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西域叛乱
作者:鹿门一儒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自从感业寺回来后,正当袁天纲准备找机会去面圣,将武媚娘在感业寺的艰难生活状况告之他时,结果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打乱了。
    这两年,左骁卫将军、泥伏沙钵罗可汗、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趁着西突厥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薄利特勤)与真珠可敦的先后离世,在西域招降纳叛、将一些逃散的西突厥部落召集起来,手中的人马逐渐多起来,拥兵几十万,封其长子咥运为莫贺咄叶护,气焰开始嚣张起来。当他听说唐太宗驾崩,趁着目前大唐主少国疑的机会,他派兵袭击大唐帝国安西都护府的西州与庭州,攻陷金岭城及蒲类县,杀死掳掠几千人。庭州刺史骆弘义急忙三百里加急上表禀报。
    新皇李治刚登基,担心国内政局不稳,就采取招抚政策,派遣通事舍人桥宝明飞驰前往焉耆城安抚阿史那贺鲁。桥宝明劝说阿史那贺鲁退兵,让他送咥运入朝做宿卫官,并授给右骁卫中郎将,但阿史那贺鲁予以拒绝。
    李治看招抚政策失败,就只好采取进剿政策,他下诏命:
    “郕国公、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葱岭道行军大总管,袁天纲、苏定方为行军副总管,征发秦州、成州、岐州、雍州各府兵力三万人及回纥五万骑兵讨伐阿史那贺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初,契苾何力、袁天纲率军到达西域后,与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军队进行了大战,四战四捷。
    一战一捷:五月初五,契苾何力、袁天纲率军到达牢山(今新疆阿拉沟),把阿史那贺鲁派来的处月部首领朱邪孤注打得大败。朱邪孤注连夜逃遁,苏定方率领轻骑兵追击,追了五百多里,生擒朱邪孤注,斩首西突厥士兵九千级。
    二战二捷:五月初九,唐军继续攻击西突厥,与西突厥歌逻、处密两部在榆慕谷(今新疆吉木萨尔)交战,大败歌逻部与处密部西突厥军队,斩杀西突厥士兵一千多人。
    三战三捷:五月二十日,唐军在咽城(今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攻击突骑施、处木昆等部,一鼓作气攻下咽城,斩杀西突厥士兵三万人。
    四战四捷:六月十二日,唐军兵峰直指焉耆城,刚到达鹰娑川(今新疆焉耆城北小裕勒都斯河)时,阿史那贺鲁率领西突厥军队主力五万骑兵正严阵以待,苏定方主动请缨率领五百名骑兵飞驰前往攻击,西突厥军队大败,阿史那贺鲁一看形势不对,率领败兵就准备脚底抹油溜之乎,苏定方追逐逃奔的突厥败兵达二十里,俘虏了阿史那贺鲁,杀死俘获的突厥士兵有一万五千多人,缴获的马匹和军械器物无计其数。
    大败西突厥军队后,契苾何力率领唐军乘势占领焉耆城,然后派军四处攻占西域各城。
    十一月初五,契苾何力率领唐军班师回朝,这是李治自登基以来第一次对外作战,而且大获全胜,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军心,朝廷上下欢欣雀跃。
    李治龙颜大悦,在承天门举行了献俘阿史那贺鲁的仪式,及在太庙举行“待告礼”后,对出征将士进行了封赏:
    “加左骁卫大将军、郕国公契苾何力食邑增至2500户;
    加封侍中袁天纲为襄国公,赐正一品紫色官服,加封食邑增至1500户;
    加封苏定方为云麾将军,赐从三品紫色官服。”
    同时,李治赦免了阿史那贺鲁的死罪,把他所管辖的地盘分设了蒙池、昆陵六个都督府,全部隶属于安西都护府,任命麴智湛为安西都护。没多久,阿史那贺鲁就死了,被埋葬在颉利可汗的坟墓旁边。
    然后,李治在太极殿举行了盛宴,犒劳出征将士们。次日,李治单独召袁天纲进宫了解这次远征西域详情。
    袁天纲详细地汇报这次征途的艰辛,及大败西突厥军队的英雄事迹,李治大为感动,说道:
    “姨父,朕刚登基,就要辛苦你远征西域。”
    “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职责所在。” 袁天纲豪迈地回答道。
    “先帝突然撒手而去,朕仓促即位以承大统,成天见到堆积如山的奏章,头都大啊!多亏姨父您鼎力相助。” 李治无奈地叹息道。
    袁天纲见李治一脸的愁容,就安慰道:
    “陛下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辅政大臣们倾力辅佐,可以少操不少心。”
    “朝堂上有你们辅佐是省了不少心,后宫却每日让朕烦心无比。” 李治无奈地摇摇头。
    “有王皇后主持后宫,可以为陛下分忧。” 袁天纲说道。
    “王皇后?哼!自我们成婚以来,她一直未能给朕生下一男半女,还整日里跟萧淑妃争风吃醋,把后宫搞得乌烟瘴气。” 李治忿忿不平地说道。
    袁天纲一看四下无人,时机已到,于是他从怀里掏出玉佩递给李治。李治定睛一眼,原来是自己曾委托袁天纲交给武媚娘的定情信物,他急切地问道:
    “武媚娘在感业寺可好?”
    “不好!”
    “她怎么不好了?” 李治急忙问道。
    袁天纲就把他曾在感业寺参加药师佛诞辰法会时,遇到武媚娘时所见所闻全部告之李治。李治听罢,扼腕叹息,久久沉默不语,两行清泪流下面颊。
    过了好一会儿,李治才打破沉默,说道:
    “姨父,朕决定诏命武媚娘还俗回宫,加封她为昭仪。意下如何?”
    “陛下,切不可贸然行事!否则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这些辅政大臣们会拼命反对的。” 袁天纲急忙制止道。
    “朕将自己喜欢的女人纳入宫中,难道不行吗?” 李治忿忿不平地说道。
    “陛下,毕竟武媚娘曾是先帝的才人,在名分上是你的继母,直接纳妃是不合礼仪的,会遭世人议论的。” 袁天纲劝说道。
    “朕不管什么礼仪,也不怕什么世人议论,朕只想跟自己喜欢的女人在一起。” 李治倔强地说道。
    “陛下,臣建议陛下不可鲁莽行事,而是等待时机,从长计议!” 袁天纲劝道。
    “如何从长计议?” 李治问询道。
    “陛下,现在朝堂上,长孙无忌、褚遂良与王皇后舅父柳奭三人结成一个辅政大臣集团,权势滔天、党同伐异,陛下现在仅是垂拱而已。如果陛下急于让武媚娘进宫,不但会因他们拼命反对而事不济,还会适得其反给武媚娘带来麻烦。因此,臣建议寻找时机,徐徐图之。” 袁天纲建议道。
    “姨父,但闻其详!” 李治兴致勃勃地听着。
    “陛下,我们只需等待一个时机。如今王皇后无子,听闻在后宫与萧淑妃争风吃醋,当她们俩斗得两败俱伤时,陛下就顺水推舟地接武媚娘来平衡宫斗。” 袁天纲丝丝入扣地分析道。
    “从长计议,时间太久了,朕恨不得早日见到武媚娘。” 李治急切地说道。
    “陛下如果想见武媚娘不难,下次趁着陛下去感业寺给文德皇后祈福的机会,就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密会武媚娘。” 袁天纲献策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此计神妙!” 李治连声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