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错综复杂的局势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   寒门崛起,我在大梁权倾朝野最新章节     
    当晚,杨毅三人在靖王府聊到深夜方才离开。
    不在庙堂,自然不清楚朝堂上错综复杂的关系。更不清楚大梁的现状,表面的繁华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尤其是听梁浩宇和谭文龙的讲述,杨毅才知道大梁最真实的情况。
    摆在大梁面前的危机不但有外族,还有地方上。更严重的就是朝堂,旧贵和新贵之间党争。也就是,太子之争。
    自古权利之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新贵和旧贵之间必有一方倒下,这才是大梁最严重的危机。
    永年帝虽然久不临朝,也深知这样下去,大梁早晚会灭亡。
    他虽有心整顿,但已力不从心。如今朝堂上,以王欢为首的旧贵集团势力庞大,一旦轻易动他们,只怕引起更大的祸乱。
    永年帝唯一能做就是扶持新贵,用来对抗旧贵。这些年永年帝一直在想破局之法,如今大梁不只内部矛盾恶化,就连地方上也乱象丛生。
    尤其是永年帝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太子之位依旧存在悬念。其实大家心里清楚,永年帝更倾向于靖王。
    只是碍于旧贵势力,一直下不了决心。到底是把国家交给门阀,还是摒弃门阀,这关系国家存亡。
    无论哪种结果,永年帝都还在观望中。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就算立靖王当太子,靖王未必就能顺利登上皇位。
    如果让庆王当储君,那么包括靖王在内的新贵,只怕难逃一死。一旦朝堂没有对抗门阀的力量,那么大梁就算不亡,后世之君只怕也不过是门阀间的玩物。
    永年帝并不是昏君,只是用这种形式在对抗门阀。他一直在等,等一个可以破局之人,等一个可以对抗门阀的人。
    这次科举,永年帝也是想做最后的挣扎。希望可以培养一批人才,来打破现在的局面。
    回去的路上,杨毅和张晋,陈武都陷入了沉默。今天的信息量实在是大,大到他们一时间难以消化。
    是啊!他们此前还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最大的想法也就是科举入仕,造福天下百姓。
    可现实就是那么残酷,大梁处于崩溃边缘。他们这群新晋士子,要么随波逐流,淹没在洪流之中。要么逆流而上,力挽狂澜。
    回到客栈,大家早就睡着了,安安静静的。
    “要不去我那坐坐?”陈武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杨毅和张晋对视一眼,微微颔首:“好啊。”
    陈武的房间就在张晋的隔壁,三人默契的来到这,陈武点燃烛光,又给两人倒了一杯茶:“刚刚在王府,说话不是很方便,现在说说吧!”
    的确,大家心里冲击很大,自然有很多话说,
    杨毅接过茶杯,率先开口:“自古以来,党争之祸不亚于猛虎。一旦卷入其中,福祸难知。可我们又不得不牵扯其中,唯一能做的,就是迎难而上。坚定的拥护靖王殿下,为大梁也为天下百姓,改变这世道。”
    “说的好。我虽没读多少书,但也深知大丈夫处世,当为国立功,为民立命。我没有多大能力,只有一腔热血报国。将来师弟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纵然是一死,也绝不后悔。”陈武有心报国,却没门路。心中抱负,也只能仰仗杨毅和张晋了。
    张晋笑道:“师兄此言豪迈。正如师兄所言,将来有多大能力,我就办多大的事。虽不敢说改变这世道,但至少也要造福一方。若是这世道变的不如我们心中想象那般,我也会用生命去守护一方。纵然一丝死,也问心无愧了。”
    杨毅拱手道:“就让我们携手共进,迎难而上。若是改变不了这个世道,那就成为这乱世中的先驱。”
    “哈哈哈,好。哪怕这世道再昏暗,我们也绝不随波逐流。若不能青史留名,那就长埋这世道。”
    “说的好。”
    兄弟三人一条心,都有自己的一腔热血。
    杨毅更是如此,既然上天让他再活了一次,绝不能碌碌无为一生。
    杨毅回到自己房门外,已是后半夜了。
    柳嫚熙哪里睡的着,一有一点响动,就会起来看。见有人叩门,立马就起床了。
    “熙儿是我回来了!”
    “相公。”
    房间里传来柳嫚熙欣喜的声音,门一开柳嫚熙委屈的看着杨毅:“相公,怎么才回来啊!”
    杨毅微微一笑:“在王府待到深夜,回来又在陈师兄那里坐了许久。”
    “噢,相公不在,我根本睡不着呢。”
    “下次尽量不晚归。”
    “嗯嗯。很晚了,相公我们休息吧。”
    “好。”
    杨毅简单的洗漱了一下,宽衣解带的上了床,柳嫚熙就搂住杨毅,躺在怀里没一会就睡着了。
    杨毅看着怀中娇妻,却是怎么也睡不着。他要走的路充满了未知,就怕辜负了柳嫚熙。
    会试在八月底,离考试还有接近一个半月时间。杨毅等人与在江都一般,每天都会聚在一块交流文学。
    空闲时间,也会结伴夜游京城,偶尔会受邀前往靖王府。
    期间杨毅还与一众学子去拜访刘淌,刘淌很是看好这一批学子,对他们有着很大信心,尤其是杨毅。
    杨毅在江都文比中一举成名,不仅在江南士子心中有极高名望,就连北方士子也熟知杨毅的名号。
    加上刘淌回京后也帮着造势,杨毅在文坛中也有了一席之地。
    更称奇的是,江都乡试中与杨毅结交的十八人,全部高中。这让很多北方士子,对杨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随着杨毅来京的消息传开,客栈每天都有北方学子前来讨教。杨毅和一众人对来访的朋友,都是畅所欲言。
    一时间,客栈的人越聚越多,西城倒是成了天下士子齐聚的地方了。
    杨毅的声望也随之越来越高,不敢说天下皆知,至少在京城也能耳熟能详。
    不只是士子在关注他,就连官场上的人,也开始关注杨毅。尤其是旧贵集团的官吏,他们对寒门出身的杨毅很抵触。
    要知道,在封建时代,门阀虽然强大。但士子群体依然不可忽视,一旦这群人聚集在一块,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杨毅现在身边就聚集一群与他一样的寒门士子,这对旧贵来说,就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要知道当年红极一时的谭文龙,就是因为有一群这样的人追随,才会掀起一场改革动荡。
    只是谭文龙的改革,最终还是被旧贵淹没了。现在又来一个寒门杨毅,自然引起旧贵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