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灵州会盟
作者:鹿门一儒   推背图之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八月十一日,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跌结、浑、斛薛等铁勒部落各派遣使者来长安进贡,上奏道:
    “薛延陀不事奉大国,暴虐无道,不能做我们的可汗,其自取败亡。薛延陀灭亡后,我们各有自己的领地,不愿意跟着薛延陀陪葬,愿意归附大唐帝国。希望大唐天子可怜我们这些人,在塞北地区设置官府,管理我们。”
    李世民非常高兴,于八月十二日,诏令宴请回纥等铁勒部落使者,下诏命:
    “在塞北地区实行羁縻州制度,即:将回纥部设为瀚海都督府,仆骨部设为金微都督府,多滥葛部设为燕然都督府,拔野古部设为幽陵都督府,同罗部设为龟林都督府,思结部设为卢山都督府,浑部设为皋兰州,斛薛部设为高阙州,奚部设为鸡鹿州,阿跌部设为鸡田州,契苾部设为榆溪州,白霫部设为寘颜州。
    设置燕然都护府,统辖以上瀚海都督府等六个都督府及皋兰州等六个州(今外蒙古)。
    任命各部落酋长为都督、刺史,各赐给金银、缯帛及锦袍。”
    敕勒各部落使者们非常高兴,捧着御赐礼物,欢呼雀跃,拜谢天可汗李世民。
    八月十三日,李世民下《平薛延陀幸灵州诏》:
    “自古北戎侵扰中原,春秋时期有山戎边患;汉代有匈奴边患;唐有突厥边患。从大唐建国开始,突厥人就侵扰中原。朕仅遣一支偏师进击,就擒获了突厥颉利可汗;再派遣一支偏师就消灭了薛延陀。
    铁勒部落有一百多万户,散居在塞北沙漠,万里迢迢派遣使者,愿意内附唐朝,请求将其土地纳入大唐国土;将其百姓成为大唐国民,朕当暂幸灵州,亲抚归附。收其瀚海,尽入提封;解其辫发,并垂冠带。
    这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前无古人,今既吞之;前王所不能屈,今咸灭之。斯实书契所未有,古今之壮观。岂朕一人,独能宣力,盖繇上灵储祉,锡以太康;宗庙威灵,成兹克定。应该以隆重的仪式告祭于太庙,且颁布告示普天之下的臣民。”
    九月十五日,李世民身体刚刚好转,就不顾鞍马劳顿,亲率群臣到灵州,主持与铁勒各部落酋长们的会盟。
    铁勒各部酋长及使者相继到灵州的有数千人,他们集体觐见李世民,纷纷向李世民献礼并请尊李世民为“天可汗”,并立下誓言:
    “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我们铁勒部落子子孙孙生生世世为天至尊奴,死无所恨。”
    李世民非常高兴,立即恩准这些首领及使者们的请求,还专门写诗以述胸怀:
    “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
    近日毛虽暖,闻弦心已惊。”
    群臣们纷纷上表请求在灵州将这首诗刻成碑文、以纪其功。李世民也听从了群臣们的请求,命石匠将这首五言诗刻在石碑上,以纪其功,竖立在灵州(今宁夏吴忠市)的最高峰──罗山上,史称“灵州勒石”。
    当铁勒部落酋长及使者们将要离开灵州时,李世民专门宴请他们,在宴会上演奏十部乐。这些铁勒酋长上奏声称:
    “臣等既已成为唐朝的臣民,往来于长安,就好像拜见父母一样,请求在回纥部以南、灵州以北开辟一条道路,起名为参天可汗道,设置68个驿站,各个驿站有快马及酒肉来供给过往的使者,每年铁勒各部使者可以通过参天可汗道进贡貂皮来充当租赋。”
    李世民对他们的请求一概应允。从此,塞北地区(今外蒙古)成为中华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灵州北巡后,李世民开始返程,数万大唐军队车粼粼,马萧萧,旗旌旆旆,逶迤数十里。当行军队伍走到唐长城脚下时,李世民看到唐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长城外沙漠戈壁、长河落日;长城内山峦叠嶂、气势磅礴。他不禁联想到自己从18岁就征战沙场、一统天下的历史业绩,以及在灵州接受铁勒部落数千人酋长及使者们山呼万岁、俯首称臣的场面,心中感慨万千,诗兴油然而生,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已结冰。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峰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塞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揖,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群臣们都高呼:“天可汗威武!大唐威武!”
    大唐将士们齐声吟唱着《敕勒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长城: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地见牛羊。”
    袁天纲在唐军队伍里,也激动万分。他是一千多年后穿越到大唐的现代人,是亲眼目睹外蒙古第一次纳入中华版图的第一个历史见证者,他深感此生不枉来大唐穿越一遭,能亲眼见到“灵州勒石”,何其幸也!
    同时,他也非常痛心疾首的是:一千多年后,公元1911年11月30日,外蒙古趁着中国积贫积弱之时,在沙俄的鼓动下,宣布独立。至此,外蒙古从中华版图上被分割出去,中国版图也由一个秋海棠叶变成了一只雄鸡。袁天纲不由地想起一首诗《续七子之歌?外蒙古》:
    “我还记得,那一年秋海棠叶凋落了,
    我和母亲分了家,
    母亲像是一只患了病的雄鸡被人欺凌,
    而我,却像一只失怙的鸡雏寄人篱下,
    我遍体鳞伤,孤木难撑,
    无数次对着母亲的方向,
    求北风带去我的呓语,
    南下,南下,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袁天纲一边默默地念着《续七子之歌?外蒙古》,一边激情澎湃,一千多年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新一代雄主的坚强领导下,外蒙古与台湾一样,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