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赤壁之战
作者:正道逍遥   朕有曹操,何惧天下最新章节     
    刘协已经离开了,人马后撤十多里,就连曹操,也抽调出不少人提前后撤,至于黄祖和文聘,也带人离开了。
    很快,曹操就收到了黄盖来信,约定明晚来降,曹操马上做出了回复,表示同意!
    随后,曹操把曹仁找来,叮嘱道:“明晚黄盖就会带人前来诈降,火可以让他们放起来,船也可以让他们烧一些,不然周瑜就不会引上钩,但你务必要取下黄盖的首级,给老夫拔个头筹。”
    为了引诱周瑜上钩,曹操不惜烧掉数百艘船只,甚至,还有不少将士到现在也不知道作战计划,注定要成为无辜送命的炮灰。
    曹操这一次算是下了血本,所以他要先拿黄盖的人头收点利息。
    曹仁用力的点了点头,“主公,你就放心吧,明夜黄盖必死无疑!”
    曹操在曹仁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连曹操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拍人肩膀的习惯的。
    曹操感叹道:“子孝,你也清楚,我和陛下的争斗,形势大为不利,陛下想让我和孙权互相消耗,所以明日这一战不容有失。”
    “主公,我知道。”
    曹仁就像是曹操的亲兄弟一样,他什么都明白。
    曹仁离开后,马上挑选了一群会水的北方士兵,没办法,荆州兵里面水性好的,都已经提前被黄祖和文聘给选走了。
    周瑜和曹操两边都在准备,也都在等待约定时间的到来。
    赤壁大战一触即发,即将上演,刘协派出斥候时刻关注着,探马来回奔驰,每隔一会,就有最新的消息送来。
    而一直都很想表现的杨修,则负责照看有病状的曹兵,早早的远离了战场。
    这对杨修来说是个很不愿接受的苦差事,只要有时间,刘协就会赶过来瞧瞧。
    刘协对这些染了风寒的将士非常重视,专门给他们修建了通风的营寨。
    即便是到了赤壁决战的这一天,刘协还是来了。
    在刘协的要求下,救护队的人都戴着口罩,虽然口罩很简单,和后世的N95,N98不能相比,但刘协还是严格要求,除了口罩,通风的问题,消毒的问题,刘协都非常重视。
    将士们见到皇帝,又感动,又觉得亲切。
    大家都抢着和刘协打着招呼,林彤则是非常担心,来到皇帝身边提醒道:“陛下,您是九五之尊,这不是您该来的地方。”
    林彤生怕皇帝会染上病,真要那样,杀了他,都无法弥补这么大的过错。
    刘协叹了口气,把林彤等人叫到了外面,说道:“马上就要打起来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波及到这里,朕觉得你们还是提早离开吧,朕会重新帮你们选一个地方落脚。”
    林彤和李二牛连忙点头,刘协注意到,当他提到战事马上就要开始后,杨修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但随即又耷拉了脑袋,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刘协摆了摆手,让林彤和李二牛先离开,单独把杨修留下了。
    “德祖,朕来问你,这一个月的时间,跟这些病患待在一起,你有什么感悟?”
    “陛下,臣觉得这里不太适合我,臣熟读经书,精通战阵,治理病患救死扶伤,这并非臣所长。”杨修直接吐出了自己的想法。
    就好像是,我学的是文科,你偏给我安排理科生才会做的事情,专业严重不对口,所以杨修很有意见。
    刘协看着他,心里有些失望。
    杨修又道:“虽说是丞相让我负责此事,但既然陛下今日垂询,臣便如实相告。”
    皇帝失望的表情,杨修也注意到了,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哪里做错了。
    “德祖啊,伱知道朕为何对你失望吗?”过了好一会,刘协才问道。
    杨修点了点头,“陛下觉得臣不该抱怨,不管交代我什么事情,我都该毫无怨言的去做,而且还要尽量做好。”
    刘协反问道:“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杨修摇了摇头,“不是臣要反驳陛下,只是臣觉得,人各有所长,理应人尽其才。”
    就连不远处的赵云都看不下去了,剑眉不悦的挑了起来,赵云觉得杨修太放肆了。
    “诚然,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但朕还是那句话,不管让做什么,就要尽力去做,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华歆,你该知道此人吧?”
    “知道。”杨修点了点头。
    “华歆原是豫章太守,虽然被孙策所败,但朕派人调查过,他把豫章治理的很好,在百姓中口碑也不错,论能力自然是有的,可在讨伐乌桓的时候,朕却让他全权负责押运粮草,那时正是天气最冷的时候,北方冰天雪地,顶风冒雪,走路都费劲,可是华歆却并没有半句怨言,难道他就擅长押运粮草吗?”
    “毛玠,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帮着朝廷选拔人才,难道他就擅长做这個吗?论带兵打仗,论治理地方,朕觉得他也都能够胜任。”
    “德祖,你觉得你很聪明,可这天下,并不缺聪明人,对朕来说,最缺的却是忠心办事的人。”
    “刚才你说想留在丞相身边,那么你究竟都想做些什么呢?”
    杨修回道:“自然是帮丞相出谋献策,打败周瑜,平定江东。”
    “然后呢?”
    “然后……”
    沉默了一会回道:“平定江东之后,辽东、塞外、凡是有叛乱未定的地方,如果丞相需要我,我自然想竭尽全力。”
    “等到天下都平定后呢?”刘协继续追问。
    “这?”这下彻底把杨修给问住了,这个问题实在太遥远了。
    刘协突然问道:“如果朕和丞相,你只能选一个人,你会选谁呢?”
    杨修张了张嘴,登时没词了。
    “对朕来说,态度远比能力要重要,就拿你父亲来说,一直对朕忠心耿耿,先是随朕一路颠簸,从长安来到洛阳,又来到了许都,被罢了官职,关了大牢,还受了酷刑,可是呢?始终忠心不改,气节依旧,这才是朕最敬重,也是身边最需要的人。”
    “其实朕也知道,让你整日和这些染病的将士打交道,你并不情愿,朕一直盼着你能通过此事,心性有所改变,看来,是真高估你了。”
    刘协忽然伸手朝着乌林的方向指了指,“你走吧,去做你想的事情吧,去帮曹操建功立业去吧。”
    杨修整个人登时傻了,他过了一会,喃喃的说道:“陛下,丞相若知道我是被您赶回去的,一定会杀了我的。”
    刘协看了他一眼,冷笑道:“放心,朕会告诉丞相,是朕让你回去的,就连朕今日对你说的这番话,过了今夜,朕也不会再对人提及。”
    可是杨修还是一动不动,他越想,越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
    皇帝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都给他指出了二选一的问题了,是选曹操还是选皇帝,这个问题彻底让杨修犯了难。
    “你今后留在朕身边,会很累,也会浪费你的才能,朕不妨告诉你,你若留在朕身边,五年之内,朕是不会重用你的。”
    刘协的声音愈发的冷漠,他对杨修已经没什么耐心了,这家伙心里只在乎他的能力,他觉得自己很聪明,就应该被重用,享受高人一等被别人仰望的待遇。
    可是,在刘协这里,杨修这种人就是欠练,得需要狠狠的敲打,狠狠的打磨才行。
    如果他不是杨彪的儿子,刘协真懒得和他多说一句废话。
    他甚至觉得,杨修和华歆相比,都差的太远了。
    华歆身上至少有两个优点,有能力,肯听话!
    不远处响起了脚步声,司马懿和诸葛亮一起走了过来。
    这两个人并肩走在一起,让刘协心中对杨修的怒气,一下子被冲散了不少。
    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斗了几十年,诸葛亮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归根结底,也是拜司马懿所赐。
    但是他们现在,却成了同僚,一起为刘协做事。
    甚至刘协都没注意到,这两人竟然成了好朋友,不知不觉的两人有了许多的共同话题。
    当他们来到近前后,刘协指了指杨修,对两人问道:“杨修想回到丞相身边,去建功立业,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处置他呢?”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但两人的答案却截然不同。
    “杀了他!”这是司马懿说的。
    “不能杀!”这是诸葛亮说的。
    杨修只觉得浑身都不自在,恨不能找个地洞赶紧钻进去。
    “仲达,你说,为什么要杀了他?”
    司马懿看了杨修一眼,眼神有些冰冷,“陛下对他敞开心扉,吐露肺腑之言,可他还想回到曹操身边,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必要继续留在世上,他今日不能为陛下所用,兴许明日就会成为陛下的敌人。”
    司马懿面无表情,就像一把锋利的钢刀,已经架在了杨修的脖子上,让他浑身发凉,着实吓了一跳。
    的确,刚才刘协说了很多,按说杨修还要离开,那就是找死了。
    “孔明,为什么要让他回去呢?”刘协又看向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看了杨修一眼,轻轻的叹了口气,“杨修年纪还小,还没受过挫折,他很聪明,一直想找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臣觉得陛下不妨给他一个机会,终有一天,他会醒悟的。”
    司马懿让杀,诸葛亮让留,刘协再次对杨修问道:“朕再问你最后一次,你是愿意留在朕的身边?还是想回到曹操的身边呢?”
    杨修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臣愿意留在陛下身边。”
    就算杨修不甘心,也不敢再回曹操身边了,皇帝和曹操看似是二选一,可一旦皇帝把话挑明了,答案就只剩下一个了。
    再吵吵着非要回曹操身边,就是在找死了。
    刘协点了点头,“那好吧,回头朕给曹操说一声,接下来,这些染病的将士继续由你负责,连夜转移吧。”
    杨修点了点头,“遵命!”
    接下来,杨修知道,无论皇帝让他做什么,他今后连抱怨的资格都没有了。
    回到大帐中,刘协让人拿来笔墨,给杨彪写了一封信。
    司马懿忍不住说道:“陛下,有这个必要吗?您还专门为了杨修,写信给杨公解释一番。”
    刘协叹了口气,说道:“杨彪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这么多年,一直盼着杨修能够懂事成才,自从杨修去曹操身边做了主簿,杨彪在朕面前就没了笑容,可怜天下父母心,杨彪这么多年也不容易,杨修现在虽不说是弃暗投明,至少现在是在为朕做事,所以,这对杨彪来说是个好消息,朕要让他高兴一下。”
    …………
    眼看快要到了约定的时间,吕蒙过来替周瑜对刘备传话,“刘皇叔,大都督想见你,有要事相商。”
    刘备怀着一肚子的疑问,来到了周瑜的大帐,帐中站了不少人,所有参战的将领都在,蒋钦、周泰、黄盖、韩当、潘璋等等,鲁肃也在。
    一见面,周瑜便朝着刘备拱了拱手,“皇叔,我这边已经准备好了,刚才主公派人来问话,想了解一下,你这边是怎么安排的?”
    鲁肃看了周瑜一眼,心说:公瑾啊,主公哪里派人来问话了。
    周瑜是故意这么说的,因为刘备毕竟不是他的手下,不能直接给刘备下命令。
    刘备拱了拱手,回道:“既然两家已经结盟,大都督尽管吩咐。”
    刘备的兵剩的寥寥无几,除了关羽张飞这些将领,手里的兵几乎都是孙权提供的,所以刘备也很识趣。
    既然没有话语权,干脆周瑜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周瑜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我就当仁不让的宣布命令了。”
    刘备急忙站直了身子,拱手道:“请大都督吩咐。”
    周瑜点了点头,当即传令,“今夜亥时动手,黄盖先行出动,船只多带火油柴草,必须把敌船点燃,不得有误!”
    黄盖急忙点头,“喏!”
    紧接着,周瑜继续宣布命令,“刘皇叔为前部先锋,一旦火起,马上进兵,我为中军,鲁肃镇守大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