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父子唱双簧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   寒门崛起,我在大梁权倾朝野最新章节     
    这事终于到了点子上了。
    永年帝正色道:“地方投献一事,不得不查。那些仗着自己是门阀的人,在地方上胡作非为,也是时候让他们付出代价了。”
    “不过嘛,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剥夺门阀的利益。如果真是他们的土地,无论多少,都不可追究。如果发现是以投献之名,则严令将百姓土地归还,补交齐历年税收即可免罪。”
    “为了保证门阀的利益,此事也不要闹大。靖王你不是查到了岭南的宜章县吗?就挑一些严重的地方,正好派遣此次新晋的进士,对这些地方进行彻查即可。”
    梁浩宇拜道:“儿臣遵旨!”
    永年帝点了点头,看向王欢:“王相,你觉得如何?”
    “这……?”
    王欢彻底懵了!
    到现在他才反应过来,永年帝这是和靖王唱双簧。至于真正的目的,他还真不敢确定。
    如果说永年帝这是针对门阀的决定,看着像,可又看着不像。
    岭南什么地方?穷乡僻壤。王欢这些大门阀,都瞧不上那些地。你永年要查,不查富庶之地?去针对一些偏远地方的门阀?
    刚刚还要杀人,现在又说只追投降的事?而且,只要补了钱,啥事没有?该是你的地,还是一分钱不交。
    这么一想,王欢倒是更觉得永年帝在变着法弄钱。如果只是弄钱,那对王欢来说,倒是不痛不痒。
    只要不影响大门阀的利益,无所谓。
    而且,他相信,永年帝绝不敢真把所有门阀得罪。
    想到这些,王欢拜道:“微臣自当谨遵圣命!”
    永年帝要的就是这种结果,点了点头:“那好,既然王相也没意见!那此事就这么办。从中挑出几个地,放一些新晋进士去地方上彻查此事。一来可以追缴一些钱两充裕国库,二来也算对这些进士考核。”
    “吾皇英明!”
    群臣拜道。
    永年帝继续道:“这件事既然是靖王提出,那地方与官员的指派,也就由靖王决定。”
    “大家有异议吗?”
    “臣等不敢。”
    “那好。”
    永年帝再次坐上皇位:“宣一甲进士进殿。”
    “皇上有旨,一甲进士进殿。”
    杨毅等人听到召见,立马进入金殿。
    众人纷纷跪地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年帝看向三十名进士,说道:“封。”
    “遵旨!”
    就见一名太监手拿圣旨,高呼道:“金科状元杨毅,赐封文渊阁编修,御书房行走。赏银百两,赐宅。”
    杨毅拜道:“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金科榜眼王文忠,赐封文渊阁副编修。”
    “金科探花范同书,赐封文渊阁副编修。”
    ……一道圣旨,封了几十个官位。
    唯独张晋和张栋几个寒门出身没有赐封,而是待定。
    被赐封的,则全部都是留京的。
    最大的官也才正六品,文渊阁编修。不过别看只是正六品,这可是文渊阁编修。官不大,却是帮皇帝编辑修改的。还赐上书房行走,这可是莫大殊荣。
    等于说,杨毅从现在开始,就是永年帝的总秘书长。
    余下的进士,要么被破格留京,要么就被打发到了地方从吏做起。
    总之,这次除了极少一部分待定。其余寒门,留京的只有杨毅和范同书。其余留京,全是门阀要么就是贵族子弟。
    封赐完后,杨毅就被带到文渊阁上任了。从这天,杨毅才正式成为一名官员。
    永年帝也是破天荒下朝后,带着梁浩宇和两位相爷来到文渊阁。
    杨毅和范同书还有王文忠正在阁中,三人见到皇帝立马下拜:“臣拜见陛下。”
    永年帝微微一笑:“都起来吧!”
    说着永年帝来到办公的地方落座,示意道:“大家坐。”
    杨毅三人不知干啥,则站在门口候旨。
    太监这时,给阁中几人都奉上了一杯茶。
    永年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哎!”
    “朕这次是真没办法了,燕州的边事,一年就要七百万两白银。凉州现在又发生叛乱,平叛要钱,安抚百姓也要钱。没钱,什么事也做不了。这次不得已要对地方上整顿了,不搞点钱怎么行?你们说是不是?”
    王欢眼角一抽,笑了笑:“陛下说的是。”
    永年帝继续道:“你可别多心,朕也不是针对门阀。不过,地方上有些人的确做的过分。国库的钱,他们也狗胆包天敢吞。朕要是再不整顿一下,成何体统。”
    “陛下所言极是,有些人仗着一些特权,简直就把国家律法当成儿戏。变着法的钻空子,掏空了国库。”刘宗仁气愤道。
    王欢闻言,一脸不高兴道:“刘相,你不会是在意指我吧?我们的特权,那也是祖上用命换来的。至于,你说钻空子,我从来就没有。”
    “我可没点名道姓。”
    “哼。”
    永年帝见两人又掐起来,说道:“靖王,你心目中可有人选?”
    “父皇,儿臣心目中已有了人选。”
    “噢,说说看。”
    “是。”
    梁浩宇说道:“张晋,张栋,许致远,杨鹏飞,何有为……这些人都很清正,儿臣对他们有信心。可以派他们去地方上,彻查投降的事。”
    永年帝点了点头:“都是些青年才俊,让他们去地方历练历练也是不错。”
    “你们觉得如何?”
    刘宗仁说道:“臣没意见!”
    王欢不忘看了一眼门口的杨毅,心想着,这群人有五个是杨毅的好友。
    “臣也没意见。”
    王欢倒也没多想,对于被外放的人,他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现在他唯一有点担忧的是杨毅,这个人和靖王走的很近。而且,杨毅还和永年帝秘密交谈过。
    尤其是永年帝明显喜爱杨毅,现在杨毅又被封为文渊阁编修,上书房行走。
    这已经摆明,永年帝在重点培养杨毅。不出意外,只要杨毅留在京城,不出两三年,就能身居高位了。
    这可是王欢最不愿意看到的,倒不是他怕杨毅,而是杨毅这个人在士子心里有着极高声望。
    尤其是这次会试中,简直就是寒门士子的领袖人物。这要是让杨毅当权,将来振臂一呼,朝堂上全是杨毅的人。
    这么一想,杨毅的威胁比刘宗仁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