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收复四府三十七县
作者:写封情书给自己   寒门崛起,我在大梁权倾朝野最新章节     
    如果前面养军担心钱粮问题,现在杨毅就是养十万大军,也没有什么压力了。
    尤其是占据凉州府,有钱有粮的情况下,杨毅所考虑的就是训练一支强大的凉州军了。
    想要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要有足够的军需。杨毅将泰安的制造局迁到凉州,开始打造军需武器。
    尤其是对火炮和火铳的研制,必须提上日程。这是杨毅早就定的方案,如果在泰安没有条件,那么在凉州就有足够的条件了。
    洪杉接到这个艰巨任务,带着上百个巨匠,日以夜继的打造军需和研制火炮火铳。
    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强军需要时间。眼下当务之急,还是防守。
    杨毅让陈武和许广担任城防的任务,加强构建防御工事,准备迎接刘力的大军。
    一方面着手收复平泽和龙窟两地,现在凉州已经得回来了,也是时候和朝廷重新取得联系。
    这个任务,杨毅交给黄磊和李剑。他们是降将,正好用他们去劝降平泽和龙窟。
    李剑和黄磊得到重用,自然是尽心尽力办事,两人各自前往两地,做着劝降的工作。
    很快五天时间过去了。
    时间来到永年十九年十二月初。
    今日天空飘起小雪,凉州天气降至冰点。
    公堂上,杨毅坐在火盆前正处理公事。
    “报,大人。反贼五万大军,已抵达城外十里处安营扎寨。”
    杨毅点了点头:“嗯。”
    杨毅对此倒是没太在意,刘力的援军本就在路上。好在五天前,他已经攻下凉州。
    现在杨毅更加不会怕了,别说五万,就是三十万也不会害怕。
    如今凉州天寒地冻,别说攻城,就是在外待着都有点顶不住。
    果不其然,这五万人马得知凉州丢失,马田战死,根本就不想再前进半步了。
    别说他们没有攻城器械,就是有,这种天气谁也不想去打仗。
    年关将至,天寒地冻的,士兵也压根本不想打仗。
    果然,等到了第二天,凉州一片银装素裹。
    城外的五万敌军,待了一晚上,第二天灰溜溜的撤军跑了。
    这下,杨毅彻底松了口气。
    自从来到泰安,就从没有如此轻松过。
    好消息接踵而至。
    黄磊和李剑同时回来,两人带来好消息,平泽和龙窟守军,都愿意归顺朝廷。
    杨毅得知消息,更加欣喜若狂。
    只要这两地归顺,那凉州以西的四府三十七县,全部收复。
    不但如此,杨毅现在可以向朝廷汇报战况了。
    从凉州丢失,到现在快一个半月时间。朝廷一直没有凉州的消息,杨毅也失去了朝廷的消息。
    当晚,杨毅回到住处,就着手准备上奏天子。
    “相公,怎么回来了还忙个不停。”柳嫚熙见杨毅回到住处还不歇息,递过来一杯热茶说道。
    杨毅看着她,露出一丝笑容:“自从凉州丢失,我与朝廷失去联络。如今凉州四府三十七县收复,我该上报朝廷了。而且,此番三战中,师兄与许广,还有杨铁柱等弟兄,功劳甚大,也是该为他们请功了。”
    “再者,凉州四府三十七县,大多无官员坐镇,这也要朝廷安排。”
    柳嫚熙一笑:“相公为国为民,陛下肯定会重赏。相公也肯定会加官进爵,将来官至宰相,也不是不可能。”
    “哈哈,那你也是宰相夫人咯。”
    “那是自然。”
    “熙儿,这些天委屈你了。”
    “跟在相公身边,一点也不委屈。”
    “嗯。就是不知道爹娘,是不是还以为我们出事了。也得给家中寄去一封平安信。还有,久不收师兄的书信了,也不知道他在清平府还好吗。”
    “嗯嗯,我也给爹爹写一封。”
    “好。”
    一想到张晋,杨毅不由一笑。
    自从凉州丢失,他与张晋也失去联系。
    写完信后,次日杨毅安排亲信之人,亲自带着捷报入京。
    凉州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消息其实早就传到了关州境内。
    大家都相互之间传言,只是都不敢确定。
    尤其是关州的平叛还在继续,永年帝虽然派曹震坐镇关州,但效果也就那样。
    关州的叛乱还在延续,燕州之地叛乱也在持续,朝廷两路平叛,几乎都没有什么进展。
    如今大梁是风雨飘摇,永年帝每天忧心忡忡,各地除了要钱要粮,毫无建树。
    永年帝还不得不给钱给粮。
    朝堂上也没省心事,以王欢为首的氏族,也都在蠢蠢欲动。
    转眼十天过去。
    来到十二月十五日,又快年关将至了。
    今日又是十五大朝会的日子。
    大梁金殿之上,永年帝坐在龙椅上,有气无力。这一个多月,他身体每况愈下,脸色苍白。
    “又是要钱要粮。”
    “给了那么多钱粮,两地叛乱还在延续?曹震,王青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永年帝怒斥道。
    最近一个月,他每天都在筹钱筹粮。可那么多钱和粮食给了,两地平叛依旧没有起色。
    这样耗下去,大梁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陛下,燕州,关州反贼势大,一时间难以平息。耗钱耗粮,也是在所难免。”王欢拜道。
    永年帝怒道:“一时间难以平息?一群乱民而已,有这么难平?”
    “陛下息怒!微臣相信,叛乱很快就会平息。”
    “不要再说了,这种话朕已经听烦了。你自己看看这些奏报,不是邀功,就是要钱。反贼倒是越来越多,再这么下去,大梁都快亡了,还在要钱要粮。”永年帝怒斥道。
    梁浩宇出班拜道:“父皇,曹震王青平叛不利,儿臣认为应该另派将领前往。”
    “靖王殿下,平叛哪是一天两天就能平息。再者,临阵换将,兵家大忌。何况,燕州和关州依然在掌控中。怎么能说曹震和王青平叛不利呢?”王欢淡淡道。
    “当初胡适和章雍也是王相力保,现如今凉州呢?皆在反贼手中。难道,要等关州和燕州丢了,才换将不成?”梁浩宇冷嘲道。
    王欢闻言脸色一沉,拜道:“陛下,既然靖王这么说,微臣同意撤换曹震和王青。只是微臣要多说一句,一旦撤换这二人,引起更大的风波,那就请靖王一人承担后果。”
    梁浩宇冷声道:“王相此言何意?莫不是想说,撤换曹震和王青,两地氏族想造反不成?”
    “靖王殿下,微臣可没这么说。你要是这么想,那就随你好了。”
    “你……。”
    梁浩宇拜道:“父皇,王欢明显是在拿氏族威胁父皇。这天下到底是氏族的天下,还是父皇的天下?”
    永年帝见梁浩宇把话说的这么露骨,训斥道:“闭嘴。王相也是为大局考虑,如今两地反贼势大,的确不宜换将。再者,朕难道让你们一群文人去统兵不成?”
    “父皇……。”
    “好了,不要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