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一大早,张春摔了一跤
作者:花玉石   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最新章节     
    一大早天刚亮,张春从自家屋里出来,往南边村委办公房去上班。
    大坪村里,这么早出门忙起来的人,他觉得除了他没别人。
    虽然是大坪村的一个小村长,但张春这几天有个深切感受,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关注在他身上。
    这个感觉让人飘忽的不要不要。
    大坪村长开小车出去万众瞩目。
    脑子里想得飘忽忽,眼睛看本子上算的账。
    昨晚算了半夜算好的数字,今天早上睡醒一看,有些地方还是不对。
    罗家湾的西瓜装了二十多天,昨天正式结束,从第一车算到昨天的最后一车,从刚开始的一毛二算到后面的一毛。
    发价从一毛八到一毛五不等。
    有几车瓜两毛钱发。
    这些数据在张春这个账本上,一天一天过来,记得清清楚楚。
    可算来算去就是算不出来一个一致的总数。
    路晶和李艳笑他做无用功,他算的账在自己锅里烂而已,算的少了不会真少,算的多了收益也不会真多。
    没必要那样翻来覆去算,非要跟路晶的财务账本上那几个数字一致。
    虽说路晶姑娘给他天天教来教去,他的算盘珠子也拨得啪啪响,越来越熟练,可一觉睡醒,重新算一遍,就是算不对。
    张春觉得自己心里还是要有准确数据,要不然一天迷迷糊糊的。
    一百零三万跟一百零五万差着两万块呢,开什么玩笑。
    眼睛看本子上账目数字,就看不到脚下的路。
    叮铃咣当一个踉跄,四十几岁男人身子朝前栽倒在地上,胳膊肘子着地,摔的火辣辣疼,五个脚指头感觉折了一样。
    平平展展硬化路中间一个大石头,是别人故意摆中间的。
    “谁干的,把人往死绊呢吗?”
    张春一肚子火,谁这么缺德把石头摆在路中间绊人?
    刚算好的账这一摔又忘掉了。
    从杨柳新村开出来几辆三轮车,一拐弯刚好看见张春被石头绊了个狗吃屎。
    三轮车开到张春跟前,杨尕蛋停住车子赶紧跳下来,扶起张村长,连连道歉。
    “张村长这下把你摔坏了,怪我怪我,拉了一趟石头掉下来一块。”
    张春胳膊肘子蹭在水泥地上,破了皮往外渗血,他坐在路边抓了一把土撒在上面,疼的呲牙。
    后面几辆三轮车停住,几个人下来围住张春,问他腰摔着了没腿摔着了没,要不要把他送到卫生院看看。
    张春气呼呼:“拉石头不要拉那么满行不行,掉在路上也及时捡走啊,这下可好,胳膊摔肿了,我割麦子怎么割?”
    杨尕蛋捡起地上的本子看了一眼,也是抱怨:“张村长你走路不看脚下吗,那么大的石头能把你绊倒?”
    张春挖了一眼杨尕蛋:“谁让你这么早拉石头去的?”
    “小川老板和建生队长让我拉的,早拉回来早干活呀!”
    张春的意思,他以为他起的最早去村委上班,没想到杨尕蛋带着几个人开三轮车去河湾里捡石头,比他起的还早。
    这让张村长很不高兴。
    “张村长,我们捡石头砌一道排洪沟护堤,咱村里的地就不会被山水冲刷掉了。”
    村道河湾路两边砌堤坝,保护粮田和杨柳新村不被冲掉。
    砌这道护堤要水泥要石头,从大坪村一直砌到十里外的红沟村,那要捡多少石头才够数。
    这个工程量不小,要花一大笔钱,都是村里出的公款。
    “杨尕蛋,这不是小工程,给咱川子说了没?”
    “还没说,建生队长说我们早起一个小时,先去捡石头,捡到秋天就够了。”
    张春骂秦建生:“瞎安排,你们早起先割麦子,割到十点天热了缓着去,晚上太阳倒过去再割一会儿,捡什么石头。”
    杨尕蛋很难为,收麦子这事儿,听张村长你的还是听小川的?
    “张村长,小川老板说了,收割机收十亩麦,一个小时就收完了,要黄的干干的扎芒才好收,还要黄一周。”
    这让张春越急,再黄一周炸芒,一碰就淌一滩,还怎么收?
    再说了,六月底七月初的天说变就变,有一场暴雨一撒冰雹,地里庄稼打的什么都没有了。
    张春顾不得胳膊疼脚趾头疼,转身往小川家跑。
    收麦子的事,一锅烟的功夫都不能耽误。
    杨尕蛋在他身后喊:“张村长,你的意思我们先去收麦?”
    “赶紧去收。”
    杨尕蛋摇三轮车回杨柳新村,告诉大家,张村长安排的,赶紧收麦,不能等到黄的炸芒。
    张春绕过平安院办公房,小跑去楼房住区找小川。
    给他说清楚,别让大家等着再黄一周炸芒用收割机收,有这一周时间,全村人发动起来,各家的十几亩麦子收的差不多。
    这小子肯定还在睡觉。
    张春跑上四楼,想着会吵醒睡觉的孩子们,敲门声还算轻。
    门打开,侄儿脑袋伸出来,气呼呼:“春叔,你搞什么,一大早的敲我家门,有什么要紧事儿?”
    “川子,你给杨尕蛋他们说的吗,麦子一周后炸芒了用收割机收?”
    “嗯呐,我说的,杨尕蛋他们开三轮车去河湾里捡石头,修护田堤坝的工程不能拖,我帮他们收麦子,一家十亩地,他们杨柳新村人的麦田也就五百亩,一天就收完了。”
    杨柳人劳力腾出来搞土建工程。
    “川子,不行啊,万一这一周下暴雨呢,下冰雹呢,你忘了三年前那一场冰雹,咱地里的庄稼打成歘歘子了,麦子都黄了,抢黄天呀,还敢耽误一周?”
    秦川眨巴眨巴眼,语气轻松:“放心了春叔,86年收麦子季节不会有大暴雨,也不会有冰雹,这一个月只有天热,这茬粮食咱稳稳当当收回来。”
    张春一愣,想到高局给他说的话,这小子有预知年景天气的本事。
    今年春天有没有春旱他知道,夏天有没有严重暴雨冰雹他也知道,秋天有没有洪水他似乎也知道。
    刚开始,张春觉得高局神神道道,对这小子太迷信了。
    可这三年过来,春夏秋冬,大方向年景怎样,小川还真能说准。
    六月底七月中旬收麦季节,他说没有暴雨没有冰雹。
    怪不得这小子对收麦子的事情一点不急。
    “行呢川子,收麦这事儿大家主要听你的,但各家户的麦子还是要开镰收割了,不能干干等着呀。”
    “春叔,你照你的意思安排,我照我的计划干,都不耽误,你进屋说,收麦子的事咱再好好商量一下。”
    张春穿着短袖,胳膊上血糊糊一片,撒在上面的黄土渗透了。
    “这怎么回事?摔了一跤?”
    “杨尕蛋天刚亮就去捡石头了,路上掉了一个,我走路没看见摔了一跤。”
    秦川看他胳肢窝下的账本,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
    “你走在路上看本子算账吗?”
    秦川拽着他到卫生间洗胳膊,擦药包纱布。
    “春叔,以后走在路上别往天上看,看脚下。”
    张春看侄儿一眼,直截了当问:“你说这茬西瓜给我抽多少钱?”
    “你自己的钱还是村委的公款?”秦川嘴角一咧笑着问。
    “当然是村委的公款,你开什么玩笑,我一个月的工资是五百块,我还自己要钱?村里搞建设,花钱的地方多了,一项一项赞,不能有一点马虎。”
    张春顾着嘴上说话,没注意眼前的侄儿用深情的眼光看他。
    “一百万收益抽出来三十万,这不是之前说好的嘛,还有什么可算的。”
    张春抬起脸,嘿嘿笑。
    侄儿说这个意思的时候,张春感觉天地宽阔,世间美好。
    “行了,这笔账不算了,扔过去,从今儿开始,大坪村开镰割麦,咱俩说好的,我带各家各户手工收割,你等一周用收割机收,看谁收的快。”
    麦田的四个方向平整出来了五亩大的麦场,用来晒小川手底下的五千亩麦。
    “川子,四百万斤,你往哪儿装,有这么大的粮仓?”
    “切,春叔,你还愁大坪村没粮仓装四百万斤,四千万斤都能装起来。”
    “你是说大窑洞今年当粮仓?”
    通风透气,保持恒温,能放三年。
    “春叔,一麻包装一百斤,一个窑洞里就能码起来一万个麻包,五个窑洞刚好够装我这五千亩地的粮食。”
    “川子,你三叔说这批粮食往乡上粮仓里装,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秦川一脸疑惑。
    “啥,我的这五千亩粮食要装在乡上粮仓里,谁说的?”
    “你三叔说这几天他正跟粮食局领导沟通呢,沟通好了跟你说。”
    提起粮食局领导,秦川立马想到那帮人没一个好东西。
    他们想绕手腕抢大坪村这茬新麦。
    门儿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