不胜数。
    哪怕是到了后世的现代,对于官员和将军的选拔,也都是必须要通过基层的实践和锻炼。
    唯其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和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经验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此乃至理名言。”
    “所以,我希望能够能够切实的履行这句格言。
    从基层做起,好了解到那些百姓有什么样的诉求。
    明白身为官员,如何做事才是对百姓最为有利的。”
    “唯有如此,当有朝一日,我也能够在朝庭上居于高位之时。”
    “做事之前,也会仔细地考虑,做的事情于国于民是否有益……”
    二舅子的这番话,落入了朱标的耳中,着实让他颇受震动。
    原本以为这位二舅子是嫌官职太低,想要再往上。
    结果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如此的忧国忧民,所考虑的乃是大明的未来。
    “我当真没有想到,升弟你居然能够有这样的想法。”
    “实在是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之外。”
    “我大明,若是能够多有几位像你这样不计个人得失,一切将朝廷,将百姓放在前面的才俊。”
    “我大明当能昌盛百世,何愁内忧外困。”
    激动得脸都发红的朱标没有再说下去,而是直接抄起了酒杯,与二舅子走一个。
    一切尽在不言中,都在酒里。
    常升看到跟前感动到无法自已的姐夫哥。
    内心颇为美滋滋,他觉得自己的道德已经得到了升华。
    为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前途命运,而是为了家国天下。
    堂堂状元公,不愿意呆在国家中央部门里边混吃等死。
    而是愿意深入民间与老百姓打成一片,这么高尚而又伟大的情操。
    难道不值得小小地自我骄傲一把吗?
    另外一个历史时空的那些内阁成员,想必此刻正隔着历史时间线正朝着自己不停地开合着嘴皮子,骂得很脏。
    但没关系,自己就是要当大明读书人的表率。
    他们脱不下来的长衫,老子来脱,别说长衫,老子连兜裆布都敢一起脱了。
    越想越觉得热血沸腾,额头都热冒汗的常升直接扒掉了自己的长衫。
    不过里衣和兜裆布自然要保留,避免姐和姐夫误会。
    “来,姐夫,咱们再走一个,都在酒里。”
    “哈哈来来来,升弟你再仔细跟我就叫说那取缔宰相之后的那些。”
    “许多的细节我还没弄明白。”
    “这当然没有问题,姐夫你有哪点没明白,只管提。”
    。。。
    文成殿内,朱元璋阴沉着脸,手轻抚着颔下三缕长须。
    此刻,前来密奏的毛骧已然起身,顺从地退到了殿门外。
    留下朱元璋一人立身于殿内负手缓行。
    毛骧所来密奏之事,正是与那位当今宰相胡惟庸有莫大的关系。
    就在今日,因罪失职,之后让其带罪立功,偏又无功而返的平凉侯费聚,推金银古玩之物,前往拜访胡惟庸。
    已经失去了职务的费聚这么做的目的,不言而喻。
    这自然也让老朱相当的不爽,
    他胡惟庸,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他这么做,是想要干嘛?
    难不成,他还想要为那费聚作主,让他重新复职不成。
    “上位,上位,这是凤阳那边传来的吴伯宗上书……”
    此刻,马仲良手捧着一个匣子快步来到了殿内,恭敬地双手奉上。
    朱元璋听到了这个名字,双眉不禁一扬。
    吴伯宗,这可是大明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位状元,才华学识皆是上上之选。
    甚得老朱的喜爱,并且对其委以重任,与学士宋讷编修《大明日历》。
    只是后来被胡惟庸弹劾他自恃才高,行事跋扈,甚至多次顶撞上官。
    还弹劾他胡惟庸这位能臣干吏行事不法惹恼了老朱。
    倘若是其他官吏,剁了也就剁了。可他吴伯宗是自己开国以来的头一位状元。
    祥瑞一般的存在,杀是不能杀,最终就是将他给谪居于凤阳。
    而随着近几年来,胡惟庸行事越发跋扈,令老朱终于开始反思起自己是不是对胡惟庸过度信任。
    亦开始怀疑吴伯宗是不是被冤枉的,便差使前往凤阳探望吴伯宗。
    老朱接过了吴伯宗的上书,里边的内容,让老朱两眼一亮。
    看来,他虽然谪居于凤阳,但是终究没有忘记自己是大明的臣子。
    对于现如今大明的诸多事务仍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且吴伯宗还对于此次大明的科举改革表达了自己激动的心情。
    可是后面的内容,让老朱地面色渐渐地阴沉了下来。
    这封上书的后半部份,则皆是进言那胡惟庸专横放肆,多为不法,不宜独任,亦不可久任。
    久之必为一国之大患,恳请陛下明查,言辞之恳切,亦让老夫动容不已。
    若是一年多之前,老夫铁定不会这么想,可是这期间,已然发生的许多事情。就足以证明。
    胡惟庸,远远没有自己所想象中的那么诚实恳干,兢兢业业。
    老朱阴沉着脸,沉吟许久之后,快步来到了书案前,开始提笔。
    两个眼圈隐隐发黑的朱标,此刻终于来到了文成殿外。
    第一眼就看到了那立身于殿门之外的毛骧。
    而毛骧也赶紧上前恭敬行礼。“微臣参见太子。”
    “毛卿不必多礼,陛下今日几时醒的,一直都在忙吗?”
    “陛下今日寅卯之交醒的,因为今日没有朝会。
    所以陛下看了半个时辰的书,活动了会,就开始处置公务直到方才。”
    朱标抬起了脑袋,打量了下已然临近午时的阳光。
    不禁有些唏嘘,那眼眶发黑的双眸中闪过了一丝坚定。
    大步朝着文成殿内快步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